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学能力 践行育人使命

2015-02-09李俊峰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育人课程

李俊峰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也是艺术!洞察教学的科学规律,需要长期潜心钻研;掌握教学技术,需要长期经验积累;艺术创作需要激情,对教学充满激情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大量精力。因此,做好教学工作,一定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全身心地投入。保证投入足够的精力只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还需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教师个人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科研相长。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源泉。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听到的是老师对课程的真知灼见。优秀教师传授的是课程的精华和进一步钻研、拓展知识的能力,优秀学生追求的是对课程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甚至探索创新。亲身从事科研实践才会在教学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研究心得,讲课更加得心应手。教学经历对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具有正反馈的作用。讲课训练了教师逻辑严谨、重点突出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在科研中善于理清思路、抓住关键。备课训练了教师深入剖析复杂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之有机组合的能力,使其在科研中善于突破难关。教学训练了教师的表达能力,使其在学术交流和撰写论文时受益匪浅。

2. 对于量大面广的大学基础课程,教学队伍的稳定与提高是保证高水平教学的关键。研究型大学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团队中已经没有专职教学的成员,教师们同时承担基础课、专业课和科研工作。航天航空学院基础力学教学团队的做法是,以学科建设为依托,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基础与专业结合、相对固定与流动结合”的机制,形成了以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长期坚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教学在高水平上持续发展。有了这支学术水平高又乐于在教学上投入大量精力的教师队伍,就可能攻克课程内容的沿承与更新、课程体系的稳定与改革等难题,将更多的科研成果、教学研究成果付诸实践,转化为教学优势,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最终让广大的大学生受益。

3. 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寓于教书之中。教师品德和学识修养随时随地会流露给学生,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成长。课堂上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可以与学生们分享关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与义务等方面的思考和心得。我们的大学生都是有天赋的,但不是所有学生的天赋都是全方位的,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特长指向”,比如有人适合做学术研究,有人擅长理论的综合应用,有人适合将来领导团队攻关,有人适合做业务尖子,等等。因此,学生们可以在完成各项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认真思考和摸索,发现自己的天赋指向,充分发展自己在这些方向上的潜力。这样,不是仅有成绩前几名可以成才,也不是只有当学生干部的可以成才,而是所有学生都能成才,即人人成才,也是多样化成才。当然,大学生们也要给教师帮助他们成才的机会,他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还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与教师交流。教师愿意做他们成长的引路人和拉拉队员,分享他们成长的酸甜苦辣。在与学生们交流学习钱学森精神的体会时,我们发现,钱学森的突出特点是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具体体现为以下一些特征:理性、实证、实践、继承、创新、开放、民主、协作,等等。科学精神需要长期训练获得,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开展有效的训练。继承丰富的科学遗产,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集中体现,也是课程的主要内容。理性思维对科技活动是很重要的,理性思考和推演的过程很重要,学生能感受到知识所承载的科学思想,逐步深入理解。最终学生可以自然地、习惯地运用这些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4.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提升。现在的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的学术水平都很好,科研能力也很强。他们的主要困难是时间和精力不足,因为他们必须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几个维度上同时“爬陡坡”。无论怎么激励他们增加对教学的投入,时间精力的上限都无法突破。提高效率是唯一出路!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在科研上已经不是“新手”,可能还有“师傅”指路,甚至有“陪练”。然而在教学方面,青年教师主要以自学为主,时间成本太高,效率较低。大学专业课的新教师,在各个大学也都有岗前培训,可能主要是关于师德师风等培训,还有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设法针对具体课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我们可以针对青年教师的困难,像教学生一样,有理论、方法,也有例题、互动、答疑,最好也能有“导师”。

航天航空学院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每半年举办一次为期两天的教学研讨会,请国家级教学名师进行教学示范(相当于教师给学生讲例题),再安排青年教师讲30分钟课程,请相关专业的教学名师和资深教授点评30分钟,为青年教师提出具体建议(相当于批改作业和答疑)。教学名师和资深教授们也花很多时间精心准备点评,他们事先要看青年教师的教案和讲稿(PPT课件),有的老教授还针对事先看出来的问题专门制作了简易教具。参加研讨会的本校中青年教师和来旁听观摩的兄弟高校老师们都大呼“过瘾”,感到收获特别大。这样的教学研讨会,教师参会的积极性非常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些课程,如理论力学,要求新上岗教师观摩和参与老教师授课和答疑的全过程。如果上课时间冲突,就为新上岗的青年教师聘请“导师”一对一指导。结对子的“师徒”在每次上课之前、之后都有1~2小时的讨论。这些办法,将学校的教学名师、精品课以及优良教风等优势资源用于支撑青年教师培训,让青年教师受益,最终让学生受益。最近,清华航院推广了理论力学课程的这个做法,专门聘请了8名科研和教学水平都优秀的退休教师,担任学院中青年教师的“导师”,一对一地帮助在岗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至今航天航空学院已开展7次教学研讨会,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无论是学生评教、老教师听课,还是青年教师自己的感受,都可以体现出这种进步。

5. 培训激发教师的育人志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形成良性循环,师生相互补充正能量。我们一直强调,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教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推动力和主要牵引力。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另外增加一种牵引力,这就是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志趣。

我们这里主要谈教师的育人志趣。绝大部分教师应该是喜欢当老师的,也有一些“好为人师”。学校和院系在决定聘任教师之前,应该确认其人品和学识是适合当教师的,符合“好人为师”的标准。其实,“好为人师”和“好人为师”只是教师成长历程的初始阶段。必须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和单位不断培养,教师才能达到高级阶段,即“为人好师”和“为人师好”。“为人好师”是指教师的人品、学识和教学能力得到学生、同行教师的一致好评,是公认的“好师”。若要尽快达到这个程度,除了教师自己努力,持续而恰当的培训是必须的。在这个努力提升自己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志向是长周期的驱动力,而教研的兴趣和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乐趣是时时刻刻激励教师的短周期驱动力。在兴趣和志向共同驱动之下,教师经过长时间不懈钻研和实践,最终达到最高境界,经常体会到当教师的乐趣,把教书育人当作高品质的“享受”,这就是“为人师,好!”就像优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学术的乐趣,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巩固学生的学术志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师名师)也可以引导青年教师体验教育的乐趣,并在教学培训、交流、研讨中强化和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志向。在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建议学校和院系研究如何建立一系列合适的管理机制,让老教师、青年教师、学生三者相互激励,相互补充“正能量”,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就可以逐步形成稳定的优秀教师群体,他们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使命感,以教书育人为志趣,最终形成教职员以育人为责、以育人为乐的校园文化、院系文化。如果这样的文化环境得以建立,提高教育质量就水到渠成了。

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希望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高度概括了国家对高等学校,对我们高校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思考如何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践行育人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办好教育,是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学教育为大多数人的一生奠定了发展基础,确立了发展方向,建立了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看,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使命。

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未来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学校和院系应该制定合适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激发教师的育人志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爱教”、学生“乐学”成为优秀校园文化的主流,广大师生将个人发展与成才目标汇入清华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国家发展目标,协同一致,在为实现中国梦、清华梦做更多更大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梦想。

[责任编辑:李文玲]

(上接第4页)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李培根同志任主任,三名校领导与欧阳康同志任副主任,并对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员作了补充,增设了专职副主任,增加了专职工作人员。今后,将恢复《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讯》的出版工作,加强教指委网站建设。当然,这些工作都需要各位教指委委员与基地学校大力支持。今年,教指委还将继续支持“三北”及四川片召开的年会。教指委还将与南开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教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教指委还将大力支持所属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委员会(筹)”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批判性思维研讨会。教指委将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与代表对此意见所提的建议,推进基地建设。不仅如此,教指委还将本着“将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素质教育始终”的精神,采取措施,将文化素质教育推上新的阶段,为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努力。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育人课程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