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价格下跌及各国应对

2015-02-09李兴伟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1期
关键词:石油价格油价货币

李兴伟

近期石油价格持续下跌给疲弱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与不安。尽管有诸如沙特与美国页岩气之间的竞争、美国大量出口石油打压俄罗斯经济等因素导致的说法,但根本原因应该是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低速阶段的一种石油价格回归。石油具有大宗商品、战略物资和石油货币等多重属性,而不同主体(石油供需方)对于石油价格下跌的风险传导路径不同,相应的应对策略也不同。

三大标志——石油价格下跌并非偶然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是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低速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下判断世界经济冷暖有一个简易标准,就是“看两头,把住中间”:所谓两头分别指中国——世界第一生产制造、美国——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而中间就是指食品、石油、金属等19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流向。具体来说,有下面三个判断依据。

首先,美国经济复苏仍存较大不确定性。目前唯一能有力证明美国经济复苏的证据是美国商务部报告,振奋人心的指标主要有核心销售额环比增长、美国房地产市场在回暖、以及失业率在下降。但是,应看到美国经济复苏背后的内忧外患:一方面油价下跌带来的诸如需求萎缩的负面影响和房地产下滑巨大惯性的拖累,另一方面,美联储量化宽松(QE)政策已经走到尾声、中国国际需求放缓、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整体不振带来蝴蝶效应。所以,美国经济复苏依然在路上,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轮番的量化宽松似乎只是在向资本市场“注水”,这让持有大量企业股份和金融资产的富人阶层们收益颇丰,但急需刺激的实体经济似乎没有得到“输血”。 正如美国知名博客类财经网站zerohedge的观点——美国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信心缺口”从来没有拉大到现如今的水准。这句话是对美国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最生动诠释。

其次,国际大宗商品十年盛宴宣告结束。2014年以来,包括食品、能源、金属等19种大宗商品在内的CRB(美国商品调查局)指数(TR/CC-CRB Index)已经从6月底的310点左右降到12月的250点边缘,降幅近20%。随着油价持续暴跌,这种趋势更有加速迹象。

最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高层已经释放明确信号,经济纲领集中体现为不大规模财政刺激、去金融杠杆和调经济结构,允许经济在一个更低的增速水平(如7%左右)上更加注重增长质量的运行。新常态下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难以出现持续明显增加的趋势。

基于上述分析,本轮石油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低速阶段的一种自然反映。

四个维度——石油价格下跌的风险传导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石油具有大宗商品、战略物资和石油货币等多重属性,石油价格持续下跌的风险传导也是异常复杂。

首先,从石油生产来看,价格下跌并不能带来石油产出的下降。不同的主要产油国家对石油产出调节态度不同。美国受益于页岩油气技术的发展,原油产量持续上升;而传统原油生产国如沙特、俄罗斯等国家担心降产将失去原有市场份额,因此选择降价维持产量;OPEC拒绝减产,也可看做是对美国页岩油业的某种回击。可见,尽管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但减产不是OPEC的首选,接下来石油生产国仍主要面临着减产与市场份额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的取舍。

其次,从石油需求来看,价格下跌不能有效增加当前市场对原油的需求。日本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石油替代性产品上升导致长期需求下降,欧元区和中国这两个原油主要需求方经济基本面仍疲弱,导致两大经济体对原油需求短期难以出现大幅上升等。国际能源署(IEA)不久前将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预估从每日9155万桶下调至9147万桶,将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估从每日9289万桶下调至9271万桶。可见,石油价格下跌并不能刺激市场对原油的需求增长。相反,一旦石油价格继续波动甚至暴涨暴跌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致命打击。

再次,从石油货币角度看,将导致部分产油国金融动荡。这里的石油货币主要指新兴市场的石油出口国诸如俄罗斯、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尼日尼亚等国的货币。对于一个新兴市场的石油出口国来说,将本国的货币钉住一个发达市场石油进口国的货币(通常是美元或者欧元),是一个多年来行之有效也非常明智的做法。钉住汇率制比较容易维持,而且可以给经济带来丰厚的铸币收益。过去十年来,石油货币国家石油出口占出口收入绝大部分比例且顺差持续扩大。如果一直趋于升值,则会损害各国出口领域的竞争力。但石油货币国家的央行可以将本国的货币钉住一个发达市场石油进口国的货币,能够不限数量地印刷货币,总是能够避免本国的货币升值。现在,随着油价疯狂下跌,石油货币要想钉住汇率,正在变得日益困难。可见,石油货币国家的央行在外汇储备很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试图维持石油货币的钉住汇率制,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成为了投机性热钱的套利目标。

最后,从产业传导机制来看,石油价格下跌将带来输入性通缩风险。一方面,从横向传导看,油价持续下跌会通过替代效应向其他能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传导。例如,中国食品消费比重较高,油价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比发达国家更加重要。石油进入价格下降通道,会导致下游大宗商品购买者的压缩采购规模、推迟采购等行为。此外,价格下降还会使客户的违约率提高。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对制造业并不是特别好的事。从良性角度来看,制造业企业希望自己的成本缓慢上升,产品价格也能缓慢上升,这样利润的调节等会容易些。在价格水平整体快速下移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定价能力强、有需求刚性的行业存在扩大利润率的机会。

比如,中国的很多制造业都是买来原料加工后再售出成品。油价下跌之后,产品价格也会下降,而且需要先消耗高价库存,受益的可能就是成本下降价格下调之前一段很短时间。此外,很多企业的收入按毛利率定价,毛利会随着价格下降而下降。可见,疲弱的经济增长加上低迷的大宗商品价格,引起的输入型通缩还将持续恶化。

另一方面,从纵向传导机制看,石油价格下跌给主要需求国能源要素价格改革带来了契机。油价下降会使公共运输、机械、施工车辆等用油成本下降,会使整个化工业、制造业都受益;因油气联动,油价下降也可能动摇天然气价格,继而使得石油下游企业、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一些工业企业受益。油价下降最直观的体现是给需求国带来了短期红利。例如,中国每年进口原油量约3亿吨,3亿吨就是21亿桶,一桶价格降50美元,即中国每年进口原油少支出1050亿美元。这1050亿美元红利一部分以提高消费税的形式进入到国家财政里面,一部分进入到普通消费者口袋里,还有一大部分是进入到整个工业、制造业里等。

此外,油价持续下跌还将改变能源企业预期以及投资行为。对石油开采企业来说,油价下跌中受损的一方将缩小生产规模;在页岩气开采领域,投资者将承担更大的短期风险等。可见,石油价格下跌引起的产业替代风险也在蓄积。

六类工具——各国应对油价下跌策略

上面四个维度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石油价格下跌产生的风险传导线索。进一步说,主要体现为:对石油产出国,主要面临着减产与市场份额之间的时间与空间取舍;对石油进口国,石油价格短期下跌有利于缓解经济疲弱态势,但更要注意预防石油价格大起大落的波动风险;从石油货币风险来看,既要加快收入结构调整,又要特别注意短期热钱进出的波动风险;应对由油价下跌带来的输入通缩和产业替代风险,更是石油需求国一项艰巨而复杂的长期任务。梳理国内外已有应对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政策工具和措施来看,主要有货币手段、财税手段、调节产能和价格手段、现货和期货贸易、新能源产业扶持及国际石油协商机制等六大主要工具。

由上面表格看出,在这次石油价格下跌冲击下,各国应对策略有如下几个特征:

1.对于石油输出国来说,出于保护市场份额的考虑,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短期内不愿意限产,美国原油出口持续增加。未来,如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将对美国国内页岩气产业形成威胁,美国可能会采取政策调整,而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则会考虑接受限产保价建议。

2.对石油货币国家来说,这次诸如俄罗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遭受巨大汇率波动冲击,尽管投入巨量外汇进行主动干预,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未来,如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这些石油货币国家可能会放弃汇率干预,更多采用货币互换方式度过艰难时期。

3.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如中国、日本、欧盟国家等短期享受了价格下跌带来的红利,纷纷加大了石油现货购买力度,但也形成了输入性通缩和产业替代的潜在风险。特别是中国,综合使用了财税、货币、新能源扶持、加大战略储备等手段积极应对石油价格下跌风险。未来,预计在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加快新能源投入、加大页岩气开采等方面,中国还会有大量举措实施。

4.对于石油国际协商机制来说,这次OPEC会议无果而终充分暴露了世界石油协商机制的脆弱和发展滞后。预计,随着石油需求国谈判地位和定价地位的提升,未来会出现包括石油产出国和输入国及相关机构共同组成的新型世界石油协商机制,共同致力于重新搭建国际原油价格与产量协商机制、防止石油价格波动、开发新的石油来源、发展替代能源等国际合作形式。

总之,石油短期下跌给疲弱的世界经济注入希望,但世界各国更应未雨绸缪,携手共同预防石油价格大起大落对疲弱经济的巨大冲击。进一步来说,石油输出国家应更加注重“压量保价”,保持石油价格和产量不出现大的波动是符合世界经济复苏的整体利益的;石油货币国家要加快“开源节流”,早日放弃对汇率的干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石油输入国家应更加注重“深挖洞,广积粮”,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防范通缩,加大石油储备,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等。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室)

猜你喜欢

石油价格油价货币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油价涨了谁高兴
古代的货币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古代的货币
石油价格沉底
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
事件研究方法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