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

2015-02-07李可

法制博览 2015年14期
关键词:自杀大学生

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

李可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大学生自杀给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笔者就当代大学生自杀情况的现状、原因和干预机制构建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危机干预理论体系和实践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干预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4-0299-02

作者简介:李可(1982-),女,河南辉县人,研究生,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辅导员、助教。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百分之二十六点五的大学生有轻微的自杀念头,百分之二十一的经常有自杀念头。这不禁让我们扼腕叹息,更有些不解。因此,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大学生自杀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为高校大学生自杀预防及危机干预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大学生自杀现状分析

经过分析我国01—08年间,大学生自杀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简单的统计,我们发现,大学生自杀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大学生自杀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第二,大学女生自杀人数占比高于男生;第三,理科学生自杀率稍高于文科学生;第四,学历层次高的自杀率占比高于学历层次低的;第五,自杀的原因表现复杂多元但又相对集中;第六,自杀事件的时间集中在学年初和学年末;第七,大学生自杀方式多样,但以跳楼为主。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心理咨询与会诊中心主任Louise Douce教授:大学生自杀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损失,它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二、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心理学家霍尔称这一时期为“急风暴雨”式的动荡期。那么在这一动荡期,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自杀学的角度来说,可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又分为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活事件。

(一)个体因素

1.个人遭遇突然而来的打击或者受到不期而遇的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2.家庭成员或者自身发现严重疾病或者重大变故。

3.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

在白家湾,敢与宝玉爹叫板的男人是二狗伢,敢与香娭毑叫板的女人呢?在我和塌鼻子、牛伢这帮晚辈看来,自然非喜姑莫属了。

4.有严重心理疾病(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

(二)社会因素

1.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出现严重不适,以及就业压力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2.人际关系紧张和挫败感。大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短暂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们认识的局限,因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事件经历中会有较多挫败感。

从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压力、情感挫折、人际交往、郁抑症等。

三、构建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

大学生自杀危机关键在于预防,学校在学生进校的时候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系统组织机构和健全体制机制,进行常态的危机预警和干预。

(一)建立健全预防机制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设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2.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应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科学筛查出需要主动干预的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3.建立班级、院系、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或信息员,院系党政领导、教师、学校领导,要关爱学生,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地干预。

(二)干预措施

1.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

发现或知晓学生有自杀倾向要密切关注,并成立监护小组对该生实行全天候全程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由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或心理专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如评估情况不容乐观,应通知家长将学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2.对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对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一旦发现便立即启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快速反应机制”,做好医疗援救和心理疏导工作。

3.对自杀未遂的学生的干预措施

对自杀未遂的学生要进行专门的专家评估和一定时间的监护,如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通知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如回家休养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在其病情稳定后由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4.愈后鉴定及跟踪干预制度

当学生开始从创伤事件当中走出之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应组织专家进行定期心理访谈及风险评估,需要考虑把他们带向未来,对可能再次遇到这样或类似的事件提供必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宝华.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分析及对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孟庆恩.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猜你喜欢

自杀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过失相抵规则在侵权受害人自杀情形的适用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自杀”的教授
阿根廷检察官“自杀”牵涉四国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