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思考
2015-02-09黄阿梅孙施达
黄阿梅 孙施达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逐渐向着大众化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中出现各种问题。社团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创新创业型社团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教育 创新创业型社团 建设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有力地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
1 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的特点
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而出现的一种社团组织,具有鲜明的特点,社团创新性强。创新性是社团组织的核心思想,以课题、项目以及竞赛为纽带,学生根据自己需求参加,容易产生创新的契机。
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实践性很强,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一般比较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播,社团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型社团形式多样化,社团的组建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多,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各种模式等。创新创业型社团自主化程度非常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创新,甚至跨学科的学习,自主化能力得到锻炼。
2 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的途径
当前高校已经普遍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创新创业型社团建设具有重复性问题,这是因为校团委与院团委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浪费;在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中,没有很好的专业指导力量,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工作,导致社团科技含量非常低。另外,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中会存在社团经费不足的情况,导致一些学生创新性的想法无法得到实现,形成恶性循环,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促进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健康发展。
2.1聘请优秀教师
针对创新创业型社团在建设中缺乏专业指导力量的问题,建议高校聘请一些优秀的教师来作为学校社团的引领者,指导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优秀教师的聘请中,不仅要求教师能满足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创建目标,还需要能够为社团的发展提供创新创业理论研究。高校在聘请教师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师资力量,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创建中,为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
高校在鼓励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中,构建优秀的创新创业型社团指导教师团队,使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持久下去,保证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可以得到解答。
2.2采用社会性企业运作的方式,保证长期的发展
社会性企业运作是指在运作创新创业型社团时,在保证目的性的前提下,采用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式,保证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开展持续下去,可以采用商业手段以及企业模式等达到长期的发展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需求,也就是像企业运转一样建设创新创业型社团,产生一种新型的社团活动。在这个社团中,学生运作组织,并模拟实践创业,既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展开积累丰富的创业活动,又保证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顺利开展。
2.3丰富创新创业型社团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展开中,需要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型社团的主题展开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各种活动等,营造良好的社团氛围,促进不同专业以及兴趣的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为增强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实战性,可以开展各类竞赛的活动,抓住每一个竞赛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4明确管理目标,完善保障体系
高校以及各院系在管理和指导创新创业型社团活动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团本身的特点,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目标管理体系。在制定的目标管理体系中,需要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更好地完成创新创业型社团活动规划,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工作的实施中需要结合学校的年度工作安排,开展创新创业型社团工作。
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是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基本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设施包括图书馆、机房的建设等,软件设置包括科学创新活动响应的指导制度等,明确创新创业型社团的活动内容、项目的程序以及所需要的知识等,保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型社团更加具有目的性。在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激励制度。学生方面可以采用参与创新创业型社团加分的制度,在教师方面可以设定获奖成果抵扣科研力量的制度,给予教师相应的物质奖励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的特点,重点研究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的途径。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型社团将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社团的建设中,高校需要给予政策上以及财政上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向东,王俊发,魏天路.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3):4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