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2-07张秀辉
张秀辉
大庆市第三医院老年病区,黑龙江大庆 163000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通常伴随自控能力差、情绪焦躁、在治疗中不配合的临床症状[1],它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2]。其中,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程时间长,复发性高;糖尿病则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3],其病因可能是由多种原因所致,尤其是合并并发症的发生,更是让患者与家属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鉴于此,临床工作者努力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的速度,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此,该研究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着重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方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和治疗的5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为该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在33~87岁之间,平均年龄(58.35±11.26)岁;病程为0.5~3年,平均病程(1.23±0.69)年。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职业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②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干预。不同于单纯的精神分裂症或是糖尿病,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药量复杂,由于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患者在用药剂量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主治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确分析病情,适量开药;护理工作者准确执行医嘱,在给患者吃药的时候,准确核对药物种类及用药量,监督患者用药,避免其藏药行为。对于患者出现的异常生命体征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
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普及疾病知识。实验组患者接受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课程,采用通俗的话语、生动的课堂教学,耐心对患者进行讲解,同时,支持并鼓励患者互相讨论,让他们知道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治疗方法与前景,使他们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4]。除此之外,我们鼓励病人家属陪同患者一起上课,加深家属对该病的了解,能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自身疾病。
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帮助患者疏导消极情绪。在刚入院的时候,患者往往对医护工作者存在恐惧、排斥心理,护理工作者要主动与患者聊天,打破医患之间的隔阂,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与患者聊天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主动发现患者存在的生理及心理题,对其存在的生理问题要及时报告医生,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要主动帮助疏导,利用心理疗法使其转移注意力[5],对生活充满信心,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以避免消极情绪给患者自身疾病带来负面影响。
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工作。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出出现拒绝进食或暴饮暴食的异常行为表现,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对所食食物的热量进行控制,避免高热量食物摄入导致的高血糖,同时也要禁烟、酒[6]。由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症患者的自控能力差,护理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工作,保证患者适量的营养摄入。除此之外,护理工作者要让患者明白糖尿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联系,以及正确的饮食习惯,加强对患者饮食的监督,逐渐培养患者的自理、自立能力。
督促患者加强锻炼,增强其体力与免疫力。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影响,通常会表现出嗜睡、懒散的行为,其活动量的减少导致肠蠕动减慢,不利于营养物质和药物的有效吸收,身体也日益臃肿,体力和免疫力下降。因此,护理工作者应每日督促患者按时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娱疗活动,是患者身心愉悦,精力充沛。但应注意,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对其进行运动指导,避免其过度运动,使身体受到损害。
主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后,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护理与监督,难免会放松对疾病的警惕,导致病情复发。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科学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量或是停药;主动与社区医生联系,使社区医生了解该患者的病情,在必要时候提供及时救治[7];做好电话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病情发展趋势与恢复情况。同时,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1.3 评估指标
①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的评估。以6个月为观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差异。
②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主要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
③护理满意度的评估。发放《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对护理服务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研究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比较分析
以6个月为观察期限,我们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糖值差异较大: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餐后2 h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
该研究对患者的生理、情感、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四个方面进行评分,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的比较分析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研究中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比例是对照组的两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3所示。全面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护理干预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它不同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传统护理模式只专注于患者表面存在的客观症状;而全面护理干预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患者内在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对患者日常的饮食与锻炼进行指导,还提供后续的出院指导服务,这些都是传统护理所缺少的。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下,患者不仅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还能掌握一定的疾病与保健知识;患者不仅被督促每天运动,还能培养其自理、自立能力[8];除此之外,护理工作者提供的出院指导服务,将医院、社区、家庭三者联系起来,为患者享受良好的家庭护理服务与社区服务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属对病情复发的忧虑。在心理干预方面,工作者致力于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疏导不良情绪带给患者的负面影响,增强其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干预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作用效果明显,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比较情况(mmol/L)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的比较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包含了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的两种特征,作为慢性疾病,其病程时间长,需要接受长期治疗来保证病情的稳定。患者由于对自我认知的能力下降,往往在治疗中出现不配合甚至抵触情绪,这往往加大了护理难度,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完善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该研究以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的护理干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及出院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患者接受全面的护理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空腹与餐后2 h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主要得益于工作者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使患者身体热量的摄入得到有效控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得益于工作者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消极心理加重患者病情,同时督促患者适量运动能够使其体力和免疫力增加;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这与护理工作者的服务方法与服务态度密切相关,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质的服务方式是患者身体顺利恢复的保证,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反之,患者身体恢复速度缓慢,医患关系紧张。由此可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和推广。
[1] 苏柯羽.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8):126-127.
[2] 徐雪梅.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 : 2187-2188.
[3] 黄立群.教育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11):110-111.
[4] 姚淑娟.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116-117.
[5] 汤玉妹,沈静静.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2):118-119.
[6] 裕迎春,压海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88-89.
[7] 张鸿,纪红玉,苏宗霞.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80-2282.
[8] 罗桂萍.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27):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