ABCD2结合DWI评估TIA短期预后
2015-02-10宋海涛候丽芳
马 微,许 玫,宋海涛,齐 敏,候丽芳
(1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医院,哈尔滨150038;2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20)
ABCD2结合DWI评估TIA短期预后
马 微1,许 玫2,宋海涛2,齐 敏2,候丽芳2
(1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医院,哈尔滨150038;2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20)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8月178例首次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ABCD2评分法进行评估,并结合DWI检查结果,分析不同ABCD2评分、DWI表现与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78例TIA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4.0%。ABCD2评分与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r=0.786,P<0.05);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患者间脑梗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阳性的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与DWI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2评分结合DWI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751)高于ABCD2评分法(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CD2评分结合DWI对TIA的分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预测TIA短期发展为脑梗死的临床评估价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弥散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视网膜动脉缺血或局灶性脑血管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多在1h内缓解,不超过24h,且结构影像学无责任病灶,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TIA发生后短期可进展为脑梗死。近期文献报道,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达8.0%~10.5%,90d内脑梗死发生率达10.5%~14.6%,其中一半发生在2d内[1-2]。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尤为重要。Johnston等[2]2007提出ABCD2评分法,可预测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帮助医生识别高危TIA患者,以便采取最佳的预防措施。吕祥兄等[3]研究表明ABCD2评分与TIA后7天脑梗死发生之间有直线相关。随着影像学的发展,TIA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持久性脑缺血损害的证据越来越多。DWI能够显示在常规MRI未显示的病灶,亦能鉴别急性和慢性脑缺血性病灶。在一项关于TIA患者DWI的系统综述涉及的19项调研中,DWI出现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6%~67%不等。研究表明,TIA患者出现DWI的异常与其早期卒中风险增加相关[4]。
本研究旨在探讨ABCD2评分结合DWI对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78例首次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1例,女77例,年龄35~85(58.4±12.1)岁。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突然发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在24h内完全消失; (2)头部CT和(或)MRI检查证实无占位、出血及可以解释症状的责任病灶。排除标准: (1)严重心、肺、肝或肾脏功能衰竭者; (2)局灶性癫痫、梅尼埃病、阿斯综合征等发作性疾病。
1.2 评分方法
详细询问患者TIA发作时的临床症状和持续时问等,收集临床资料,对于多次TIA发作的患者采用最长一次发作时间进行ABCD2评分。用Johnston等提出的ABCD2评分法,总分为7分,危险分层: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具体评分标准为:(1)年龄:≥60岁= 1分,<60岁=0分; (2)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1分,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0分;(3)临床特征:一侧肢体无力= 2分,言语障碍但无一侧肢体无力=1分,其他=0分;(4)症状持续时间:≥60 min=2分,10~<60 min=1分,<10 min=0分; (5)糖尿病:有=1分,无=0分。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与症状相关的责任病灶,并于发病48h内完成常规头颅MRI平扫和弥散权(DWI)扫描。DWI上发现局灶性高信号且位于临床症状相关的血管供血区即为DWI异常。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及奥扎格雷治疗,发作频繁(>2次/24h)或ABCD2评分≥3分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ABCD2评分与TIA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评分分层模型、ABCD2评分结合DWI模型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准确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78例患者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25例(14.0%)。ABCD2评分与TIA后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r=0.786,P=0.021);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0%、12.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8例TIA患者 DWI检查阳性66例(37.1%)。66例DWI阳性患者发生脑梗死20例(30.3%),112例DWI阴性患者发生脑梗死3例(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单纯ABCD2评分≥4分的患者7 d内卒中发生率为3.5%,单纯DWI阳性的患者7 d内卒中发生率为10%,两者共存时卒中发生率升至33.3%。ABCD2评分结合DWI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667~0.875)],与ABCD2评分法0.675[95%CI(0.437~0.8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如何正确分层评价TIA,开展了大量有效的探索和研究,先后提出ABCD评分、ABCD2评分、ABCDl评分及ESSEN卒中风险评分[2,5]。其中ABCD2评分是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尽管ABCD2评分体系包括了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及糖尿病等TIA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没有纳入颈动脉病变、心脏病、生化指标异常(如血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其他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传统定义中TIA有无脑组织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BCD2评分的准确性。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多证据表明部分TIA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持久性脑缺血损害。只有利用DWI鉴别急性和慢性缺血性病灶,显示在常规MRI未显示的病灶。DWI对早期和超早期脑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可将DWI作为TIA患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检查,以便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价,及时治疗。
对于无条件行DWI检查的基层医院,ABCD2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医生可根据ABCD2评分快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积极进行干预或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于有条件行DWI检查的医院,在ABCD2评分的基础上结合DWI检查,提高预测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准确性;对于TIA患者症状持续1h以上者,行DWI和PWI检查,可及时评估患者脑缺血损伤情况,从而进行溶栓治疗,改善患者形成脑梗的不良预后。ABCD2评分高并伴有DWI检查异常者应尽早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脑血管造影检查,以除外脑血管动脉狭窄。并尽早对所发现的狭窄血管进行干预,以减少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
[1]Rothwell PM,Giles MF,Flossmann E,et al.A simple score(ABCD)to identify individuals at high early risk of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amic attack.Lancet,2005,366(9479):29-36.
[2]Johnston SC,Rothwell PM,Nguyen-Huynh MN,et al. 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transient ischamic attack.Lancet,2007,369(9558):283-292.
[3]吕祥兄,李晓彤,方凯等.ABCD2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评估[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2):155-156.
[4]Purroy F,Montaner J,Rovira A,et al.Higher risk of further vascular events amo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atients with diffusion-weighted acute ischemic lesions. Stroke,2004,35(10):2313-2319.
[5]Sciolla R,Melis F.Rapid identification of high—risk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the ABCD score.Stroke,2008,39:297-302.
R743.31
A
1002-2376(2015)06-0018-02
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