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教走向户外需得法

2015-02-09姜明广

关键词:远教上马电子屏

姜明广

近年来很多地方放开思路,开始尝试让远教由户内走向户外,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定期学转向随时学,使远教站点设备利用效益最大化,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搞“一刀切”,无论利用如何,整片建广场、上电子屏;还有的地方建成后缺乏规划,管理缺失,播放内容缺乏引导,远教教育效果不彰。必须看到,户外远教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在建设上多了一些盲目性、少了一点规划性,多了一些面子工程、少了一点民心工程。

户外远教是远教全面走向开放式的一个标志,各地的探索开风气之先,体现了他们发展思维的超前性。不过,由于以往没有足够的先例可循,大多数单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有的单位在开展上缺乏成熟的规划思维,在建成后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如果对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视而不见,就难免影响这项工作的整体推进,产生水土不服、利用不好等弊病。长期下去,会造成不少资源浪费,模式不接地气,失去发展的土壤。所以,必须将户外远教的发展也纳入规范化的轨道,正确引导,及时纠正。

远教应如何走向户外?首先,在建设上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有序推进,有良好学用氛围的站点先上马,有足够建设条件的村(居)先上马。比如要搞远教广场,就不能不看实际情况简单地整体往下推,而要一看广场建成后的利用率是否与投资成正比,二看所在地方能否承担得起建成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也不能定硬指标,建与不建,暂时不能作为工作考核项目,以避免基层单位盲目上马。还必须切合实际,在建设时充分考虑环境和氛围,听取群众意见。比如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资金比较宽裕,群众对信息渠道的综合要求也比较高,就可以考虑建设远教广场;而在边远地区,人口较为稀疏,就应优先考虑上马“远教播放车”等运用更灵活、平均造价更低的流动设施。

其次,在建设中思路要开阔,敢于尝试新的工作方式。户外远教的意义也是很广泛的,并不是只有远教广场一种形式,在建设中要拓宽思路,勇于探索其他新形式。户外远教所指的,一是设备到户外,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多种多样,除了远教广场外,流动播放车、播放船都可以,至于具体选择哪一种,就要因地制宜了;户外的可用设备也是多样化的,除了电子屏外,广场喇叭、流动播放设备等也有着各自的优势。二是教育到户外,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无须强制把设备设施建到户外,也可以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学用活动方式,比如“远教赶集”、远教露天培训、“坝坝电影”等,充分利用户外环境特点,把远教活动搬到田间地头,充实党员群众的茶余饭后。

第三,在建设完成后,管理要同步跟上。有些远教广场建成后,因为管理责任不明确、工作流程不规范,或常年不利用,或播放一些“花边内容”,结果相当于“放了空枪”,不仅推广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有负面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对户外远教的有序管理。在播放计划上,要有一定的规划引导,尽量由上级单位统一制定节目单,减少基层单位的随意播放。在播放管理上,应制定一系列岗位责任制度,确定专人管护,确定播放人员,确定播放时长下限。在播放内容上,严格规定户外设备设施要应用于远教播放和宣传工作,在这一宗旨下设置板块,规划出党课教育、技术培训、娱乐健身等内容模块,以防止不合理利用户外设备的现象发生。

由户内走向户外,是远教开辟更广泛阵地的现实尝试,如应用得当可以接地气、聚民心。但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仅是做做面子工程,既不规划也不引导,反而会不接地气、失尽民心。所以,尽管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却仍要在过程中牢记远程教育的宗旨——“让党员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从而发动我们的创造性,摸索出既切合实际、又符合民意的成熟户外远教模式。

猜你喜欢

远教上马电子屏
上马台的传说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epiglott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8 cases
校园信息平台的创新探讨
詹蕤作品选
产业园区、眼镜小镇扎堆上马
盛顺华:“远教”支书的富民路
远程教育IP资源应用互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