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小组模式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015-02-09贾柯其
贾柯其
【摘 要】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但面临着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学生学习课时少的突出矛盾。为此,在教学中以制作说明书、设备操作视频为工作任务,多年级联动学习,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因子治疗 康复治疗技术 小组工作模式
1教学设计
1.1 选择临床上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设备,如低频治疗仪、中频治疗仪、高频治疗仪、神经反馈治疗仪、药物离子导入、减重治疗系统、磁疗法仪、光疗仪等。
1.2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5人为宜,设小组长一名。将上述设备分配至各小组(如小组过多,也可两个小组共用一台设备,分别独立进行)。
1.3 将整个课程教学分成6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准备;第二阶段为说明书制作;第三阶段为小组实机操作;第四阶段为互教互学阶段;第五阶段为视频制作阶段(含视频比赛);第六阶段为操作考核阶段。各阶段的具体课时安排,可根据设备的多少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
2.1 理论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理论准备,包括概论,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原理、安全条例、注意事项;主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讲授为主,适当进行部分设备的操作演示和观看视频,让学生在对理疗设备直观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理论的学习,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2.2 说明书制作阶段 在将理疗设备分配至各小组之前,把原设备的出厂说明书收藏。要求各小组根据设备实物进行说明书的制作,指导学习查询资料,包括图书馆中的专著、专业期刊,网上专业期刊等资料;并规范说明书的格式,说明书应包括以下项目:设备基本参数、基本原理、治疗机制、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完成初稿后,各小组以PPT的形式汇报各自负责设备的说明书,在汇报的同时,全体同学也能进行设备理论的学习,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各组说明书进行作业评改。各小组反复修改说明书直至达到要求。
2.3 实机操作阶段 在完成说明书制作达标并获教师批准后,各小组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实机操作。初学时,教师可模拟临床病例,设计简单治疗处方,指导学生根据处方进行操作;在掌握基本操作后,可由学生设计处方。教师要确切保障安全,修正操作错误,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小组成员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在操作指导的同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提问,使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够同步进行。本阶段结束前,教师应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小组的成员进行操作考核及理论回答,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能够熟练掌握本组负责设备的操作及相关理论,为互教互学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2.4 互教互学阶段 各小组对所负责的设备达到熟练掌握后,全班进行各小组间的互教互学,充分利用晚修或其他自习时间分别学习其他小组负责的设备,由原设备小组负责教导,教师对此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纠正。并制定“学习表”进行学习记录和评分。在课程结束之后,由教师选定优秀学生对下一届学生进行学习和操作指导,形成多年级联动的学习模式,使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
2.5 视频制作阶段 为使物理因子疗法的学习更有吸引力,同时考虑以视频的形式更生动更形象,还可有持续性,在完成说明书以及熟练操作设备的基础上,由各小组将本小组负责的设备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制成视频,并利用校园文化节,举办“物理因子疗法”视频比赛。
2.6 操作考核阶段 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设备操作考核。在所学习的所有设备中,针对该设备的主要治疗方向,模拟设置功能障碍,由学生进行抽签,每个签包括设备名称、模拟功能障碍名称(如:中频治疗仪 慢性腰肌劳损)。学生根据设备特性及治疗原理,按照功能障碍来选择治疗处方,并完成操作。治疗对象由教师指定其他同学担任。在操作的同时,进行1~2个相关理论的提问。根据操作及理论回答结果来评判成绩,操作评分包括职业素养、操作正确性及熟练程度、治疗的效果等内容。
3 教学效果及分析
3.1 制作设备说明书,需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将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综合、分析及整理。而作为一项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学习量和工作量,单靠一个人难以完成,这就需要小组间同学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符合康复医学以康复小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平时对物理因子治疗设备的原理、治疗机制不太重视,但在说明书中成为规定的内容,在此过程中,这些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点都得到了强化,学生在理论上得到了加强,避免了只会操作,理论不足的缺点。通过说明书的制作,对所负责的设备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操作步骤也熟记于心,甚至对非医学范畴的电子学、工程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实机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相互的汇报讲演中,对其他设备的理论也得到了学习。教师在此阶段,以导学为主,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整理资料,纠正错误,以确保说明书符合要求。
3.2 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正确而熟练操作理疗设备来治疗患者是必需的技能。完成说明书的制作,仅仅是理论上的准备。因此,实机操作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通过教师的现场指导和演示,各小组对本小组负责的设备进行实机操作,并在教师的监督、检查下保证操作正确,小组组员多次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重要的是,每项操作,要假设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以治疗功能障碍、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由于从说明书就开始接触该设备,在充分的理论基础上,完成该设备的操作相对要准确和容易得多。但作为物理因子疗法的课程,需要掌握的是多种设备的理论及操作,因此,小组间的互教互学更为重要。而在此阶段,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更多的是利用自习及晚修的时间,学习自觉性与严密的组织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通过学习模式的改革,解决了设备种类繁多但单个设备数量单一,难以统一进行操作练习的难题。而利用高一年级同学的学习经验和体会,来指导低年级同学的学习,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实践证明,只要组织得当,有明确的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endprint
3.3 操作视频的制作,是在说明书制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而增加的内容。而利用大学生科技节开展“物理因子治疗视频大赛”,设立一定的奖项,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视频制作,比单纯的文案制作要复杂,所运用的技术也多种多样。通过努力学习,或联合其他专业的同学参与,在没有特别规定的前提下,让各小组自定剧本,自由发挥,各展所长。在视频大赛上,不少小组的作品令人称奇,制作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不仅增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也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在制作过程中,增加了不少知识的学习。
3.4 操作考核是对实践能力的一种考核手段,也是评价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将学习的所有物理因子设备,采用抽签的形式,运用“角色扮演”模拟临床病例,一对一进行实机操作,同时对与此设备相关的理论进行提问,最后综合评定成绩。在不确定考核设备的前提下,为完成考核,学生需对所有设备的理论及操作均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也促进了学习。而教师在考核前,要将考核设备根据其主要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为任务设计题目,与练习阶段的任务目标相吻合,做到每项操作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这样的考核,学生不仅学习了多种常用物理因子治疗设备的理论及操作,还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设计好一对一的操作考核,不只是能够检查学习水平,也对课程的学习是良好的促进。
3.5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操作设备的台数及熟练程度均有较明显的提升,相关理论知识也较为牢固。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也大大提高。进入实习单位后,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普遍反映能够明显感受从“传统模式”—“制作说明书”—“说明书+视频制作”教学模式改革所导致的不同年级学生的进步。一些实习点还将学生制作的说明书特别是视频,作为临床康复治疗师学习的资料。
4 讨论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是在必要的理论基础上,培养具有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基层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而对于物理因子疗法的具体要求是:能运用现代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声疗、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磁疗等以及中医某些传统的外治理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因此,掌握物理因子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多种物理因子疗法的设备操作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针对各学校普遍的问题,即课时少、设备少、要达到熟练操作很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物理因子疗法这门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舒华,隆献.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6).
[2]傅青兰,章琪,余俊武等.基于工作过程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