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范纯仁的西北经略与边疆安全
2015-02-09王连旗张兴田
王连旗 张兴田 包 朗*
( 1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塔里木大学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北宋范纯仁的西北经略与边疆安全
王连旗1,2张兴田1包 朗1*
( 1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塔里木大学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北宋中后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边疆安全问题比较复杂,北宋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维护西北边疆安全,其中范纯仁对西北地区的经略维护了边疆安全,他以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经略西北地区,他反对滥用武力,争取和平相处,加强戒备,巩固边防;他以民为本,重视粮食生产;施行仁政,惠及于民。他的经略活动,促进了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西北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关键词北宋; 范纯仁; 西北经略; 边疆安全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Northwest Frontier by
维护国家稳定是古今中外各政权都很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维护边疆安全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维护边疆安全的历史实践中,北宋范纯仁经略西北是比较成功的经略实践。学界对他经略西北的活动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但这些学术成果从维护边疆安全的视角对他经略西北的研究并不多见。范纯仁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边防思想、民族思想和惠民思想在经略西北的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其经略活动维护了北宋王朝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维护了边疆安全。因此,研究北宋范纯仁经略西北的活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政策史多元性的认识,也为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构建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1背景
我国西北地区(本文所涉及的西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陕、甘、宁、青、新、蒙等省区的相关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是中西联系的前沿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种宗教和多元文化汇集交流的地区,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里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特色。其中北宋时期吐蕃、汉、回鹘、党项等民族在这里并存融汇,使得这里的文化更具有多元、兼容、开放的特点。
北宋建立后,通过一系列战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只是实现了中国局部的统一,其统治区周边存在着许多政权:“西若天竺、于阗、回鹘、大食、高昌、龟兹、拂林等国,虽介辽、夏之间,筐篚亦至,屡勤馆人。党项、吐蕃唃厮啰董毡瞎征诸部,夏国兵力之所必争者也,宋之威德亦暨其地,又间获其助焉。”[1]可见,北宋政府同周边政权的关系比较复杂,其中和西北的吐蕃、回鹘等族建立的政权和平交往较多,“乾德三年十一月,西州回鹘可汗遣僧法渊献佛牙、琉璃器、琥珀盏。太平兴国六年,其王始称西州外生师子王阿厮兰汉,遣都督麦索温来献。”[2]“这是两地关系密切、西州回鹘主动调整其同宋朝政策的明显征兆。”[3]“981年,高昌回鹘王国向宋廷遣使朝贡之后,宋太宗遂派王延德为使者回访高昌。……983年年春,王延德一行离开高昌。高昌狮子王派了一个100多人的谢恩使团,跟随王延德前往开封。984年4月,王延德回到开封,圆满结束了这次重大的外交活动。这次出使促进了中原同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往,增进了内地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4]王延德奉命出使高昌回鹘王国回到开封后,“向朝廷献了一部行记,这就是著名的《王延德使高昌记》。它记载了10世纪高昌回鹘王国的一些重要情况,”[5]记录了王延德一行出使高昌回鹘王国所遇到的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喀喇汗王朝也“于1009年派出了以回鹘罗厮温为首的使团携带地方特产前往宋朝朝贡。”[6]“河西回鹘多缘互市、家秦陇间”[7]不断向内地迁徙。但北宋前期(关于宋代的历史分期,史学界有多种说法,本文采用张其凡的分期法,将北宋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六十二年,为北宋前期;仁宗、英宗两朝四十五年,为北宋中期;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六十年,为北宋后期)[8],北宋政府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边疆安全形势,北方失去了幽云十六州,长城防御体系被打破,到了北宋中期,由于宋初社会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文人政治,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出现,使国家面临着“外藩叛”、“盗贼起”、“水旱作”、“民力困”、“财用乏”[9]的危机情况,特别是西夏政权的军事骚扰,更加重了北宋中后期的西北边疆危机,尤其是到了天圣九年(1031),西夏元昊继任后,宋夏矛盾激化,西夏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西夏入侵北宋的路线主要有三条:西线南下侵犯平凉、固原一带;中线南下侵犯庆阳、环县以及泾川、镇原一带;东线南下侵犯延安、鄜县一带。宋王朝设置环庆路、泾原路、秦凤路、鄜延路进行抵御。由于“西夏党项族是以游牧狩猎为主的民族。能骑善射,又好掳掠,而游牧民族战斗一力又明显优于农耕民族。”[10]宋政府在冲突中遭到惨败,这给北宋的政治,军事和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北宋政府经略西北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其中范纯仁经略西北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范纯仁在西北的主要任职
范纯仁,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范仲淹之子,生于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范纯仁一生致力于对“内圣外王”道德理想的追求,范纯仁历仕仁、英、神、哲四朝,从政五十余年,做过地方行政长官、台谏官、侍从官,官至宰相,“勤政爱民,忠直敢言,公忠体国,宽厚仁恕,”[11]对国家、对百姓始终是竭尽忠诚、恪尽职守。范纯仁经略西北期间,他反对滥用武力,争取和平相处,加强戒备,巩固边防;他以民为本,重视粮食生产;施行仁政,惠及于民,著有文集《范忠宣公集》20卷、《台谏论事》5卷、《边防奏议》20卷,这些奏议、文集里面包含着许多边疆安全的思想。
范纯仁曾在西北任职多年,庆历元年(1041)五月,范仲淹知庆州,范纯仁随父守庆州。庆历三年(1043)九月,其父范仲淹(时任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以其父范仲淹荫补为太常寺太祝。皇祐元年(1049)三月范纯仁进士及第,除知常州武进、许州长葛二县,皆以远亲不赴。皇祐四年(1052)五月,其父范仲淹去世。治平四年(1067),范纯仁任陕西转运副使。熙宁元年(1068),范纯仁自陕西转运副使调任京西转运副使,曾上奏《奏乞戒饬边臣弛背》、《条列陕西利害》。熙宁七年(1074)十月,范纯仁任直龙图阁,权发遣庆州。熙宁八年(1075)四月,曾上疏《乞陕西缘边属户蕃部地止许典与蕃部奏》。熙宁十年(1077)正月,范纯仁知庆州,擅发常平庄粟麦,收恤流民,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后范纯仁调离庆州任职于宁州。元丰七年(1084)五月,范纯仁权知河中府,曾上奏《乞令陕西保甲权住教阅以收夏麦奏》、《乞令陕西保甲权住教阅以收秋麦奏》,哲宗立,复知庆州,召为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1088)、元祐八年(1093),两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达到其仕宦历程的顶峰。元祐五年(1090)五月,改知延安府,数日,加大学士除太原。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范纯仁卒,七十五岁。谧忠宣,徽宗皇帝御书“世济忠直”之碑。范纯仁仕途多变,经历坎坷,但他以积极的态度活跃于北宋中后期的政坛,任职地方时,心系苍生,为民请命,赢得百姓的拥戴。
3范纯仁在西北的主要经略活动与边疆安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国家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范纯仁在经略西北时继承了其父“范仲淹为官作宦,一生红红火火,不愧为完美实现了传统儒家士子入世有为、兼济天下的人生追求。”[12]他主张少用武力,并约束武将行为;同时,他怀有强烈的边疆安全意识,防止战争再次发生。对于在战争中被俘虏的人口,他主张用主动进攻中夺取的土地、人口和财富进行交换,主张减轻农民负担、重视粮食生产,最终实现边疆各族人民的和平共处。
3.1主张慎用武力,争取和平共处
宋神宗上台后,为进一步扩大直接统治范围,扭转被动的局面,开始了经略西北地区的活动。于是北宋的边防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宗朝为恢复汉唐旧境,向西北进行了开疆拓土,包括熙宁开边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消极影响,宋神宗上台以来的几次开边使得宋政府在军事和经济上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仅元丰年间灵州、永乐之败,蕃汉兵民死于沙场者就达六十万人,其他钱银粟绢支出无法计算,他认为“真宗朝与契丹议和,怀抚有道,两国情通,小人不敢生事安谍,今将百年生灵安帖,自古和戎所未曾有。今来西夏虽是小过,亦未可轻。自兴兵以来,恩信未孚,动生疑阻。”[13]因此范纯仁主张与周边各族和谐相处,反对战争,非常推崇“内圣外王”之道,通过对内推行开明政治,发展经济,逐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以致怀敌附远.熙宁元年(1068),范纯仁自陕西转运副使调任京西转运副使,“召还,神宗问陕西城郭、甲兵、粮储如何,对曰:‘城郭粗全,甲兵粗修,粮储粗备。’神宗愕然曰:‘卿之才朕所倚信,何为皆言粗?’对曰:‘粗者未精之辞,如是足矣。愿陛下且无留意边功,若边臣观望,将为他日意外之患。’”[14]从君臣二人的谈话中可知,虽然宋神宗非常信任熟知西北边事的范纯仁,但范纯仁并没有附和神宗之意,而是用务实而保守的军事思想,奉劝神宗开边要慎重,显示其儒家修德怀远的思想和务实而保守的军事思想。范纯仁自幼深受其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过阙入对,神宗曰:‘卿父在庆著威名,今可谓世职。卿随父既久,兵法必精,边事必熟。’纯仁揣神宗有功名心,即对曰:‘臣儒家,未尝学兵,先臣守边时,臣尚幼,不复记忆,且今日事势宜有不同。陛下使臣缮治城垒,爱养百姓,不敢辞;若开拓侵攘,愿别谋帅臣。’神宗曰:‘卿之才何所不能,顾不肯为朕悉心尔。’”[15]表达了其慎用武力的思想。范纯仁知庆州时,就主张慎用武力,争取和平共处,庆州处在汉羌民族杂居地带,是战争的前沿,获得羌民的支持是巩固边疆安全的重要方而。因此,范纯仁一到庆州,马上安抚熟羌。因为熟羌与党项羌同出一源,西夏国组成的主体是党项羌,元昊常利用熟羌作为内应,侵犯大宋边境,所以,熟羌的向背,是宋夏边疆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范纯仁提倡弃地议和,元丰八年(1085)冬十月,知庆州范纯仁上言:“伏见夏国差人诣阙,多日未见放回。近日探到贼中事宜,渐却添屯兵马,必是发情疑阻,却欲别生边患。伏望圣慈以陕西生灵之故,稍从其欲,使复常贡。庶几可以罢兵,伸华夏得复见太平,则陛下好生之德洽于生灵,祖宗社稷享万世之安,皆在陛下一言之赐尔。”[16]他主张与周边的各族和谐相处。他认为神宗去世后高太后听政采取的怀柔政策是正确的,他指出:“陛下临御以来,怀柔西戎,恩德备至,至于册封赐地,皆出震断,遂使累年之间,戎马不能犯塞,番汉生灵共乐,此帝王之盛事,天下之大本也。”[17]
范纯仁对册封西夏领袖为国主的政策也深表支持,因为册封周边少数民族的首领,并与之和平共处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和谐共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北宋与辽、夏等政权边界的和平相处,也以此为主要手段,北宋通过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谈和册封,也确实实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针对武将为立战功而主动挑起事端,范纯仁表示反对,主张予以约束。他说:“边将惯得厚赏,乐于生事邀功,多是先自引惹,却称西人侵犯,易起边患,朝廷不知,致使夷狄之情,无由通达。此风不除,难得安静。”[18]熙宁八年(1075)在经略环庆路时,郡将种古以盗贼之名将一名羌人流配南方,路过庆州时,羌人大呼冤枉。范纯仁遣人调查,此人乃属吏并非盗贼。“环州种古执熟羌为盗,流南方,过庆呼冤,纯仁以属吏,非盗也。古避罪谰讼,诏御史治于宁州。纯仁就逮,民万数遮马涕泗,不得行,至有自投于河者。狱成,古以诬告谪。亦加纯仁以他过,黜知信阳军。”[19]怀恨在心的种古为逃避罪责,反诬告范纯仁。朝廷派遣御史黄廉彻查此案,黄廉派人将范纯仁带往宁州讯问,后经查证,种古确属诬告范纯仁。这反映出范纯仁非常重视民族关系,重视法律,使得熟羌和汉族的关系比较融洽。范存仁的主张慎用武力,争取和平共处的经略活动很快扭转了北宋在宋夏关系中的被动局面,也使饱尝战乱的西北边民得以休养生息。
3.2加强戒备,共御强敌
范纯仁虽然反对主动发动战争,但也重视边防,主张加强戒备,防止外敌入侵。这主要受其父范仲淹的影响,范仲淹的“主要策略是对西夏用兵,应注重固守,兼之以攻。而且视其战争的发展形势,灵活运用,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守则必固,”[20]范纯仁指出少数民族“荒忽无常。”[21]皇帝应常“戒救令边臣不得稍有懈怠,”[22]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北宋政权先后与辽和西夏等政权达成和平协议。多数官员就放松了对边界的防御。范纯仁认为这十分危险,因为少数民族向来为争夺土地和财富而主动攻击汉族政权。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动向。如熙宁二年(1069),宋夏谈判划界时,他上书皇帝要求皇帝警惕战争再发。当时“西人顿买汉物过多,”[23]明显仍在备战,证实了他的判断,他的建议在多数官员松懈的情况下对北宋加强备战作用很大。许多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方略的正确性,也为宋王朝所接受,使宋夏边界出现了长时间的稳定和安宁。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范纯仁官复龙图阁直学士,再次知庆州。他的弟弟纯粹在关陕一带做官,纯仁担心他有与西夏作战立功的心思,就劝其弟要加强边防安全,“弟纯粹在关陕,纯仁虑其于西夏有立功意。与之书曰:‘大辂与柴车争逐,明珠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人斗力,中国与外邦校胜负,非唯不可胜,兼亦不足胜,不唯不足胜,虽胜亦非也。’”[24]
范纯仁的加强戒备,共御强敌活动,在多数官员松懈的情况下对北宋加强备战作用很大。其活动有效地保护了北宋西北边疆的安全,维护了西北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促进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3.3以民为本
神宗熙宁十年(1077)十月,范纯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当时秦中适逢灾荒,饿殍遍野,满目凄凉。范纯仁对此痛心疾首,他心系苍生,当即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在他果断地救助下,百姓得以救助。“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25]下属官员请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复,范纯仁敢于担当,自己承担责任,立即打开粮仓,这表现出范纯仁积极的入世热情、深沉的忧患意识,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朝廷派使臣来查办。正遇上当年秋季丰收,百姓知恩图报,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国库。等到使臣到来时,国库里已不欠任何钱粮了。在事情查清后,有些官员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范纯仁贬官它州。“使者至,已无所负。邠、宁间有丛冢,使者曰:‘全活不实之罪,于此得矣。’发冢籍骸上之。诏本路监司穷治,乃前帅楚建中所封也。朝廷治建中罪,纯仁上疏言:‘建中守法,申请间不免有殍死者,已坐罪罢去。今缘按臣而及建中,是一罪再刑也。’建中犹赎铜三十斤。”[26]
范纯仁关注战争中被俘人口的命运,主张用主动进攻中夺取的土地、人口和财富换取被俘的人口,范纯仁还对此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他曾对西夏政策提出上、中、下三策,将土地换人口列为上策。他说:“若以所得夏国地土,换易陷番人口,如此则便可罢兵息民,陛下仁惠之化得以久行,尧舜之治可以速成,此上策也。……以所得夏国地土,换易陷蕃人口,犹虑狡黠之情,量谴三五十人应命,以受朝廷赐地。臣欲乞别许夏国每还到汉人一名,赐地之外,更特支绢十匹,则夏人贪利,必肯尽数交换。不过捐中国缣帛数万,可以换易人口数千,则陛下好生之德,超绝古今,足以感动华夷,永为万事之法。如臣言可采,即乞夏人归时,便可内降指挥,令押拌宣达此意。若允臣所奏,伏乞陛下以地并绢换易人口之意降诏告谕边人,使存殁衔恩,沦于骨髓,亦令边人感化,自然賔服。伏望圣慈,留神采纳。”[27]“前后用兵以来,其因而所得城寨,彼此各不曾交还。今来所请,不惟前例甚明,理难顿改,兼访在朝之论,皆谓义不可从。然朕独以永乐之师,陷没者衆,每一念此,常用恻然。汝傥能尽以见存汉人送归中国,复修贡职,事上益恭,仍戢边酋,无犯疆塞,则朕必释然,于尺寸之地,复何顾惜。当议特降指挥。据用兵以来所得地土,除元系中国旧寨及顺汉西蕃境土外,余委边臣商量,随宜分画给赐。”[28]
此外,范纯仁还建议用战争所俘西夏之人换取北宋被俘的人口。他建议宋夏双方“彼将陷番官吏军民押在界上,即却将向来所得边地城寨内外有居汉人属户,先次渐令移入近里,并勾集前后虏到夏国生口,亦在界上先具立定誓表,豫约日数,两相交换,如此措置,则取舍有名,于国威无损。”[29]他认为这些办法既换回了民众,也不损害国威。在向来不注重普通民众生命的中国封建社会,范纯仁的态度显得难能可贵。另外范纯仁和其父亲范仲淹用俸禄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范氏义庄,救济了许多本家族的民众。
范纯仁重视粮食生产,他认为重视粮食生产既可以改善民生,也可以防御外敌入侵,加强国防。这是源于他处在重视农业的封建社会,再加上北宋的边疆安全长期受到辽、夏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为保证战时所需,必须储存大量的粮食。还有其父亲范仲淹“固邦本、厚农桑”的思想对他的熏陶。
他主张扩大粮食生产,建议保证耕地,反对占地放牧,要求将放牧所占的可耕地用来耕作。范纯仁说:“监牧草地七八千顷,自来养马,别无增息,虚占良田。”建议“罢监牧”,将其作为耕地“募民耕种。”[30]另外他还提出为保证粮食供应而限制酿酒。当时西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并不少,但许多人把粮食用来酿酒,使粮食供应量减少。范纯仁建议“乡村酒店课利每两月不满二贯文者,并行停闭,其州县城寨酒务亦不得于常年课额外务为增。”这样,“岁凶之年可减赈贷,”[31]并可防止米价大涨。
范纯仁的主张慎用用武力,争取和平共处,加强戒备,安抚羌汉,以民为本的经略活动以促进和平为目的,体现了他对社会稳定的关注。
4结语
范纯仁的经略西北对当时北宋政权的发展是有益的,他的经略活动,减轻了民众的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政府和西北各族民众的矛盾,在范纯仁的经略思想中,他建议适当保留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有益措施的主张被以后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由于北宋中后期残酷的党争没有被当权者所接受,腐朽的北宋政权在1127年被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权所灭。但范纯仁经略西北地区,惠及西北人民,使当地民族关系达到了和谐,稳定了边疆的社会秩序。这对巩固宋朝边防、发展西北经济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范纯仁以积极的入世态度、深沉的忧患意识活跃于北宋中后期的政坛,其经略活动始终体现了重视国家的稳定,他反对滥用武力、争取和平相处的民族思想;他主张减轻农民负担、重视粮食生产、鼓励桑植的惠民思想成为我国古代边疆安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范纯仁对我国西北地区经略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建设西北地区、维护边疆安全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要继承范纯仁经略西北地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他在经略西北地区时积极的入世热情、深沉的忧患意识、清旷的自我超越精神。这些经验和精神要求我们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提高全国各族人民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从而为实现国家的西进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14][15][19][24][25][26]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981-13982,14110,10283,10285,10285,10293,10285,10285.
[3]田卫疆.北宋时期西州回鹘相关史实考述[J].西域研究,2003(1):9.
[4][6]田卫疆.伊第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中国新疆通史》,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149-151,156.
[5]余太山:《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297.
[7][9][16][27][28][29]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2004:2584,3251,8607,9310-9311,9313,8796.
[8]张其凡.两宋历史文化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61.
[10]徐文婷.从宋夏战争看范仲淹知庆州的影响和意义[J].黑龙江史志, 2013(6):17.
[11]贾道民.名臣之后——范纯仁研究[D].河北大学: 2008.
[12]梅敬忠.先忧后乐不为身——范仲淹从政之道撷英[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9):104.
[13][17][18][21][22][23][30][31]范纯仁.范忠宣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84,785,784,743,748,748,748,748,750.
[20]康秀林.范仲淹环州御西夏与范公廉泉[J].西夏研究,2012(11):72.
Fan Cunre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ng Lianqi1,2Zhang Xingtian1BaoLang1 *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2 Th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Frontier 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The border security of the northwest region was complicated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government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ok many measures to maintain security of northwestern frontier, Which Fan Cunren managed the northwest region with excellent political and military capability.He opposed to abuse of force; he hoped for peace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he consolidated frontier defense;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people and food production. Their management maintained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ir management improved the civilization of local people; their management promo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of the northwest frontier region, but also improv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the nation's Northwest Frontier Regions.
Key words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Fan Cunren; the management of northwest region ; border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0568.2015.04.006
文章编号:1009-0568(2015)04-0038-06
通讯作者*为E-mail:1978861016@qq.com
作者简介:王连旗(1971-),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边疆非传统安全研究。E-mail:2316508078@qq.com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XMZ008;15BSH0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90114B03;090112C02);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博士项目(TDSKBS1201;TDSKBS1501);塔里木大学高教项目(TDGJ1517)。。
收稿日期: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