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5-02-07牛焕红
杜 赢,牛焕红
(1. 陕西省西安长安医院,陕西 西安 710018;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杜 赢1,牛焕红2
(1. 陕西省西安长安医院,陕西 西安 710018;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与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5d后,观察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与TGF-β水平明显改善(P均<0.05),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5),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疗效好,可提高细菌清除率,减轻肺部炎性反应。
重症肺炎;利奈唑胺;炎性细胞因子
重症肺炎是指以肺部感染为主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1],在ICU中比较常见,临床病死率为20%~60%[2],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低氧和组织低灌注是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特征,除了抗感染治疗之外,炎症递质的调控成为治疗重症肺炎新的靶点。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新型的恶烷酮类抗生素,该药作用机制独特,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已经在临床应用中显现出了优势[3]。为了进一步明确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103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长安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重症肺炎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4]中的相关标准,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符合治疗适应证。排除长期接受放疗、化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存在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存在严重低氧血症[p(O2)/FiO2≤100mmHg(1mmHg=0.133kPa)]、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禁忌证者,肿瘤、特重型颅脑外伤者,预后不良、预计短期内(3d)可能死亡者。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男37例,女14例;年龄5~12(8.4±2.2)岁。观察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6~12(8.6±1.8)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吸氧、化痰、营养支持、补液、免疫调节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予呼吸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商品名:斯沃;FreseniusKabiNorgeASNorway;批号:08A30Z56)300mg静脉滴注,2次/d,7~14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5d后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L-1β与TGF-β水平,记录2组发热消失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胸部阴影明显吸收时间。
1.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液采集方法 在操作全过程中,为保证患儿通气和氧合充分,所有患儿均给氧、心电脉氧监护以及适度镇静。依照影像学结果确定病变区域,将纤支镜由气管导管置入病变区域肺段行肺泡灌洗。于待灌洗肺段注入2%利多卡因1~2mL行局部麻醉,将纤支镜顶端置入肺段开口处,经活检孔分多次快速注入37 ℃灭菌生理盐水,每次15~20mL,总注入量为50~100mL。完成液体注入后即刻负压(50~100mmHg)吸引回收灌洗液体。需要注意的是,回收的液体应该达到注入液体总量的40%~60%。以双侧无菌纱布过滤回收的液体,将黏液过滤干净之后置入非抗凝无菌试管当中,即刻送试验待检。肺泡灌洗液以1 800r/min离心10min后将上清液置入冰箱(-70 ℃)中恒温保存待测。在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之前30min,常规抽取5mL外周静脉血置于非抗凝无菌试管中,送实验室后以1 800r/min离心10min后将上清液置入冰箱(-70 ℃)中恒温保存待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与TGF-β水平。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IL-1β与TGF-β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与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5d后,2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与TGF-β水平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见表1和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与TGF-β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β与TGF-β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胸部阴影明显吸收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2.3细菌清除情况 观察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细菌清除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重症肺炎发病隐匿、病情危重、并发症多,且预后差[5]。若无法有效控制感染,则患儿极易出现呼吸衰竭,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病死率极高[6]。需氧革兰阳性菌感染是重症肺炎的首要诱发因素,该菌能够在医院内爆发流行,需要高度注意。另外此类患儿大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加之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减弱,非常容易患各类感染性疾病;并且,各重要脏器储备弱化,在用药时需要负责医生综合权衡[7]。因此,在治疗重症肺炎患儿时需要选择效果明确、安全性高的药物。
重症肺炎的发展过程中,炎性抑制因子和炎性促进因子的动态平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水平要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正常水平[8-9]。IL-1β是早期炎症反应时最早出现的、非常重要的早期炎性促进因子,同时也是早期发动免疫反应、抵抗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而TNG-β是早期炎性抑制因子,对T淋巴细胞激活和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均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有国外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非脓毒症患儿,脓毒症患儿的IL-1β和TNG-β水平均显著增高[10]。且脓毒症患儿的血清IL-1β、TNG-β水平与肺泡灌洗液中IL-1β和TNG-β水平呈现为同步变化态势[11]。
[1] 陈东红,张旭华,吴立华,等. 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5):376-379
[2] 陈金龙,张民伟,陈福真. 利奈唑胺治疗危重患者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917-918
[3] 魏益群,郭伟,孙钢,等.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513-3515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5] 王庆丰,梁全全. 丙种球蛋白佐治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中国药业,2013,22(6):30-31
[6] 倪杰,张均,房宇,等. 生脉联合胸腺肽α1对高龄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193-3195
[7] 蒋丰智,肖成伟,陈彭亮,等.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水平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学,2013,33(4):33-35
[8] 彭洋,陈小凤,毕嘉琦,等. 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比较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1):1340-1346
[9] 朱爱江,徐磊.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较[J]. 中国药房,2010,21(8):730-732
[10]SteinkrausG,WhiteR,TriedrichL.VancomycinMICcreepinnon-vancomycin-intermediatestaphylococcusaureus(VISA),vancomycin-susceptibleclinicalmethicillin-resistantS.aureus(MRSA)bloodisolatesfrom2001-05[J].JAntimicrobChemother,2007,60(4):788-794
[11] 姚孟英,邢丽华,张庆宪,等. 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的临床比较[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83-2185
[12] 侯伟鹏,庞丹丹,王帅,等. 大剂量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67-68;70
[13]HotchkissRS,MonneretG,PayenD.Immunosuppressioninsepsis:anovelunderstandingofthedisorderandanewtherapeuticapproach[J].LancetInfectDis,2013,13(3):260-268
[14] 唐健,朱章华.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 医学信息,2010,23(12):59-60
[15] 刘学东,魏风芹,葛云洁,等. 替考拉宁在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81-783
[16] 彭晓华. 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3):412-417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6.025
R563.1
B
1008-8849(2015)26-2920-03
201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