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战争远离人类 让和平永驻世间

2015-02-07孙思敬

孙子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孙子和平战争

孙思敬

让战争远离人类 让和平永驻世间

孙思敬

孙子兵法是集中国先秦时期战争艺术之大成的兵学“宝典”、兵家“圣经”,但其思想内核、战略意蕴、历史传承都饱含着缔造和平、维护和平、追求和平的价值取向,这是孙子兵法穿透时空、超越国界、历久弥新、不断光大的根本所在。

《孙子兵法》成书的春秋末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大乱走向大治的特殊时段。在这个时段,群雄争霸、战端迭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达致和平、归于安宁、实现天下大同,既是统治阶层的政治抱负,又是诸子百家的理想宏愿,更是黎民苍生的迫切期盼。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孙子作为一名长期领兵征战的优秀军事统帅,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既具有丰富的战争实践,又博采了前人及其同时代兵学的思想精髓;既长于运筹帷幄、决胜疆场,又深谙“春秋无义战”对国家、社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正是基于丰厚的战争理论和实践积淀,基于对兵凶战危、万骨朽枯现象的深刻反思,孙子写就了超越前人、启迪来者的千古兵学绝唱,在世界发展史上矗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军事文化丰碑。今天,我们重温孙子兵法,在为孙子筹划指导战争的高超艺术所深深折服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孙子不同于一般的军事家、孙子兵法不同于其他的兵书,长于从政治高度驾驭战争、从和平维度审视战争、从哲学角度思辨战争,闪耀着贵和慎战、止戈为武、知兵非好战的理性光辉。

一是强军备战的思想。孙子指出,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来准备战争,强调“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就是要从政治和军事两手做好战争准备,政治上要上下同欲、得民心,取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军事上要做到将帅贤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孙子还指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就是要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把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和平稳定放在自身做好充分战争准备的基础之上。孙子的这一深邃思想,与古罗马思想家韦格蒂乌斯的“你想要和平,那就准备战争”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中西两大文明在源头上看待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是相近相通的。

二是慎战遏战的思想。孙子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这集中体现了孙子慎重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告诫世人一定要从国家兴衰、民族存亡、黎民安康的政治和战略高度认识战争,尤其是国家最高当局和军队的统帅决不能轻言战争、轻启战端,正所谓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这一思想更为深刻的启示在于,战争是充满风险、破坏巨大、代价高昂的暴力工具,是维护和平的必备和最后手段,但绝不是赢得和平的唯一手段,更不是最佳手段;在政治与战争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国家命运与战争胜负紧密相连的情况下,必须慎重对待战争,积极主动作为,有效遏制战争爆发。

三是控战胜战的思想。孙子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视其为用兵谋胜的最高境界,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旦迫不得已开战,他又强调“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致人而不致于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全军为上,全旅为上”, “兵贵胜,不贵久”。孙子这些思想的精髓要义,在于主动控制战争局势发展,通过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手段,进行战略运筹、造势用势、巧打速战,力争以较小代价实现有限的战争目的,同时应尽量避免灭人之国、毁人之军、亡人之民那种将战争目的无限化、暴力手段绝对化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孙子追求的是有理有利有节的全胜,是为和而战,而不是为战而战,注重对战争这种暴力工具进行主动控制和理性运用,既要控制战争的目的、又要控制战争的手段,既要控制战争的规模、又要控制战争的进程,既要控制对手的行动、又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是安国全军的思想。孙子把确保国家战略全局稳定、提升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作为筹划、指导战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必须“民与上同意”,“修道而保法”,“以全争于天下”;指出“军争为利”,“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这表明,孙子反对目光短浅、胸怀促狭的唯利主义、黩武主义,而主张从国家安危、政治得失、民心向背的高度来权衡战争的利与害,追求的是国家、人民、军队相统一的大义大利,谋求的是国富兵强、政通人和、长治久安的全局之利、和平红利。

五是合作共存的思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同舟共济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孙子兵法。孙子说:“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意思就是,相互敌对仇视的吴国人和越国人同坐一条船渡河,遇到大风大浪,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危难。这个故事启示人们,面对共同挑战、共同威胁,必须把个体利益置于共同利益之下,把个体安全建立在共同安全之上,不论是朋友还是对手,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通力协作、共渡难关。孙子所讲的合作,是不局限于盟友之间、甚至超越敌对畛域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合作,这与西方谚语所讲的“live 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意蕴相通,体现了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战略思维和政治智慧。

孙子以降,以孙子兵法为源流为引领,中国兵学在战争与和平、分裂与统一的历史更替中不断演进发展,从汉唐到宋元再到明清,吸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髓,汇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兵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独到的文化基因和战略特质,概括起来讲:一是重和合,以和合天下为最高价值追求,讲求和为贵、仇必和而解;二是重道义,强调不以兵强天下,主张吊民伐罪、以有道诛无道、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义战,反对攻城掠地、血腥杀戮的不义之战;三是重政略,强调军事服从服务于政治,以儒统兵,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四是重谋略,强调智胜而非力胜,主张全胜不斗、大兵无创,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五是重防御,在战略上强调后发制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主张贵柔守雌、以静制动、蓄势待机,决不主动进行武力挑衅,反击侵略也讲究适可而止。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饱含着论兵者非兵、讲武者讲止戈、准备战争是为了消弭战争、强国强军是为了维护和平的战略思维取向和文化价值理念。这与西方兵学崇尚迷信武力、追求霸权扩张、谋求排他性空间制权、彻底消灭对手甚至种族灭绝的绝对战争观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所体现的崇尚和平、节制武力的战争哲学,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值得研究、值得借鉴、值得弘扬。

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历史阶段,深受孙子思想影响的当代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坚定不移地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13亿人口、庞大经济体量、持续快速发展的东方大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世界的前途命运。对于这些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以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响亮而坚定的回答;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国领导集体已经向世界人民和国际社会作出了郑重承诺。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中国坚持以和平发展的姿态、平等互信的姿态、合作共赢的姿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发挥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

走这样的道路,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血脉传承的战略抉择。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文化是战略的母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绵延不绝,浸透其中的文化基因和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就是和平、和合、和谐的价值追求,就是兼善天下、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政治抱负,就是图强不霸、柔武慎战、知止有定的战略理念,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民族品格。历史上中国曾经长期居于亚洲乃至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但从来没有谋求一家独大、天下独尊的霸权地位,从来没有把战争扩张、对外殖民作为立国强国之道,从来没有把存己灭人、以邻为壑作为经营周边的政策选择。自汉唐以来,中国开辟了联通亚、非、欧三大洲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其历史意义可以说堪比近代西方的地理大发现。但不同的是,中华先民带给世界的是文化、友谊和财富,而不是战争、杀戮和奴役;而地理大发现在开启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却也打开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种族压迫、掠夺资源的潘多拉魔盒。15世纪,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无与匹敌的最强大舰队,但所到之处,没有侵占一寸土地,没有谋求海上霸权,播撒的是和平文明的种子,留下的是礼尚往来的佳话。这里,我不妨说一个小故事,1417年,位于今天菲律宾西部苏禄群岛的三位国王率340多人的友好使团沿着郑和开辟的友谊之路访问中国,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其中一位国王巴都葛叭答剌,在归国途中病故于今天山东德州,明成祖以王礼厚葬,并亲自撰写碑文祭奠。这位国王的墓地今天仍受到很好的保护,成为中菲两国数百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事实胜于雄辩,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也没有穷兵黩武、嗜杀好战的特质。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走这样的道路,是基于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凌辱切身经历的战略抉择。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00多年间中国遭受了10次较大规模列强入侵战争,首都被侵占3次,被迫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大片国土被侵占,赔款近20亿银元(相当于清朝政府1901年财政收入的16倍),列强在华建立租界地38个(遍及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青岛等中国沿海沿江主要大中城市),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就造成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多万人。今天,我们回顾反思中华民族这段惨痛的历史,绝对不是为了进行历史清算,也绝对不是要激起民族仇恨和矛盾,而是要客观理性地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这就是,中华民族首先要自己强大起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把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次,强大起来以后,决不能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把过去自己曾经遭受的深重苦难又强加到别国人民的头上。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讲“大小多少,抱怨以德”,这些都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之中,内化为中国人民处世行事的道德标准,升华为中国政府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没有要日本一分钱的赔款,而且和平友好地将300多万日俘日侨遣送回国,1953年以后中国又协助近4万日侨归国。新中国成立伊始,在自身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无私地支援了周边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和反侵略战争。新中国成立65年来,没有向外扩张一寸领土,一贯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已经通过友好协商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承受本国经济衰退的巨大风险,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对东南亚国家施以援手,对于战胜这场危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救援,密切与20国集团、金砖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沟通合作,对稳定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可见,近代以来屡遭战乱之苦、凌辱之虐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深知和平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中国人民已经并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现不断强大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

走这样的道路,是基于全球日益形成命运共同体时代变化的战略抉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交融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地球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平”,人类社会正在日益成为休戚与共、祸福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势所趋,是世界各国人民历经磨难后的理性选择,也应当是当今时代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的责任担当。世界近代5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那种一国独大、万国臣服的霸权思维,你兴我衰、你得我失的零和思维,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共同利益之上的狭隘利益观,把自身绝对安全建立在其他国家绝对不安全基础上的霸道安全观,那种一次次引爆战争的“种族优越论”、“生存空间论”、“文明冲突论”、“山巅之城论”、“国强必霸论”等思想泛滥,带给人类社会的是无尽的灾难和创伤,必须埋葬在历史的尘堆之中。历史和现实中,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逐渐走上通过武力扩张先征服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再征服中国东北和中国大陆、进而称霸亚太乃至世界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各国和日本自身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战后,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摒弃了军国主义体制,在战争废墟上用短短20年时间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今天,日本当局一意孤行解禁集体自卫权、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值得亚洲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警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才是引领当今世界繁荣发展的光明大道,才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中国决不会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也绝不会走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歧路,而是要坚定走出一条符合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的和平发展之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维护和平必须有军事力量作保证,遏制战争必须有打赢战争的实力。中国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与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只有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才能把和平建立在更加可靠、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这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亚太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正如前面我所讲到的,中国兵学崇尚贵和慎战思想,但这一思想在具体的历史演进中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衍生出尚武精神缺失、“和平主义”盛行的种种流弊,这是导致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重要文化根源和精神短板,也使近代亚太反对侵略、维护和平、制衡霸权的正义力量受到了严重削弱。今天的中国,既要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兵学的和平理念,也要把握和平的真谛所在,要通过强军备战来积极维护和平、主动塑造和平。历史反复证明,落后的中国、衰弱的中国军队不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富强的中国、强大的中国军队才能更好地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大变局之中,面临和平、合作、发展和战争、对抗、倒退的两种前途命运,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思想启示我们,以发展求安全、以合作求安全、以共赢求安全是通向世界和平的康庄大道。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世界战略形势正处于快速复杂深刻的演变之中,又一次来到了国际战略格局转换、人类前途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但东西和平、南北发展老问题没有解决,新的全球性挑战又迫在眉睫,世界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显著增多。人类社会发展需求攀升与自然资源供给有限的挑战,守成大国维护霸权与新兴大国快速成长的博弈,不同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竞争,西方价值体系与其他文化文明的交流交锋交融,成为深度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矛盾,决定未来世界发展的面貌。2000多年前,中国的孙子讲“同舟共济”,这一思想也为其他诸子百家和经典所认同。比如,庄子讲“相濡以沫”,老子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经》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中国先贤们这种合作求存的大智慧,应当成为世界各国化解冲突、平息战端、共克时艰、携手前行的思想引领,应当成为照亮全人类走向更加和谐、更加繁荣、更加光明前途的指路明灯。

我们倡导,以竞争性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世界历史演进和国际政治发展表明,大国关系、大国博弈、大国力量分化组合,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社会是走向和平还是走向战争。不能否认大国之间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竞争,是以合作为基本手段、以互信为基本前提、以共赢为基本准则、以增进全球共同繁荣共同安全为基本指向。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都应当以同舟共济的善心善念来看待对方,避免发生战略性误判,铸成历史性错误;都应当以求大同、存小异的胸怀来化解分歧,尽可能寻求和扩大双方共同利益交集,尽可能控制和减少彼此之间矛盾冲突引爆点;都应当以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己任,平等协商、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以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合作超越双边核心利益的摩擦和碰撞。

我们倡导,以包容性整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基石,是人类社会走向繁荣稳定的必由之路,是化解区域冲突、促进共同安全的长远之策。今天要加快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就需要有万物并育、海纳百川的视野和胸怀,就需要超越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差异甚至是历史积怨的纷争,就需要摒弃利己主义、排他主义的思维,就需要打破小圈子、小集团的困扰,还需要有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棋局下,在亚太发展活力充分涌流的大背景下,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只有在利益面前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在困难面前互帮互助互救,真正做到既能同甘也能共苦,才能把亚太经济蛋糕进一步做大,才能实现亚太共同繁荣和持久和平,才能为亚太各国发展创造更大的机遇。

我们倡导,以互利性开发推动新兴领域资源共享。全球性新兴领域、全球公共空间,是世界各国人民享有的共同财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资源支撑。面对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应对新兴领域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强国需要转换更新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和模式,确立起为万世开太平、为人类谋永福、共塑全球美好家园的新兴领域开发利用行为规范和崇高理想。世界各国都要共同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民主、透明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我们倡导,以建设性改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创新。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不仅是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心声,也是发达国家走出经济衰退、摆脱发展困境的良方。中国政府反复承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快速成长的新兴大国,一定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在全方位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推动建设更加透明、更加公正、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的智慧、贡献中国的方案、贡献中国的力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战争比和平成熟的早。我们研究弘扬孙子的思想,研究弘扬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就是希望借古鉴今,让传统智慧更好地映照未来,汇聚全球各国人民的力量,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永驻世间。

(责任编辑: 曹永孚)

Keeping the War Far Away from Human and Guaranteeing the World in Eternal Peace

孙子强军备战、慎战遏战、控战胜战、安国全军、合作共存等思想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值得研究、借鉴和弘扬。深受孙子思想影响的当代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坚定不移地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这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血脉传承的战略抉择;是基于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凌辱切身经历的战略抉择;是基于全球日益形成命运共同体时代变化的战略抉择。

The thoughts of Sunzi, as the spiritual legacy of all human beings, are famous for various strategies as reinforcing the army and preparing for the battle, waging war in caution, containing and controlling the war in order to defeat the enemy, making the state in security and saving the troop, cooperation, coexistence, and so on, which are worth studying, using for reference and carrying forward. China who has been soaked in his thoughts persists in taking a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pursuing a defensive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and the military strategy of active defense, and as the major force to maintain the world peaceful and stable. This strategic choice is based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on the experience of suffering from oppression by foreign powers in modern times, and on the truth that the whole world has turned into a community with common destiny.

孙子兵法 和平发展

the Art of War; peaceful development

E8

C

2095-9176(2015)01-0009-07

2014-11-25

孙思敬,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上将。此文摘自作者2014年8月25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九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

猜你喜欢

孙子和平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孙子壵
他们的战争
孙子垚
孙子垚
博弈·和平
孙子
期盼和平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