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肿瘤术后胃瘫疗效观察

2015-02-09线胤生张晓龙王浩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6期
关键词:胃瘫胃肠针灸

线胤生,刘 磊,张晓龙,王浩南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2.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3.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肿瘤术后胃瘫疗效观察

线胤生1,刘 磊2,张晓龙3,王浩南3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2.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3.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肿瘤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腹部肿瘤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经营养管打入促胃动力药(加斯清、吗丁琳、胃复安等);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温针灸、中药保留灌肠、口服中药、足三里封闭等中医特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胃动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胃肠负压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肿瘤术后胃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能够明显缩短胃动力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吻合口愈合,疗效确切。

胃瘫;腹部肿瘤术后;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中药保留灌肠

胃瘫也称作“胃排空延迟”,是一种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及功能性胃动力紊乱的综合症候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亦见于结肠癌术后、食管癌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等,术后患病率0.47%~28%[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术中损伤胃部神经及术后残胃缺乏或吻合口炎症水肿所致。祖国医学对本病没有专门的论述,可将其归属为“纳呆”“痞满”“呕吐”等范畴。术后胃瘫一旦发生,症状常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2013年4月—2013年8月笔者对12例腹部肿瘤术后出现胃瘫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例腹部肿瘤术后胃瘫患者均符合国内通用的术后胃瘫诊断标准[2]:①手术后肠道排气排便后停止胃肠减压,进食米汤、菜汤、肉汤等流食或饮水后再次出现胃潴留,需再次行胃肠减压;②X射线采用30%泛影葡胺造影检查可见胃蠕动消失,动态观察可见造影剂点状或线状通过幽门口或吻合口,显示胃排空延迟,数小时后可见远端空肠造影,腹平片检查提示无机械性肠梗阻,但有胃潴留;③胃肠减压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10d;④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⑤无引起胃瘫的其他基础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⑥术后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男8例,女4例;年龄(62.7±8.5)岁;胃大部切除术后9例,食管癌术后2例,结肠癌术后1例,病程(7.5±4)年;术后发生胃瘫时间(8.25±2.5)d。对照组男7例,女5例;年龄(62.5±9)岁;胃大部切除术后8例,食管癌术后2例,结肠癌术后2例;病程(7.8±5)年;术后发生胃瘫时间(8.67±3.5)d。2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类别、术后胃瘫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术后胃瘫一般治疗,包括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嘱患者多下床运动,以及促进肠蠕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持续肠外营养支持、抑制胃酸和胰酶等其他对症治疗。同时从营养管打入促进胃动力药莫沙必利(加斯清)和多潘立酮(吗丁啉)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疗法。①穴位封闭:给予双侧足三里封闭治疗。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1横指。应用10mL针管,胃复安或新斯的明1支,50%葡萄糖10mL,将针头刺入到腧穴部位,用提插或捻转行针后,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或延经络走向出现触电感,乃针已得气,即可缓慢把药物注入,每侧5mL,1次/d。②口服中药+中药保留灌肠:给予我院自制肠功能恢复汤(主要药物组成为大黄、丹参、枳壳、木香、厚朴、莪术、郁金、芒硝、生地、玄参、麦冬),每剂水煎至300mL,口服100mL,20mL/次,5次/d;余下200mL保留灌肠,100mL/次,2次/d。同时把每次药渣用纱布包好,热敷于神阙穴、中脘穴、上腕穴约30min。③针灸:主穴,取天枢、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内关、大肠俞。配穴,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针刺结束后加用艾灸施以灸法治疗;腹胀严重者加太冲;恶心、呕吐剧烈者加天突。足三里、中脘、关元、三阴交、气海用补法;内关、大肠俞用泻法。配穴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及消化液胃肠负压引流量等情况。评价2组疗效。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经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停止胃肠减压,胃肠动力恢复;缓解: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停止胃肠减压后胃肠动力有所恢复;有效:经治疗患者症状减轻,但停止胃肠减压后胃肠动力无明显恢复标;无效:经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2组胃动力恢复时间及胃肠负压引流量比较 2组胃动力恢复时间及胃肠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胃动力恢复时间及胃肠负压引流量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疗效比较 治疗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胃瘫是消化道手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由于手术中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从而抑制胃动力;或术中对胃部的损伤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其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增多,作用于残胃平滑肌,使平滑肌收缩受到抑制;或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和迷走神经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影响了术后胃的蠕动,也是一方面的原因[3]。胃的蠕动是靠胃部平滑肌及幽门括约肌的协调完成的,受进食及体液的双重调节,术后吻合口水肿,幽门部痉挛,小肠蠕动功能紊乱,术后做上消化道造影口服泛影葡胺会加重吻合口水肿等因素增加了食糜的传递阻力。食管癌术后残胃提至胸腔,由于胸腔负压的原因[4],使残胃弛张无力,也是造成胃瘫不可忽略的原因。术后要避免高脂、高蛋白特别是高脂饮食,因为脂肪作用于十二指肠壁会分泌“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从而减低胃动力[5]。

西医对本病没有特色疗法,大多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禁饮食、肠外营养支持、抑制胃酸及胰酶、从营养管打入促胃动力药及嘱患者下床运动等治疗[6]。西药莫沙比利(加斯清)为选择性5-羧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促进胃及十二指肠的运动,加快胃排空,缓解胃瘫。多潘立酮(吗丁啉)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同时也能增强食管的蠕动和食管下端的张力,两药合用可缓解胃瘫的症状,但效果不理想。从一定程度上讲术后胃瘫的发生,与患者术后能否很好的配合下床运动有很大关系。术后下床多走动,有利于残胃及肠道的蠕动及肠功能的恢复,能降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本身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打乱了人体正常的阴阳、气血平衡,加之肿瘤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脏腑机能已衰退,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毒瘀留滞;“六腑以通为顺”,腹部肿瘤手术后患者,中焦脾胃脉络受到严重的损伤,气血大亏,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枢机紊乱,升降失司,饮食水谷滞留中焦,气滞血瘀,腹气不通,浊气不降而上逆,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肠功能恢复颗粒功效为破气通便、调理气血、逐毒排瘀。方中生大黄具有很强的泻下作用,其主要成分中的蕃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能够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增加肠蠕动;同时能抑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Na+转运吸收受阻,增加肠内渗透压,促进肠蠕动[7]。大黄还具有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值与抑制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和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8]。芒硝辅助大黄荡涤胃肠积滞,厚朴理气宽中,枳壳破气散结,以消除腹胀;腹以通为顺,痛则不通,中焦气滞得散,加上丹参活血化瘀,莪术、郁金破气行瘀,瘀滞自散,腹痛自然消失;术后患者阴液大伤,生地、玄参、麦冬增液行舟。本方多次少量频服,可刺激胃壁,促进胃肠蠕动;保留灌肠可使败浊瘀毒从下而走,疏通肠道,促进肠道蠕动;药渣局部热敷,热气直接刺激胃壁平滑肌及交感神经,同时配合针灸补益气血、增强免疫、调理阴阳、补益脾胃,多管齐下,使胃蠕动活力增加。足三里为胃的合穴,针刺此穴具有调气和血、健脾和胃、对胃有双重调节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针刺足三里能明显增加胃蠕动的幅度和频率,升高幽门括约肌收缩强度,增加胃蠕动,中脘为腑会,又为胃的募穴,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9]。关元为补益要穴,培元固本,亦为小肠募穴,可促进肠道功能。三阴交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有助于消除腹胀肠鸣。气海利下焦而补元气,便于通便止疼,消炎止泻。内关可理气止痛,泻之可抑制呕吐呃逆。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可理气降逆,调和肠胃[10]。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补泻这些穴位可有效改善胃瘫症状。

[1] 谭林,张建群. 温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安徽医学,2012,16(1):78-80

[2] 秦新裕,刘凤林. 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消化杂志,2005,25(7):441-442

[3] 赵延红. 温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64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1):84-86

[4] 崔贵,黄坤,朱铁峰,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18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6):690-691

[5] 孙华. 温针灸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应用[J]. 灸法集萃,2003,19(6):38-40

[6] Tang DM,friedenherg FK. Gaslroparesis:approach,diagnostic evaluation,and management[J]. Dis Mon,2011,57(2):74-101

[7] 庄江能.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2009,11(5):931-933

[8] 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534-1568

[9] 刑来丽. 针灸治疗胃瘫综合征3例的临床体会[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62

[10] 黄龙祥,岗卫娟,李素云,等. 标准针灸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33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6.011

R573.9

B

1008-8849(2015)36-4023-03

2014-09-10

猜你喜欢

胃瘫胃肠针灸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治疗疗效分析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