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2015-02-07池英习于风英王志芹安淑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肾衰竭知晓率血液

池英习,于风英,王志芹,安淑银

(河北省赞皇县医院,河北 赞皇 051230)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池英习,于风英,王志芹,安淑银

(河北省赞皇县医院,河北 赞皇 051230)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9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肾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3年5月—2014年9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4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根据影响透析效果的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透析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透析率、生活质量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肾衰竭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透析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针对性护理;透析率;生活质量;肾衰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导致的肾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1]。目前该病主要采取血液透析方法治疗,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广泛采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2],该方法要求充分透析,因为充分透析可以清除毒素,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有助于内环境稳定。另外增加透析次数比延长透析时间效果要好,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改善胃肠道症状,减轻胰岛素拮抗,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所以透析率的高低对透析患者生存率有很大影响。但因该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不少患者不能规律透析。笔者对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针对患者不规律透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肾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0岁,平均40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10例,药物引起肾病5例,多囊肾5例;透龄5个月~8年;每人每次透析3~4.5 h,每月透析7~10次;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文化40例,初中5例,高中以上5例。将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4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0~81岁,平均4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9例,药物引起肾病5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3例;透龄2个月~10年;每人每次透析4~4.5 h,每月透析8~14次;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文化36例,初中5例,高中以上5例。2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①换拖鞋,测量并记录透前体质量及生命体征,首次透析患者,签署透析器和透析风险知情同意书。医护和患者之间是主动-被动模式,患者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②上机由责任护士进行操作,上机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每小时测量并记录1次,如有不适,及时告诉护士。③透析中注意有无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④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血,管路有无扭曲、受压、滑脱。⑤处理透析机报警。⑥透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才可出透析室。

1.2.2 观察组 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给予针对性护理。

1.2.2.1 设置专职小组 血透科护士长为专职组长,从科室抽取护理技术骨干10名为成员,均经过为期1个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技巧、患者心理评价、透析充分性评估、资料分析、调查表设计等。所有进入血液透析室的护士必须是中专以上学历,在内科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技术操作熟练,上岗前必须经过至少3个月的血液净化专科知识培训,熟悉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处理方法,能熟练使用血液透析各种设备,熟练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种并发症,医院安排护士去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业务专家到我院进行专题讲座。确保各种护理操作安全、可靠、有效。其次,设置投诉电话;发放每日消费清单,让患者和家属明白消费并参与监督。

1.2.2.2 透析过程护理 患者从进透析室至做完透析治疗都由专业护士引导。①对新透析患者介绍透析室环境、主要负责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姓名,血透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②换拖鞋,测量并记录透前体质量及生命体征,年龄大的由护士搀扶。医护和患者之间是指导-合作型模式或共同参与型模式,医护人员尊重患者的权利。③上机由责任心强、技术好的资深护士进行操作,上机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每小时记录1次,如有不适,及时告诉护士。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协商超滤量是否增减。④透后生命体征平稳,15~20 min钟后摘除弹力绷带并观察无出血,患者才可出透析室。⑤告知患者和家属动静脉内瘘、静脉留置管维护方法。

1.2.2.3 加强饮食管理与指导,保证足够营养 营养状况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透析患者既要限制水的摄入,保持干体质量,又要有足够的营养支持。护士应该让患者熟悉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告之饮食要低钾低盐、高钙低磷、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蛋白质的种类以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鱼等;少吃或不吃含钠高的腌制食物,如火腿肠、泡菜、方便面等;钾含量高的土豆、菠菜、根达、马齿菜、紫菜等,吃前要先用开水烫1遍,1次/d即可;橘子、香蕉及黄豆、红小豆、黑豆含钾量也较高,少吃。本院所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大都是文化水平低的农民,护士要用通俗易懂、和蔼可亲的话语详细讲解,让患者真正理解语义和内涵,让患者感到护士的关爱,从而缩短护患之间距离,得到患者信任,提高患者依从性。

1.2.2.4 人文关怀护理 成立专职服务小组,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①帮助患者办低保、五保,使患者生活有保障。②允许患者欠部分透析费,先透析,后交费,保证透析率。③护士帮助患者买可口饭菜,解决家属的陪护,使家属有更多劳动时间,增加家庭经济收入。④合理安排透析时间,路途远的人安排上午透析,下午返家,节约路费。⑤帮助患者寻求社会支持和赞助。

1.2.2.5 心理护理 ①多数老年透析患者没文化、不识字、易忘事,有固执、焦虑、悲观、抑郁、不愿与人交往等不良心理,责任护士应该用尊敬的称呼,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近距离交谈,认真倾听其诉说心中恐惧、烦恼,并给予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促使患者透析中多与病友交流自护经验,消除孤独寂寞、自卑绝望的不良情绪;反复耐心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②中年透析患者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单位骨干及家庭经济主要来源者,由于疾病影响,使自己在家庭、社会、工作中角色改变,导致人际关系过敏、焦虑、郁闷、无价值感或产生敌意等心理不适。专职小组成员应处处尊重关心患者,站在患者立场,用患者眼光看待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倾听患者倾诉,让其充分宣泄内心的烦恼、郁闷;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重返工作岗位,让其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患者用自己的劳动赢得家人和别人的尊重、认可。既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能在劳动中体现自身价值。③定期召开医护患沟通会,请透析时间长的患者讲解经验。④随时与患者家属保持电话联系,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心。⑤通过与透析患者谈心、交心,使其能够正确、客观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意义,明白遵医行为的重要性,真正理解和执行医嘱,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指动静脉内瘘患者和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对血管通路的自我维护、注意事项以及必要应急措施知晓情况)、遵医行为(包括患者按时服药、低盐饮食、体质量控制、透析间隔时间)、透析率(依据透析充分性评估标准)、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生活质量提高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体力恢复,有生活和工作能力,基本达到同龄人的生活质量。由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调查员)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统一发放调查表,当场填写并收回,由调查对象逐项认真填写,若不识字,由调查员向其口述问题和选择方法,并替其填写,无漏项,无丢失。本调查表发放96份,收回96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透析充分性评估标准[3]①患者自我感觉良好。②透析并发症较少,程度较轻。③患者血压和容量状态控制较好,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不超过干体质量5%,透前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透后血压<130/80 mmHg。④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⑤营养状态良好。⑥血液透析溶质清除较好(要求无残肾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透析率比较 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透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相关知识知晓、遵医行为及透析情况比较 例(%)

2.2 2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提高率比较 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提高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肾衰竭一旦确诊,除了肾移植外,需终生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且透析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在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民保健意识差,患者了解疾病后,往往产生恐惧、绝望的心理,致使遵医行为差,透析率低。针对此种情况,我院近年除更新硬件设施外,还注意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研究中观察组即采取了针对性护理,由护士帮助患者制定饮食食谱,指导患者做康复锻炼,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与家属保持联络,关注患者需求等,使患者感到医护家属社会的支持,从而提高了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透析率。

我院收治血液透析患者90%以上是贫困农民,许多青壮年在患病前是家庭顶梁柱,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患病后多半丧失劳动能力,反而需要家人长期照顾,意味着收入锐减与医疗费用巨额支出双重打击。患者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产生多疑、自厌情绪,无价值感;加之文化水平低、交通不便,对肾衰竭不了解,往往治疗依从性差。血透透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偏执和绝望不良心理疾病[4]。针对此种情况,本院成立医护-患者-家属-社会体系,使患者感受到不但没有被社会遗弃,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在默默地关心、照护、尊重自己,强化其自身的人生价值,降低其焦虑、紧张及自卑的心理[5],增强自我控制及保健意识,正确面对压力和困难,进而达到心态平和,希望健康快乐的生活。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率、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回归社会的可能性。

[1] 赵新菊,左力.北京新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病因构成的变迁[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3):185-191

[2] 姜国涛,许戎,左力.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影响的Mete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12-18

[3]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66-67

[4] 贾强,陈秉良,孙延兵,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7):697-699

[5] 陈丽珍,张小如.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疗效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6):39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3.041

R692.5

B

1008-8849(2015)13-1467-03

2014-12-20

猜你喜欢

肾衰竭知晓率血液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