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岁以上住院老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2015-02-08季红莉付万发张翼蔡秀敏

实用老年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栓危险

季红莉 付万发 张翼 蔡秀敏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深静脉血栓不仅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后期可遗留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同时加重住院患者的病情和医疗费用。由于深静脉血栓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1],对其影响因素的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预防高龄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对住院高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入住我院消化科、呼吸科和心血管内科的≥80岁老年患者105例,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龄80~93岁,平均(84.95±3.81)岁。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者(研究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83.69±3.75)岁;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者(对照组)69例,男38例,女31例,平均年龄(85.61±3.71)岁。

1.2 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患处肿胀和(或)疼痛且经过彩色超声波检查证实:静脉管腔不能压闭;管腔内为低回声或无回声;血栓段静脉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或仅探及少量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或频谱不随呼吸变化。

1.3 回顾性调查分析以病历记录为依据,统一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营养状况(以入院当日血白蛋白值)、血D-二聚体、有无贫血、有无深静脉置管、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脑血管病)、近期骨折、急性肺部感染、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其中BI评估共有10个条目,评分标准:100分,生活能自理;75~95分,轻度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25分,极严重功能缺陷。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调查的105例≥80岁老人中有3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2%。

2.2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深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被调查老年人多为多种疾病并存,伴有糖尿病和骨折的患者数在2组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性别、年龄、深静脉置管以及疾病谱比较

2.3 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研究组发生深静脉血栓部位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主,如股静脉、腘静脉、腓肠静脉等。见表2。

表2 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为因变量,性别、年龄、营养状况(以入院当日血白蛋白值)、血D-二聚体、有无贫血、有无深静脉置管、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脑血管病、近期骨折、急性肺部感染、BI评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剔除法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骨折、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发生成正相关(P<0.05)。见表3。虽然深静脉置管未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但本研究中血栓组有10例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有5例患者在置管期间发生了上肢静脉(腋静脉及或锁骨下静脉)血栓和颈内静脉血栓。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其危险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高龄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2],且随年龄增加,年发病率逐渐增加[3]。老年患者由于肌肉萎缩,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弱以及静脉血管弹性降低、静脉瓣功能减退,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血栓。本研究中,虽年龄未成为≥80岁老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考虑与入组老人年龄段较接近、均集中在80~93岁有关。

表3 深静脉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型糖尿病由于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易形成高凝状态,加之胰岛素等激素水平异常,易致血管壁内皮功能损伤,容易形成附壁血栓。本研究中,糖尿病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张琳等[4]研究一致。临床中,我们应关注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予以合理血糖、血脂控制及预防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

骨折亦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骨折后早期即可形成深静脉血栓[5]。骨折创伤后由于组织损伤、多种促凝因子释放,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特别是骨折后,因肢体制动、疼痛使肢体活动减少、或卧床不能活动,而且高龄老人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更增加了血栓发生的风险。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在血栓形成的启动阶段,D-二聚体即迅速升高,可作为静脉血栓筛查的分子标志物。它不仅在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肺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6],而且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7]。D-二聚体对老年人深静脉血栓有早期诊断价值[8],D-二聚体持续升高或降而复升会高度提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9],本研究中亦提示,D-二聚体的升高与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中,虽深静脉置管未能进入危险因素,但5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患者,均是在相应静脉置管期间发生了血栓,说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仍与深静脉置管有关。有研究发现,由于导管本身作为异物对静脉内膜的损伤或导管尖端易位,易导致血栓形成[10]。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易兴阳等[11]研究一致,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其发生血栓的风险越大。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药物治疗法、机械性治疗和运动干预法。机械性治疗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明显效果[12]。对入院≥80岁老人特别是合并有糖尿病、近期骨折的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评估,了解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注D-二聚体水平,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入院老年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是每个老年病工作者的责任。

[1]李陆,张燃房,得敏.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0):1718-1720.

[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5(1):23-26.

[3]Bannink L,Doggen CJM,Nelissen R,et al.Increased risk of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orthopedic and general surgery:results of the MEGA study[J].J Thromb Haemost,2005,3:1653.

[4]张琳,杨秋萍,吴亚楠,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5):2817-2820.

[5]张力涛,张静梅,粱俊生.老年人骨折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43-45.

[6]孙凯,解卫平,闵锐,等.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467-469.

[7]何小卫,张铮,倪海滨,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重症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5):375-377.

[8]杜伟鹏.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75-2776.

[9]侍冬成,吴蔚,赵钢,等.D-二聚体峰值变化与下肢骨折、骨盆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3):1291-1293.

[10]何燕娴,李平,冯璐,等.老年患者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及护理对策[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5):335-336.

[11]易兴阳,林静,韩钊,等.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8):554-557.

[12]雷淑琴,董跃华,魏玉磊,等.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国医药,2014,9(3):335-337.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栓危险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喝水也会有危险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拥挤的危险(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