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2015-02-08郭新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痛胸痹血瘀

郭新娥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郭新娥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施以辨证施护+基础治疗+穴位贴敷;对照组施以普通护理+基础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良好的防复发作用。

胸痹心痛;穴位贴敷;辨证施护

胸痹心痛《金匮要略》称其为“胸痹”,《内经》所述为“真心痛”,以胸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仅感胸闷、呼吸不畅,严重者出现心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有濒死感、大汗出、肢冷、面色苍白等症状及体征,属于内科急症、重症,可进展为心肌梗死,甚至可能继发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预后不良,常需要接受中西医综合救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此范畴。我院自2011年1月以来,将中医“辨证施治”运用到护理工作之中,强调辨证施护,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基础上,开展了中药穴位贴敷这一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为辅助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我院特色中药制剂“静心散”贴敷在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特定穴位上,达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2011年1月—2014年1月笔者观察了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在我院心病科及急诊科收住院的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共200例,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2]和《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3]。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患者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搏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多见于中年以上者,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行心肌酶谱测定及心电图动态观察。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西医诊断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4]。排除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其他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者,心痛缓解期患者,拒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有心、脑、肺、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器官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对所应用药物过敏者,有其他情况而不能完成临床观察及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44.1~76.2(62.6±2.1)岁;病程2.0~12.4(7.9±1.2)年;寒凝血瘀证48例,气滞血瘀证52例。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43.4~76.1(63.1±1.2)岁;病程3.6~11.5(7.8±1.3)年;寒凝血瘀证49例,气滞血瘀证51例。2组年龄、性别、证候分型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予辨证施护、基础治疗及穴位贴敷。

1.2.1.1辨证施护 ①寒凝血瘀证:有感受外寒、过食生冷病史,或素体阳虚、偏寒体质。症见胸痛,胸闷,心悸,乏力,面色淡暗或苍白,手足厥冷,或出冷汗,畏寒喜热,疼痛虽如锥如刺,但得温则减,逢寒则加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暗、紫暗或见瘀斑,苔白润或滑,脉弦、紧、细、沉迟或涩。祛寒活血,宣痹通阳是护理寒凝血瘀证的总原则。辨证施护依据“寒则热之”原则宜温热调护。生活起居有常,避免风寒,冬季病室宜安排在阳面房间,夏季少用空调或冷风不宜直吹;不宜劳累,发作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宜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之品,如桂圆、桃仁、羊肉、莲子、白木耳、韭菜、大蒜、山楂等,少食苦瓜等生冷、寒凉之品,也可予生姜、葱白煎水热饮;中药宜温热服,忌用寒凉。②气滞血瘀证: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或薄腻,脉细眩。辨证施护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解郁宣痹、通络止痛诸法为要。根据“气行则血行”的原则施治。同时加强精神护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情志调理,防止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气滞血瘀;宜进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药、山楂、当归、杏仁、白萝卜等,可选用陈皮桃仁粥、木耳汤等,少食红薯、豆浆等壅阻气机之品。

1.2.1.2基础治疗 根据2002年ACC/AHA《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南》[4]进行临床治疗,有伴发症者在治疗期间分别予以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相应处理。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7023441,5mg/片)5~10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次,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苏州俞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71,100mg/片)50~100mg/次,2次/d。

1.2.1.3中药穴位贴敷 主穴:心俞、膻中、内关、阿是穴。穴位加减:气滞血瘀证主穴加血海、巨阙、足三里;寒凝血瘀证主穴加足三里、关元、血海、至阳。将药物(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丹参15g、桃仁10g、桂枝6g、红花10g、土虫3g、细辛3g、檀香6g、降香挥发油6g、冰片1g)烘干,研成细末,以醋水、蜂蜜为赋形剂,把药粉调和成黏饼状,取适量药膏摊在穴位贴上,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直径约1cm,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可增强敷贴的粘着力,并能使药物缓慢释放药效,延长药物的效果。 要求现制现用,搁置时间不可过长。根据医嘱选择穴位,采取适当体位,将贴敷部位洗净擦干或用75%乙醇消毒,将备好的药物贴敷在选定穴位上,每天贴敷1次,必要时可用防过敏胶布或贴膜再次固定。一次6h,10~15d为1个疗程。贴敷过程中应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或者摘除穴位贴。记录症状改善情况、起效时间、患者对操作的依从性、满意度、贴敷处有无皮肤改变等。注意事项:①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②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或脱落。③注意观察药物的变态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予以及时处理。④对穴位贴过敏者,可改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⑤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可使用植物油擦洗。⑥贴药后应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

1.2.2对照组 予普通护理和基础治疗。

1.2.2.1基础治疗 同实验组。

1.2.2.2基础护理 ①饮食护理: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限制食盐的摄入;饮食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不宜喝浓茶、咖啡。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宜喝烈性酒。②情志护理:保持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控制情绪。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最佳心理状态。③健康教育: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绝对不要抬举过重的物品。保持心境平和,不要在饱餐后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38℃左右为好。在季节交替及气候恶劣时,要注意保暖,少外出。

1.3观察指标 采用胸痹心痛的相关标准对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随访1年复发率,统计2组患者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临床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2组临床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1年临床复发率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临床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1个月时临床满意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越高,2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临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各时段临床满意度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等调成糊状,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书中还有创口外敷即有“傅”“涂”“封安”之法,所载的酒剂外涂止痛和消毒的资料,当为酒剂外用的最早记载,为后世所广泛应用。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穴位贴敷疗法正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特定部位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激发经气的间接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5]。

冠心病隶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 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 曰:“脉者, 血之……涩者心痛。” 穴位贴敷疗法目前已应用于临床胸痹心痛的治疗,刘征等[6]研究发现,采用自制“心痹贴”临床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杨帆[7]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60例,并与采用传统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穴位贴敷对胸痹心痛患者效果良好。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不同于西医常规护理措施的特色护理。通过对患者不同的证型,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并通过中医手段施以调理,从而起到辅助治疗,增加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提高药物疗效。目前,国内有多项研究对辨证施护的原则及相关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相应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病例研究较少[8-9]。王晓丽[10]对60例胸痹心痛患者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护士在穴位贴敷的运用上程序规范,患者使用效果明显,显效率91%以上,无护理并发症。提示护士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对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增进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患者依从性较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越高,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静心贴”是由我院传统院内制剂进行加工和改良而来,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应用历史,此贴由桃红四物汤为主加减而成。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熟地补血养阴,改为生地可加强活血作用;当归补血养肝,活血止痛;白芍敛阴养肝,缓急止痛;土虫缓消瘀滞;细辛、桂枝通阳散结,理气宽胸止痛;檀香、降香调理气机,助心行血;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全方活血养血,以活血为主,行中有补,则行而不泄;补中有行,则补而不滞。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心俞、膻中、内关、血海、巨阙、足三里、关元、至阳等穴具为气、血或藏或行之要穴。将“静心贴”施治于人之体表,使其通过穴位于奇经八脉和经络的循行,输送于五脏六腑,透于全身,传达于病所,以运行气血,疏通气机,调整脏腑阴阳,进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即药物气味入于皮腠、腧穴,继之入于孙脉、络脉,进而入经脉,随气血运行,内达于脏腑,散布于全身,从而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11]。

辨证施护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分不开的。依据医生对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辨证分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从生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辨证实施护理,并与穴位、用药结合起来,对疾病的治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证明,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良好的防治复发作用,可促进胸痹心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2]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58

[3] 沈绍功,王承德,闫希军.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22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122-1125

[5] 张艳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J].甘肃中医,2007,20(2):1-3

[6] 刘征,李美华,孙忠人.心痹贴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CRP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2):7-9

[7] 杨帆.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6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56-57

[8] 乔东鸽.胸痹心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60-62

[9] 田艳超.胸痹心痛的辨证施护[J].心理医生,2012(4):281-282

[10] 王晓丽.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胸痹心痛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1):6485-6486

[11] 陶翠玲,赵桂枝,王晓惠.浅谈穴位贴敷给药法[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2):3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9.037

R473.5

B

1008-8849(2015)19-2148-03

2014-09-20

猜你喜欢

心痛胸痹血瘀
话说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心痛的感觉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