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CUS)的诊断价值
2015-02-10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高 琪(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急性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CUS)的诊断价值
高琪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颈部血管超声(CU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均经颅脑MRI检查确诊,按照梗死面积分为三组。采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观察各组患者颈部血管检查结果的异常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US异常率为72.78%( 131/180)。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CUS 异常率为92.31%(60/65);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US异常率为62.90%(39/62);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US检查率为60.38%(32/53),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CUS异常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US检查可直接获得患者颈部血管内膜及斑块参数,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大面积梗死不失为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颈部血管超声;MRI; 诊断价值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 其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笔者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明确诊断,应用CUS检查以探讨其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颅脑MRI检查确诊[1]。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h内就诊,根据颅脑MRI检查结果所示的梗死灶面积进行分组,梗死灶>3 cm3者为大面积脑梗死组,共65例;年龄44~80岁,平均(63±10)岁;体重54~85 kg,平均(66±11)kg; 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梗死灶1.5~3 cm3者为小面积脑梗死组,共62例;年龄42~78岁,平均(60±11)岁;体重52~76 kg,平均(65±10)kg;其中男37例,女25例。梗死灶<1.5 cm3者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共53例;年龄40~75岁,平均(64 ±10)岁;体重53~77 kg,平均(64±10) kg;其中男29例,女24例。比较3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颅脑MRI检查确诊,其中大脑中动脉区改变81例、大脑前动脉区改变39例、大脑后动脉区改变17例、局限性低密度区改变43例。CUS诊断方法:采用PHILIPS-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脉冲5~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超声仪探头从颈根部起,逐渐向上分别于前、后、侧三个方向诊断患者双侧的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等的情况[2]。
1.3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3]
CUS诊断评价患者颈部血管狭窄和斑块情况,颈部血管狭窄根据内膜与中膜厚度判定,超出1.0 mm者视为内膜增厚,斑块表面纤维帽与血管外膜前缘之间距离超出1.5 mm者,视为斑块形成。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CUS异常率为72.78%(131/180)。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CUS 异常率为92.31%(60/65);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US 异常率为62.90%(39/62);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US检查率为60.38%(32/53),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CUS异常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管腔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是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平滑肌细胞以及一些炎症细胞和脂肪细胞等组成[4]。这些细胞形成脂质斑块时,有的时候斑块的纤维帽缺损,形成的斑块不稳定即易损斑,这种易损斑在血流的冲击下很容易形成栓子随着血流进入颅内形成梗死灶。而颈部血管超声是检查颈部血管最主要的手段,因为虽然DSA是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但是因为其有创性、操作困难且价格昂贵而受到限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有利于筛查出脑梗死的高危人群,进而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需要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甚至有的患者要进行放置动脉支架手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尤其是对于易损斑块,一定要给予积极治疗,防止脱落的斑块变成栓子进入颅内形成梗死灶,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因此,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面积脑梗死提示其脑血管粥样硬化的病变较严重,CUS检查结果更易表现为异常。CUS检查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大面积梗死不失为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 神经病学[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80.
[2] 华扬. 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3-85.
[3] Kitamura A , Iso H , Imano H.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s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in Japanese elderly men [J].Stroke , 2004 , 35(12):2788-2794 .
[4] Varetto G,GibeIIo L,Bergamasco L.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n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artery disease[J].Int Anjiol,2012,31(6):565-571.
收稿日期:2015-05-10
〔中图分类号〕R4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10-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