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本《本草纲目》在海内外420年翻刻考记
2015-02-09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
王 剑(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金陵本《本草纲目》在海内外420年翻刻考记
王 剑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通过对金陵本《本草纲目》1596年问世至今近420年来在海内外的翻刻传播情况进行全面疏理,按朝代与年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记录,并进行分析,说明《本草纲目》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金陵本;《本草纲目》;翻刻;出版;文献研究
金陵本《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自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而编纂的科学巨著,因该书首刻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故世称“金陵本”。全书52卷,16部,60类,载药1 892种,附方11 096首,附图1 109首,共190多万字。因该书蕴藏巨大科学价值,自1596年问世出版后,在中华大地和世界各国迅速传播。虽然该书宏篇巨制,但依然在海内外辗转翻刊甚或传抄的十分火热,今按年份和朝代顺序,分述考证记录如下。
1 明代《本草纲目》翻刻考记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由金陵书商“金陵后学胡承龙梓行”,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为书题写“本草纲目序”,序言540字,序言落款“时万历岁庚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撰”。序之后有辑书姓氏。附图上、下2卷,均附题衔[1]。同年十一月,李时珍二儿子李建元向明神宗皇帝进《本草纲目》五十八部及《遗表》[2]。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由夏良心、张鼎思刊行于江西(后世称为江西本)的《本草纲目》出版。鉴于金陵本“初刻未工,行之不广”,由当时江西巡抚夏良心倡议重新翻刻,由张鼎思主持。江西本序次为夏良心“重刻本草纲目序”,张鼎思“重刊本草纲目叙”,王世贞“本草纲目序”,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刻成之后,又受李时珍同乡临川(今江西抚州市)知县袁世振之委托,刻成《濒湖脉学》及《奇经八脉考》两种,均附刊于江西本之后[2]。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因官刻本江西本《本草纲目》刻成后,影响较大,争购收藏者众多。因印数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江西本《本草纲目》翻刻成后次年即有江西本复刻本《本草纲目》出现,该本版刻图版大多为江西本原版,部分系初刻而成[3]。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于湖北武昌的《本草纲目》出版,后世称为湖北本。该本序次为杨道公序、董其昌序、王世贞序、李建元进疏。附刊有《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作序者杨道会时任湖广布政使,而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法家,时任湖广提学副使。该版药图为江西本图二卷,题款亦如江西本[3]。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日本学者曲直濑玄朔根据刚刚传入日本的明版《本草纲目》所载,对其养父曲直濑道三于天正8年完成的《能毒》三卷加以修订,以《药性能毒》为名出版了木活字本。曲直濑玄朔在该书跋中言:“近本草纲目来朝,予阅之,摭至要之语,复加以增添药品[4]。”万历四十年(1612年),林道春把他从长崎得到的明版《本草纲目》予以摘录并附加训点,写成《多识篇》五卷。目的是便于读者阅读学习《本草纲目》[4]。明万历三十二年至万历四十八年间,刊刻印行江西本复刻本《本草纲目》,该版图版大多为江西本原版,部分系补刻。后学者称此版为“江西本复刻本”。扉页题有“石渠阁重订,本草纲目全书,梅墅烟萝阁藏板”,故又称“梅墅烟萝阁本”。序次为夏良心序、张鼎思叙、王世贞序、李建元进疏。该本《本草纲目》的特点是将药图附刊于各卷正文之首,图版则为江西本图,题款为:“敕封文林郎四川蓬溪县知县蕲州李时珍编辑”[3]。明万历至天启年间,制锦堂重修《本草纲目》,该本为金陵本原版版木刊行,有若干剜改。该本由河南洛阳收藏家晁会元珍藏,属全帙本,经鉴定该本晚于江西本及其后的复刻本。该本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明崇祯五年间(1632-),安徽人胡正言寄寓南京时,取其斋名为“十竹斋”,胡正言精研六书,长于篆刻,善绘制墨,好刻书,约于崇祯五年间,精刻了《本草纲目》全套。近代本草学家丁济民、赵燏黄等人均提到过此套“十竹斋”本《本草纲目》,但至今未发现此版《本草纲目》原本。明崇祯十年,在京都由书林野田弥次右卫门刊刻,以江西本为底本翻刻出版了《本草纲目》五十二卷五十五册,并附《奇经八脉考》[5]。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武林钱蔚起以江西本为底本翻刻《本草纲目》于六有堂,该书序例为王世贞序、夏良心序、张鼎思叙、钱蔚起“重刻本草纲目小引”、李建元进疏。序例上题款为:“蕲阳李时珍东璧父编辑,武林钱蔚起镜石父较订”。末署“崇祯庚辰仲春之朔,古临钱蔚起镜石父书于六有堂”。后学者称此版《本草纲目》为“武林钱衙本”。它改正了原本不少错误,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错误。这对《本草纲目》附图第一次全面改绘,并请当时最有名望的画工、刻工完成,以改善原图的缺陷,但有些药图失真。新安摄元堂程嘉祥,购得金陵胡承龙所刻原版,除剜改题衔外,其余部分未动,所印的书与金陵本全同。卷首序有四,程国祥序、王世贞序、程升序、程嘉祥序,辑书姓氏改为校书姓氏。附图二卷,题款亦作改动。翻刻出版《本草纲目》,刊行时间不详,世称为“立达堂本”。扉页题作:“李时珍先生手著,本草纲目,立达堂藏板”。序次为夏良心序、张鼎思叙、王世贞序、李建元进疏。药图分装于各卷之首,图版同江西本。具体年份不详,在日本发现有载“久寿堂本”《本草纲目》流行于海外。经考证,日本学者冈西为人先生在所著的《本草概述》中有云:“生若水校定的《新校正本草纲目》例言中曰:纲目一书,明代刊本脱误固多,本衙藏及官版亦不足为正。久寿堂本最精,刻画古雅可观。”可以看出此本最为完善。日本渡边氏见到仙寿院旧藏残本(卷9~16),其书题签上有小字横书“久寿堂”三字,其下为篆字大书“本草纲目”。由此可以推定此版《本草纲目》是1628-1644年间即万历崇祯间影刻金陵本而来。
2 清代《本草纲目》翻刻考记
清顺治四年(1647年),由同文堂翻刻印行《本草纲目》,后学称此版为“同文堂本”《本草纲目》。据2001年9月18日人民网重庆视窗报道,重庆市北碚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者展示了他收藏的此套善本《本草纲目》。该书封皮有“李濒湖先生原本。内附万方针线、濒湖脉学、同文堂珍藏”字样,更有“璧氏(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一片苦心于天下后世”。
顺治十年(1653年),在京都由书林野田弥次右卫门刊刻,以杭州本为底本翻刻出版了《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插图更精准。此本药图根据武林钱衙本《本草纲目》作了更改[6]。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太和堂翻刻《本草纲目》,后学称此版为《吴氏重刻本草纲目》[3]。这版《本草纲目》实际是钱蔚起本的原版,经过吴毓昌认真校勘,改正了其中约200多处错误,经后学者研究表明新出现的错误不多。武林吴毓昌以武林钱衙本为底本翻刻《本草纲目》于杭州,扉页题作“吴氏重订本草纲目,太和堂藏本”,后学者均称此本为“太和堂本”。序次为王世贞序、夏良心序、张鼎思叙、吴太冲序、吴本泰序、吴毓昌序、李建元进疏。序例上题款为“蕲阳李时珍东璧父编辑,武林吴毓昌玉涵父较订”。此版《本草纲目》与武林钱衙本系同一雕版刷印而成。两版《本草纲目》文字内容,版框行款格式相同,而且二者药图笔法刀刻一致。波兰教士卜弥格写过一本“小册子”,并在维也纳印行出版,该书实际是将《本草纲目》内几十种植物药译成拉丁文[5]。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芥子园翻刻印行《本草纲目》,书名页题:绣绘全图芥子园本草纲目,内附万方针线、濒湖脉学。在京都由书林田原仁左卫门[5]刊刻《本草纲目序例》三卷。衣德堂刊刻印行《本草纲目》,后学称此本为“衣德堂本”《本草纲目》。据2005年6月14日湖北新闻网报道,鄂州沙窝乡草陂村李祥波珍藏一套衣德堂版《本草纲目》,经鄂州民间文物鉴定专家严基树鉴定该套《本草纲目》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衣德堂版藏版。严基树认为,这套《本草纲目》是除金陵本、江西本、石渠阁本之外的最善本。该书纸张、刻字、印刷、装订精良,保存完好,是不多见的善本书。国内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鲜有入藏此本《本草纲目》。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太和堂翻刻印行《本草纲目》,后学者多称此版叫“太和堂本”[3]。由清畏堂翻刊《本草纲目》,后世称此本叫“清畏堂刻本”[7]。张朝璘主持刊翻刻《本草纲目》出版,该版《本草纲目》的行款一如江西本,后世称为“张朝璘本”。序次为张朝璘序、李明睿序、熊文举序、李元鼎序、李建元进疏。药图同江西本,题款为“蓬溪县知县李时珍编辑,古越参将韩泓淳参阅,江右医官沈长庚校正”。附刊有《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本版是以金陵本、江西本合校刊刻而成。主事者张朝璘时任江西巡抚。张温如先生刊刻印行《本草纲目》,后世称此本叫“张温如刻本”[7]。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京都由野村观斋以杭州本为底本校订,翻刻出版《新刊本草纲目》五十二卷五十五册,后世称其为“万治本”《本草纲目》[5]。清顺治年间,芥子园重订《本草纲目》翻刻出版。书名页题:绣绘全图芥子园重订本草纲目,附万方针线、濒湖脉学。
康熙八年(1669年),由松下见林以杭州本《本草纲目》为底本校订,风月堂在京都翻刻《重订本草纲目》五十二卷三十八册,后世称其为“篆字本”《本草纲目》[5]。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贝原笃信以杭州本《本草纲目》为底本校订,在京都翻刻出版《校正本草纲目》五十二卷三十九册,该本附有《傍训本草纲目品目》及《本草名称附录》,包括药物和汉对照名。同年,由贝原笃信校订、训点《傍训本草纲目品目》及《本草和名附录》各两卷,于京都翻刻印行。康熙十九年(1680年),贝原笃信又编撰了一部《本草纲目和名》翻刻出版,目的是以供读者检索《本草纲目》。1682年,署名为安德烈·柯莱尔(Andreas Cleyer)用拉丁文撰写的《中医范本》,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版,该书是从中国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濒湖脉学》的原著中摘出的关于脉学和本草方面的内容,其中列举了289种常用中药。康熙二十年(1684年),《本草纲目》在苏州镌刊出版,扉页题作“康熙甲子春镌(天头横栏),李时珍先生纂辑,本草纲目,金阊绿荫堂文雅堂藏版”,并镌有“文雅堂”三字纂印。序次为张朝璘序、李明睿序、熊文举序、李元鼎序、李建元进疏。世称此版《本草纲目》为“金阊绿荫堂本”[3]。
康熙廿四年(1685年),下津元知[6]以《本草纲目》为准绳,编撰了《图解本草》十卷十册,该书书首有李时珍画像及像赞。康熙廿八年(1689年),南部里庵在翻刻印行《本草纲目》时,对《本草纲目》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订正和训点,编辑了《订正本草纲目解诂》六卷一书。同年,由南部里庵、上领伯仙校订训点,在京都出版《订正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同时南部里庵另有《订正本草纲目解诂》六卷出版翻刻。1696年,波兰教士卜弥格所写的“小册子”,因其内容是《本草纲目》中的几十味植物药物,具有很高实用性和参阅性,梯文诺在其所编的《旅行志》中将其译成法文出版刊行,从此之后几十年在欧洲广为流行。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冈本为竹发表了《图画国语本草纲目》,共27卷7册,由京都书林小佐治半右卫门开版翻刻。该书将《本草纲目》中各品物释为日本语,收载药物1 834种。1700年前后,被后学者称为“五芝堂本”《本草纲目》出版翻刻。该书序次为张朝璘序、熊文举序、李明睿序、黎元宽序、李元鼎序、王世贞序。其药图为江西本药图二卷,题款同1658年的张朝璘本。附刊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苏州书坊“本立堂”根据张朝璘本和武林钱衙本两种刊本为底本翻刻印行《本草纲目》,后学者习称此版《本草纲目》叫“本立堂本”。该本扉页题作“李时珍先生原本,本立堂重订,本草纲目”。序次为张朝璘序、黎元宽序、熊文举序、李明睿序、李元鼎序、凡例、钱蔚起小引、李建元进疏、张鼎思叙、夏良心序、王世贞序。并有“石城欧契韩怡柳重订,鄜村吴江钟奇民校阅”[3]的题记。1714年,日本古代本草学会稻生若水先生,将传入日本的《本草纲目》进行了校正,取名为《新校正本草纲目》[6],由日本书林含英预章堂翻刻出版。并在该书的例言中曰:“纲目一书,明代刊本脱误固多,本衙藏及官版亦不足为正。久寿堂本最精,刻画古雅可观。”稻生若水所校正的《本草纲目》之所以说成是久寿堂本,因日本渡边氏见到仙寿院旧藏残本(卷九-卷十六),其书题签上有小字横书“久寿堂”三字,其下以篆字大写“本草纲目”,可以推定这本“本草纲目”应是万历崇祯间影刻金陵本而传至日本的。稻生宜义对《本草纲目》的药图进行了研究,并将部分《本草纲目》药图和其它图共443幅编撰成《本草图卷》一书,该书共有四卷二册。由日本书林含英豫章堂翻刻《本草纲目》,此版刊行问世后,日本学者常称此版叫“书林含英豫章堂刻本”。由稻生宜义以江西本为底本校训,在江户由唐本屋清兵卫、万屋作右卫门、唐本屋八郎兵卫翻刻出版《新校正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此本系据承应二年本改版,并进行了订正训点,补原文脱句,附《脉学奇经八脉》及《本草纲目》。这是当时日本国内最好的版本。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翻刻印行过《本草纲目》,此本在民间有少量流传,但至今尚未发现完整善本。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神田玄泉将《本草纲目》中水、火、土、金、石诸部的药物进行了编排,著成《本草补苴》[6]八卷一书。
雍正七年(1729年),神田玄泉对《本草纲目》进行和文释义,编成《本草大义》四卷,尚未翻刊。该书卷一为水火土金石,卷二-卷四为草,并附图。1735年,法国巴黎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当时27名在华传教士寄来的稿件编辑整理的《中华帝国及华属鞑靼之地理、历史、年代记、政治及科学全志》即《中华帝国全志》的第3卷中,出现第一个欧洲文法文版《本草纲目》的节译本。法文版《中华帝国全志》中介绍了《本草纲目》,引起了欧洲各界的高度关注,立即轰动了全欧洲,该书因其有《本草纲目》的节译内容,而被很快售罄。1736年,含有《本草纲目》内容的《中华帝国全志》被译成英文,题为《中国通史》,由瓦茨刊行于伦敦。在英国开始出现抢译《本草纲目》内容现象,陆续有多个英文版问世于英国。在欧洲荷兰海牙出版了《中华帝国全志》,因其含有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内容而热销广售。1741年,含有《本草纲目》内容的《中华帝国全志》[6],属瓦茨版第3版刊行问世。1748年,含有《本草纲目》内容的《中华帝国全志》从法文版被译成德文,题为《中华帝国及大鞑靼全志》,该书刊行于罗斯托克。
乾隆二十年(1755年),有学者摘录《本草纲目》要点,属笔记性的一书《本草为己》七册,该书未置作者姓名,但序尾有言:“宝历五年乙亥季春书于筵花亭”。清乾隆年间,由连云阁重订《本草纲目》翻刻出版,内附《本草万方针线》《濒湖脉学》。该书有张朝璘序、吴毓昌序、李建元进疏、蔡烈先《本草万方针线》自叙。药图为武林钱衙本图三卷。后学称此本叫“连云阁重订本”[3]。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三乐斋重镌《本草纲目》,该版以武林钱衙本为底本翻刻,内附《本草万方针线》。序次为吴太冲序、吴毓昌序、李建元进疏、钱蔚起小引。清乾隆年间,一种手抄《本草纲目》全本问世。该书列入四库全书之列,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至国朝顺治间钱唐吴毓昌重订付梓翻刻,于是业医者无不家有一编。”其药图为武林钱衙本图三卷,后学者称此手抄本叫“四库全书本”[3]。含有《本草纲目》内容的《中华帝国全志》被译成俄文,刊行于圣彼得堡,俄文版书名严格按法文版全名译出的。1778年左右,被后学者称为“文会益本”《本草纲目》翻刻出版,该书扉页题作:“李时珍先生原本,精绘五色图注本草纲目,苏郡后学张云中重订,张青万同参,本衙藏板。”[3]序次为吴太冲序、 吴毓昌序、钱蔚起小引、李建元进疏。药图为钱衙本图三卷,墨印后以人工敷以彩色,故称五色图。附刊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万方针线》。1783年,由小野兰山刊行《本草纲目译说》作为讲义,由门人冈田麟、石田熙整理,结合小野兰山的讲授参以己见而刊刻,这不是译本。其后刊行的《本草纲目启蒙》,由小野职孝整理,亦不是译本。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书业堂翻刻印行《本草纲目》,后学者称此本为“书业堂本”[6]。同年,由苏郡后学张云中重订,张青万同参,书业堂镌藏的《本草纲目》,后学者多称为“书业堂本”,书后附刻有《本草万方针线》。序次为吴太冲序、吴毓昌序、钱蔚起小引、李建元进疏、凡例、总目、蔡烈先自叙。药图为武林钱衙本图三卷。1789年,在莫斯科又出现含有《本草纲目》内容的《中华帝国全志》,此书是由德文版转译成俄文的简明译本。清乾隆年末,以书业堂本《本草纲目》为底本重订《本草纲目》翻刻印行,序次为吴太冲序、吴毓昌序、凡例、李建元进疏、钱蔚起小引。药图为武林钱衙本图三卷。后学者均称此本《本草纲目》为“书业堂重订本”[3]。后来由芥子园重订翻刻《本草纲目》。后学者称此版为“芥子园重订本”[3]。
嘉庆三年(1798年),曾槃先生用汉文写成《本草纲目纂疏》二十卷,未能印刻刊行[5]。但卷一-卷三刊印。1799年,朝鲜康命吉编著《济命新编》一书,该书是朝鲜引用《本草纲目》最著名的医书[5]。此书与《乡药集成方》和《东医宝鉴》并称为李朝有代表性的三大医书。1800年前后,后学者称为“衣德堂本”《本草纲目》出版刊行。该书书笺题作:“本草纲目,序文目疏凡例总目药品总目万方针线图,衣德堂藏板”[3]。卷1题衔为:“蕲阳李时珍东璧父编辑,苏群张鹤翥云中较订,弟鷟翼青万同参。”嘉庆八年(1803年),小野兰山将《本草纲目》用和文讲解,加个人意见,由小野职孝据小野兰山讲稿整理而成《本草纲目启蒙》四十八卷,1803年始刻,至1806年刊毕,1811年再版[5]。嘉庆十四年(1809年),小野职孝将《本草纲目启蒙》中的和、汉药名予以类聚,按笔画顺序分四十八篇排列,编制《本草纲目启蒙名疏》七卷八册,以方便读者按笔画索引查阅。1810年前后,后学者称为“福文堂本”《本草纲目》出版刊行。该书扉页题为:“绣象全图(天头横栏),李濒湖先生原本内附万方针线濒湖脉学,福文堂重订本草纲目,新锓校正无讹。”嘉庆十六年(1811年),小野高洁编了《本草倭名释义》五卷,此书实为《本草纲目》之和名释义,并不是日本的《本草和名》之释义。1813年,法国奥尔良人勒巴日(Frangois-Albin Lepage),根据法国教士巴多明和吴多录的手稿,经整理后写成《中国医史研究》一书,该书的主要资料来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康命吉引用《本草纲目》中有关医学内容编纂的朝鲜医书《济众新编》用汉文写成后,由北京经国堂翻印,受到中国医界的欢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同文堂翻刻芥子园本《本草纲目》,后学者称此版为“芥子园重订本”。附图三卷、濒湖脉学一卷、奇经八脉考一卷。
清道光六年(1826年),翻刻一套全版《本草纲目》。后世称其为“务本堂本”,该书扉页上题作“道光丙戌年春镌”。后世也称其为“英德堂本”《本草纲目》,附刊有《濒湖脉学》等。1828年,朝鲜医家洪得周将《本草纲目》中的附方编辑成五十卷,题为《一贯纲目》,翻刻于义州府。1833年,日本天保四年(道光十三年),学者水谷丰文按《本草纲目》分类,列举植物1 960种,精绘植物写生图,编撰《本草纲目纪闻》六十册,此书虽与木内成章整理的书名相同,但内容则异。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再次翻刻印行“务本堂本”《本草纲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学者岩崎常正编撰《本草纲目寄要》十三卷,该书:水土金石39种为卷一;草157种,谷蔬菜51种,木44种为卷二-卷九;虫18种、鱼4种、介3种、禽2种、兽18种、人7种,共34种动物药为卷十[5]。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小野兰山著、梯南洋重修而成《重修本草纲目启蒙》一书,共四十八卷三十六册,该书翻刻于京都学古馆,系《本草纲目启蒙》的第三版[5]。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再次翻刻“英德堂本”《本草纲目》,亦附刊《濒湖脉学》等。由文光堂翻刻《本草纲目》藏板,并附刻刊行《本草万方针线》,该本亦为苏郡后学张云中重订,张青万同参。序次为张朝璘序、黎元宽序、李元鼎序、李明睿序、钱蔚起小引。该本为张朝璘本与武林钱衙本合校刊行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小野兰山著、井口望之校订而成《重订本草纲目启蒙》一书,共四十八卷二十册,该书系《本草纲目启蒙》的第4版,此版最为完善。卷一有丹波元坚撰《小野兰山先生传》,并有谷文晁绘小野兰山肖像[5]。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再次翻刻“英德堂本”《本草纲目》,亦附刊《濒湖脉学》等。由翰苑阁校刊印刻《本草纲目》,后世称此版为“翰苑阁校刻本”[7]。井口望之先生将《本草纲目启蒙》中山草部配成图谱,编成《本草纲目启蒙图谱》一书,共二卷四册,载图227种,服部雪斋、阪本纯泽加绘[5]。
清咸丰元年(1851年),藜照书屋翻刻出版《本草纲目》一套。后学者称其为“藜照书屋本”。1855年,朝鲜名医黄度渊在哲宗六年编了一部《附方便览》,全书十四卷,内列各种疾病的治疗方药,其内容完全来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咸丰七年(1856年),前田利保按《本草纲目》分类列举草木和、汉名,并予解说,编成《袖珍鉴本草纲目》一卷,由恋花园刊印[5]。1857年,法国巴黎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贝纳尔·德·儒瑟把在中国澳门行医的法国医生范德蒙德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水、火、土、金石诸部药物》法文译稿和标本上交给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收藏。
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天德堂翻刻出版《本草纲目》,后学称其为“天德堂本”,并附刊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万方针线》。1868年,朝鲜名医黄度渊于高宗五年刊行《医宗损益》共十二卷六册,这是他把引用《本草纲目》附方所撰《附方便览》增订而成的。同时该书附有《药性歌》,又可称其为《损益本草》,所谓药性歌,是用四言四句的诗歌形成概括描述药之性味、疗效等,使人易于记忆和掌握,并采用了《本草纲目》的先进分类法。在每首歌下的注中,列出各药的朝鲜名,并大量从《本草纲目》正文中作了征引。黄度渊把中、朝古医方集的庞大篇幅予以提炼,又借助《本草纲目》对药物给以解说,汇医方与本草为一体。此书被朝鲜尊为一流的医药全书[5]。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善成堂翻刻出版《本草纲目》一套。后学称此本叫“善成堂本”。芥子园重镌出版《本草纲目》。后学者称其为“重镌芥子园本”。该本扉页题作:“同治壬申重镌芥子园,李时珍先生原本内附万方针线、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苏郡后学张云中重订,张青万同参。”序次分别为吴太冲序、吴毓昌序、凡例、李建元进疏。药图为武林钱衙本图三卷。
清光绪元年(1875年),上海经香阁书庄翻刻出版《本草纲目》,后学者称为“经香阁本”,卷首题衔为“武林吴毓昌玉涵父校正”,有张朝璘序、吴毓昌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合肥张绍棠于味古斋主持翻刻印行《本草纲目》,后学者称此版《本草纲目》为“味古斋本”。序次为张绍棠“重订本草纲目序”、张朝璘序、黎元宽序、李明睿序、熊文举序、李元鼎序、吴毓昌序、吴本泰序、吴太冲序、钱蔚起小引、夏良心序、张鼎思叙、王世贞序、李建元进疏。附刊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万方针线》及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上海鸿宝斋翻刻印行《本草纲目》,后学称此版叫“鸿宝斋本”。系石印线装本,有普通本、巾箱本两种。序次分别为沈祖燕序、张朝璘序、吴毓昌序、凡例、李建元进疏。附刊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万方针线》《本草纲目拾遗》。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上海鸿宝斋复印刊行“鸿宝斋本”《本草纲目》。此本内容与鸿宝斋本完全相同。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民间流传一种当年刻本的《本草纲目》,此本至今在民间仍有少部,有待考证。法国学者德梅里和库日尔把范德蒙德1732年在中国人帮助下完成的《本草纲目》金石部法文摘译稿全文发表出来,使积压164年的稿件终于刊表问世。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著名化学家、化学史家法兰西学院马赛兰·贝特罗教授的极大兴趣,同年撰写了一篇评价极高的论文[5]。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上海经香阁书庄重印“经香阁本”《本草纲目》出版[7]。上海同文书局刊行《本草纲目》出版,为石印本,后学称其“同文书局本”。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萃珍书局石印《本草纲目》出版,后学者称此版为“萃珍书局石印本”[7]。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草纲目》出版。上海鸿宝斋再次复印刊行“鸿宝斋本”《本草纲目》,由益元书局刻印《本草纲目》出版,今称此版为“益元书局刻本”。由上海鸿宝斋书局石印《本草纲目》出版,后学者常称此版叫“鸿宝斋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首次刊行《本草纲目》,为石排本,后学称此版为“商务印书馆石印本”。清光绪二十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94-1908年),由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刊行《本草纲目》,题称《增广本草纲目》,铅印本,后尊称此版《本草纲目》叫“图书集成印书局本”。序次为张朝璘序、吴毓昌序。附刊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万方针钱》《本草纲目拾遗》。
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上海鸿宝斋书局石刻印行《本草纲目》,今称此版为“鸿宝斋书局石印本”。由上海经香阁书庄再印“经香阁本”《本草纲目》。由上海经香阁石刻印行《本草纲目》,现称此版为“上海经香阁石印本”[7]。
3 民国时期《本草纲目》翻刻考记
1912年,由上海鸿宝斋石印刊行《本草纲目》,后附有《本草万方针线》和《本草纲目拾遗》,前有张朝璘序、沈祖燕序,全书共24册4函。鉴于鸿宝斋本《本草纲目》在医药界流行甚广,上海鸿宝斋又一次复印刊行“鸿宝斋本”《本草纲目》。上海章福记刊行出版《本草纲目》。后学称其为“章福记本”。191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再次刊行石排本《本草纲目》。191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又一次刊行石排本《本草纲目》。1916年,上海锦章书局刊行《本草纲目》。该本后学称其为“锦章书局本”,为石印本,题称为“增广本草纲目”。上海鸿宝斋再次刊行《本草纲目》,这次是鸿宝斋最后一次复印刊行《本草纲目》。由上海鸿宝斋书局印行《精校本草纲目》,全书12册。1918年,日本牧野富太郎在《植物研究杂志》第一卷中撰写了“本草纲目的日本刻本”一文,提到以下7种年代不详的日本刻本,分别为:《新刻本草纲目》(据宽永本刻成)、《新刻本草纲目》、《新刊本草纲目》(小型美浓纲判)、《和名入本草纲目》、《校正本草纲目》、《和名入本草纲目(校正)》、《增补本草纲目》(半纸刊)等,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1920年,美国学者米尔斯(Ralph Mills)在朝鲜教学期间,积多年之努力,将《本草纲目》译成稿本40余册。后因事归国,遂中断译稿之志愿,并将《本草纲目》的译稿40余册和中药标本交给了当时在北京的英国学者伊博恩(Bernard Emms Read)。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再一次刊行石排本《本草纲目》。1925年,由上海扫叶山房刊行出版《本草纲目》,为石印本,此本后学称其为“扫叶山房本”。1928年,朝鲜医家池锡永兼通东、西医术,著《本草采英》一书,此书是《本草纲目》的摘录,其意在采集《本草纲目》之精华。德国医学博士兼大学教授里奇(Dalitzsch)和其助手罗斯(Ross)博士合译《本草纲目》德译本,在葛亭根及明兴城书店出版。该书共14册,并附有精美插图,并非全译,金石部等已删去,只从草木部译起。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最后一次刊行石排本《本草纲目》。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本草纲目》,此版系万有文库铅字排印本。后学者称其为“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32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本草纲目》,193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本草纲目》,上海商务印书馆再次刊行万有文库铅字排印本《本草纲目》。1934年,日本东京春阳堂出版《头注国译本草纲目》15册精装铅字本。该本以金陵本为底本,将原书全文译成现代日语,并附有校注及索引。由白井光太郎、牧野富太郎和铃木真海等15位著名专家集体译注,后称为“春阳堂本”。这是海外唯一一部最完善的《本草纲目》外文译本。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本草纲目》。1937年,上海世界书局铜版影印出版《本草纲目》,精装三大册,附《本草药名索引》。后学称此版为“世界书局影印本”。
194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本草纲目》。1941年,英国学者伊博恩在中国从事临床及研究生涯中,历经20余年,在米尔斯的基础上,与中国学者刘汝强、李玉田与朝鲜学者朴柱秉等人合作,终于完成分期分批用英文对《本草纲目》的卷八至卷三十七、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二总共四十四卷内容作了全面介绍和研究,涉及到《本草纲目》的草部、谷部、果部、木部、兽部、人部、禽部、鳞部、介部、虫部及金石部。它虽不是《本草纲目》的英文全译本,却是全面研究此书的佳作,为西方读者了解《本草纲目》内容提供了一条捷径。
4 新中国时期《本草纲目》翻刻考记
1954年2月,锦章书局石印刊行《本草纲目》。同年12月《本草纲目》(全6册)出版,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合肥张绍棠味古斋本为蓝本出版的铅印本重印。1955年,法国雅克·卢瓦(Jagues Roi)教授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期间,在中国同事协助下,编著了《著名本草书本草纲目中之中草药》,书中介绍了《本草纲目》中的201种植物中药。并在此基础上将此书扩充为《中国草木药概论》,在法国巴黎出版。民主德国的莫斯希(Alfred Mosig)及施拉姆(Gottfried Schramm)合写了《中国药用植物及药材以及中国本草学标准著作本草纲目之意义》,在柏林出版刊行。书中大篇幅介绍了《本草纲目》的内容及其科学价值。1955年7月由台北文光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本草纲目》,共出6册。郑曼青先生题鉴,谢涤庸、蒲苇两先生重校。此版刊行的《本草纲目》,系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刊本为底本印行出版。后学称其为“台北文光本”
1957年4月《本草纲目》(精装本二册)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以1885年合肥张绍棠味古斋重校刊本为底本影印,书后附有《药名索引表》和《释名索引表》。香港九龙求实出版社出版《本草纲目》全一册,由实用书局总经售。此本《本草纲目》后学者称其为“九龙求实社本”。该书有序列目录及百病主治目录,仅附刊《本草万方针线》,另附有索引、按照字画编列。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本草纲目》,以1885年合肥张绍棠味古斋重校刊本为底本影印而成。精装二大册,并附有《药名索引表》、《释名索引表》。1959年,法国人尚福劳(A.Chamfrault)在巴黎出版了五卷本《中医概论》,其中第3卷是本草,大量摘评了《本草纲目》的内容并给以论述。
1974年,《头注国译本草纲目》刊行增订第2版,名为《新注校定国译本草纲目》,在日本由春阳堂出版,参加增订的有薮内清、木村康一、宫下三郎、北村四郎等10多位学者。此本补正了遗误,增加许多新的资料,迄至1979年才全部刊完。1977年,《本草纲目》(刘衡如校点本,全四册)开始出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从1977-1982年分4册陆续出版。该校点本是刘衡如先生以江西本为底本,校勘了16 000余条,投入精力最多、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部《本草纲目》版本,在其后的20多年里,该本连续重印出版达10多次,发行50余万册,是历史上《本草纲目》翻刻本中最多的。
1988年,由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本草纲目》,吕兰熏编译,由中国书店影印《本草纲目》出版发行。199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文渊阁本影印出版《本草纲目》。在台湾由台北文化图书公司出版《重订本草纲目》精装25开上下2册,影印排印断句版,铅字活排本。1992年,日本大阪ォリェント出版社,以日本内阁文库珍藏的金陵本为底本,影印出版了金陵本《本草纲目》印影本。1993年9月金陵版《本草纲目》出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影印出版。以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金陵本为底本定额影印2 000册,为特精线装本,共10册,分装二书函,封面书名“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由上海著名老中医何时希题写。同年底《本草纲目通释》出版,陈贵廷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1994年,《本草纲目》(全本之1~4)出版,冉先德主编(校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12月陈贵廷等点校《本草纲目》金陵版点校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李世增、林毅校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本草纲目》。1996年,由夏魁周等校注《本草纲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李时珍医学全书》,包括《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和《脉诀考证》等四种。1997年,沈阳出版社出版的编排本《本草纲目》发行。1998年10月《本草纲目新校本》出版,刘衡如之子刘山永校注,华夏出版社出版。由张守康、张向群校注的《本草纲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9年9月《本草纲目详译》出版,钱超尘、董连荣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编排本发行。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编排本发行。由何清湖主编,吉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编排本出版发行,该本为《中华传世医书》中的第三、四册。由九洲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编排本发行,该本为《中华医学名著宝库》丛书中的卷七、卷八。由王育杰整理的金陵版排印本《本草纲目》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5 现代《本草纲目》翻刻考记
2000年1月《本草纲目药物彩色图鉴》由谢宗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由尚志钧、何任校注的金陵初刻本《本草纲目》,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李振吉主编,张志斌等校注的校注本《本草纲目》,辽海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由俞小平、黄志杰校注的江西本《本草纲目》,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年1月世界首部《本草纲目·全文英译本》(精装6卷本)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希文费时30年译成。同年4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记者温红彦撰写的长篇通讯“罗希文:《全文英译本草纲目》第一人”,全面介绍了该书的翻译出版情况。由史世勤、贺昌木主编《李时珍全集》共4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除《本草纲目》外,还附刊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由王育杰整理的金陵版排印本《本草纲目》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本草纲目》(点校本)简体横排,张增光编辑,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08年,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出版,由钱超尘等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草纲目》(上、中、下册)新校注本第3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刘衡如、刘山永父子校注。2009年,《〈本草纲目〉研究》出版,由刘衡如、刘山永、钱超尘、郑金生等编著,华夏出版社出版。《本草纲目》全四卷出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刘衡如校点《本草纲目》校点本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共第16次印刷。该版本《本草纲目》已成为影响最大的版本。
2011年,由柳长华、柳璇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之《本草纲目》。2013年,王庆国主校的《本草纲目》(金陵本)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6 考证小结
金陵本自1596年问世以来,至今约有420年,共计有188次翻刻,平均每2.2年有1次翻刻;在国内(不计节摘本、学术研究本、衍生本、科普生活本等300多部)标准的全版翻刻本有127次,每3.3年有1次翻刻;在国外(包括节摘译本和全版)共有61次翻刻,平均近7年有1次翻刻。其中明代(1596-1644年)共计有14次翻刻,国内翻刻11次,国外翻刻3次;清代(1645-1911)年,共有100次翻刻,国内翻刻53次,国外翻刻47次;民国时期(1911-1949年)共有24次翻刻,国内翻刻18次,国外翻刻6次;建国后(1949-2013年),共计有50次翻刻,国内翻刻45次,国外翻刻5次。明代是每3.4年翻刻1次,清代是每2.7年翻刻1次,民国时期是每1.6年翻刻1次,建国后是每1.1年翻刻1次。特别是1993-2013年间共有34次翻刻,每1年就有1.6次翻刻。期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多达25次《本草纲目》版本重印。
以上考记统计数据说明,《本草纲目》在问世后的420年间的各个时期影响巨大,其翻刻次数和频率是历史上所有科技著作难以比拟的,也是极为罕见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其翻刻出版频率在逐渐上升。特别是1993年至今的20年间,其翻刻次数和频率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充分说明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本草纲目》依然是临床、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书籍,依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
[1] 明·李时珍.金陵本《本草纲目》影印本(上、下书函)[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明·李时珍.夏良心,张鼎思序刊《本草纲目》江西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897.
[3] 马继兴.李时珍研究论文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13-144.
[4] 陈存仁.李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传入日本以后[J].中华医史杂志,1953(4):247-249.
[5] 潘吉星.李时珍研究集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46-48.
[6] 尚志钧.李时珍学术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47.
[7] 王剑.李时珍大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6-50.
(责任编辑:余 婷)
Records of Reprinting of Jinling-editio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420 Years
Wang Jian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5,China)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ant reprinting of Jinling-editio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420 year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596, this paper records and analyzes them according to different year and dynasty. Alth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highly developed today,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is still of great scientific valu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Reprinting; Publication
2015-03-05
王剑(1963-),男,湖北中医药大学李时珍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李时珍《本草纲目》学术思想及医药文化。
R2-52
A
1673-2197(2015)11-0005-06
10.11954/ytctyy.2015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