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5-02-09张崧之
张崧之
【摘 要】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学生家庭生活压力大、就业竞争形势严峻等,使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堪忧。针对目前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尝试在学校教育中逐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积极探索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途径、方式与方法。即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本着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性、预防性心理教育为主,个别补偿性为辅的总体思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促进其整体素质主动协调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辅导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为了让学生心理健康、心态阳光,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行情绪调节等,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只有素质高、心理健康的技术工人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二、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目标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2.现实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要 “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不仅尊重个体差异,还要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在确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要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放松训练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属、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健全人格的培养指导,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的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注意力发散、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感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面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我们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要求出发,以需要层次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尊重作为教育第一原则,对教师提出了基本要求,如教师不准把不良情绪带进教室,主动向学生问好,批评学生时不伤害学生的人格等等,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理解、认同、真诚、尊重,同时还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调整,极大地保护学生的基本心理,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校心理空间。
2.通过系列活动营造心理健康氛围。通过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广播站、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
3.通过礼仪教育打造宽松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管、团委也多次布置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促进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健康发展。
(二)开设心理健康课来实施学校心理教育endprint
我校已将心理健康课纳入德育课教学。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并且通过录音、录像制造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思维碰撞中进行感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心理健康课是一种活动课,它不在于是不是精彩、完美,而在于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课程辅导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问题辅导等。课堂中教师作为辅导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的自由气氛。这时师生之间是朋友、合作者的关系,确保这种良性机制体验达到自助的形成。
(三)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我们要求学科教学把培养学生一定的心理素质也作为教学目标,不仅考虑知识技能的目标,还要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提出教学内容,如学习兴趣、求知欲、思维能力与品质、学习自信心等。教师要主动积极对学生表示关怀,并且让学生能正确地加以接纳,把握自然真诚的原则,一个眼神,拍一下肩膀,一张卡片,学生即可感受老师对他基本的尊重、接纳与关怀。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语言,时常给予学生适当的赞美。这不但能够带给学生无限的快乐,也会让学生更认同你、尊敬你,喜欢你教的这门课。
(四)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集体的自我管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演好自己的角色,培养集体责任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参与集体管理中,发挥作用认识自我。我们在班级的建设中首先要求围绕“关心和爱”的主题开展工作,让集体充满温暖。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有宽容的意识,让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中学会宽容。
(五)开设心理活动室进行个别辅导,疏导矫正不良心理和品质
心理辅导课主要解决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解决预防性发展性的问题,而对学生中的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则需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加以解决,个别辅导是一种个案研究。作为一种“从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心理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帮助、教育和疏导的目的。所以心理咨询更重要是疏导与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是教训他人,而是开导他人”“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帮人决策”。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
(一)学校全体教师都应是心理健康教育者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能只靠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心理健康教师,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班会课、班主任工作中,而是要深入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中,体现在学生观、教育观中,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要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只有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正常展开
我们的教师都学过心理学、教育学,但很多教师所掌 握的心理学知识较少,心理辅导、咨询的知识就更少了,很多教师平时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些,提高师资水平是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也就不难理解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