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体育指标评测体系的探究
2015-02-09刘壮壮
刘壮壮
【摘 要】基于现有的国内外公共体育研究理论,结合经验选择法、专家咨询法等,对我国公共体育指标评测体系进行研究。根据指标评测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和原则,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包括资金投放、基础设施、制度保证、组织队伍、宣传推广、活动实施在内的6个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构成的评测体系,以促进国内公共体育发展。
【关键词】公共体育 指标评测体系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正在逐渐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等方向转变。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有明确的规定:“加快改善公共体育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水平”[1]。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体育评测体系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借助对公共体育评测体系的探究来构建一个能够对我国公共体育的发展进行客观公正评测的体系,以减少体育建设的盲目性,为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公共体育指标评测体系的基本原则
公共体育指标评测体系要思索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准和法则。第一个标准是面向全民性和平等性。中国的全体公民都具有最基本的体育权益,且公平享有基本的公共体育。第二个标准是指标评测的确立需要有科学严谨的理论基础。科学合理的指标评测体系不能以主观想象为依据,需要综合多方面考虑,且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三个标准是有中国体育特色。中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大相同,区域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把国外的指标评测拿来使用。在公共体育指标评测体系时要根据中国的国情选择人均、比例等相对指标。指标评测体系的构建不能过于急躁,需要循序渐进。
2公共体育指标评测体系的基本方法
指标评测体系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体[2],在本文中特指指标组合或指标群。公共体育建设指标评测体系是指为了客观、合理地评测公共体育建设的特征和内涵,将一些具有代表性且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统计指标合理、有机地组合而成的指标群或指标组合。该体系能够细致地描绘公共体育建设的内容;能够客观合理的对公共体育建设进行评测。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基本的标准和法则,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方式,借助理论分析,使用经验选择法、专家咨询等,构建公共体育评测指标及权重,制定公共体育指标评测体系[3]。
本研究指标选择的基础是不同专家对该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及离散程度。在构建公共体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10位来自体育学等相关领域具有权威的教授、副教授及行政管理人员来参与专家咨询工作。
3指标评测体系的筛选过程
3.1第1轮专家咨询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共进行了2轮调查统计。第一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5月5日至5月20日,本轮的调查问卷全部被回收,该问卷有效。根据专家对每个统计指标的评测情况来计算专家对每个指标的集中程度和变异程度,其分别用均数和变异系数来表示,根据这两个指标的综合排序情况来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均数为参与指标评测专家的评分结果的和与专家人数的比值,它反映了专家对该统计指标评测结果的一致认可;变异系数则为标准差与均数的比值,它反映了评测专家对某一统计指标打分的变异程度,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的意见越一致,对该指标评价的分歧越小。
3.2第2轮专家咨询
笔者在2014年6月5日至6月25日进行了第二轮的专家咨询工作,本轮调查问卷亦全部被收回,有效率达100%。与第一轮统计类似,结合专家咨询意见,笔者结合各指标的均数及变异系数值提出了7个不具代表性的二级统计指标,留了28个二级指标。结合两次的专家咨询结果可知,专家的意见较为一致。
4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指某一被评测对象的各个统计指标在整体中价值的高低和相对重要的程度以及所占比例的大小量化值,它是表明各个指标重要性的权数,表征各个指标评测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指标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个评测体系的科学性。
结合现有的公共体育研究理论,笔者发现当今体育研究领域较为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它将一个复杂的评测对象排列为有序的具递阶层次结构的整体(判断矩阵),然后在各个统计指标间进行两两比较、判断,计算各个统计指标的权重。该方法使用9种判别等级来评价,我们可以根据下述指标比较值构造一个矩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5结论
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体系的研究刚刚开始,研究成果较少,可供参考的理论著作和文献较少,无论是理论体系研究还是实践实施都仍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国外还有待提高。该指标评测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帮助相关部门评测城乡公共体育的均衡化程度以及检测公共体育的效率与质量。该指标评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能够科学合理地反映我国当前的公共体育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且能够为公共体育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鉴于国内相关统计指标数据的缺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该方案仍存在很多瑕疵,仍需要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03-28.
[2]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评测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7.
[3]吕树庭,倪同云,丘海雄等.建立我国社会体育评估指标评测体系的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