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变位的非手术疗法
2015-02-10张炳烈周增禄李泽英
张炳烈,周增禄,李泽英
(1.鹤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鹤庆 671500;2.鹤庆县畜牧工作站,云南 鹤庆 671500)
在正常情况下,奶牛的真胃位于腹腔的右侧,左侧紧邻瘤胃。但是由于某些内在或外在原因,真胃的正常位置发生突变或处于瘤胃的下方或移至瘤胃的左侧,均可引起奶牛食欲废绝、消化紊乱、瘤胃臌气、腹部疼痛等症状。现就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诊断,非手术疗法梳理如下。
1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
过食高蛋白质的精料造成慢性瘤胃酸中毒、真胃溃疡、产后瘫痪、酮血病等引起真胃迟缓,导致真胃内容物异常发酵引起真胃扩张充气,因受压而游走,真胃游走到瘤胃左方再移到瘤胃的左上方,卡在瘤胃与左侧腹腔之间。真胃也可由机械原因而发生变位。如妊娠期间,子宫体积增大,瘤胃抬高,真胃向腹腔前左侧推移,胎儿娩出后瘤胃突然下沉,有可能将游走的真胃挤到瘤胃左侧,真胃变位时真胃及其他各胃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轻度旋转,也影响食道间的正常机能活动及食道间的食物,同时真胃压迫瘤胃致瘤胃体积缩小,只发生消化和运动功能紊乱,导致营养不足,变位也不会造成真胃的完全阻塞,但长时间会积气、臌胀,助长皱胃向腹腔上方移走。奶牛真胃变位一般发生于4~5胎分娩前后的母牛。高产乳牛的真胃变位发病率一般为3%。
2 真胃变位的临床症状及诊断
病牛精神轻度沉郁,食欲减少,仅吃粗料,粪少,呈黑糊状,有时腹泻、便秘交替发生。病程长时粪表面附有黏液,右侧肋部明显下陷,左侧腹部第11肋弓后方膨大。瘤胃蠕动减弱,波短,右腹肋部下方可听到真胃蠕动音,叩诊时可听到钢管音,在该区域作穿刺时可抽取到棕色带酸臭的液体,pH值为1~4,无纤毛虫。
3 真胃移位的非手术疗法
采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也称滚动疗法,即病牛停食1 d,左侧橫卧,将前后肢分别捆好,用一长木(较牛体长)穿过被捆的前后肢中央,将牛扶成仰卧状,然后将长木与牛一起向左45°再向右45°,来回摇晃数次,每次回到正中位置,背部着地时静止2~5 min,最后将牛停于左侧横卧,使瘤胃与腹壁紧贴,然后让牛马上站起。经过滚动法治疗后应让病牛尽可能多的采食干草以填充瘤胃,防止真胃变位复发,同时还需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常用处方是:口服液体石蜡500 mL、静注浓氯化钠500 mL、氯化钙10瓶×10 mL、维生素C 4支×5 mL、樟脑磺酸钠1瓶×10 mL,混合一次静脉滴注,滴注碳酸氢钠2瓶×250 mL。
4 体会
2011年鹤庆开始饲养荷斯坦奶牛,目前奶牛存栏3 500头,由于传统饲养,奶牛终生拴在一个位置上带来真胃变位超过3%。笔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20多年来,亲自为奶牛真胃变位手术疗法20例,非手术疗法10例,两者相比手术疗法所需费用高达1 000元以上,并且控制炎症时间长,真胃与腹壁人为造成粘连,带来奶牛的终身消化机能障碍,治愈率可达80%以上。非手术法治疗简单易行、经济,可推广,治愈率在70%以上。要保证非手术疗法的高治愈率,一是及时发现病症,早发现早滚动治疗。二是非手术疗法结束后,多喂青粗饲料,填充瘤胃。三是非手术疗法结束后尽可能让患牛自由运动,恢复胃肠功能和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