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和谐健康的“育心乐园”
2015-02-07万静
万静
摘要:北京市育园中学以构建“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为抓手,打造和谐健康的“育心乐园”,解决学生现状、教师成长(职业倦怠、心理问题、压力应对等)、学校发展等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促进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三维一体;育心乐园
【正文】:
一、学校概况
北京市育园中学创建于1996年,是门头沟区一所公立普通高中学校。学校具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3人,专任教师94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11人,中学高级教师49人,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学校针对本地区低端高中生源的实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教科研引领,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追求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特别是在近几年办学成绩显著,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提高。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研究为抓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责任意识,树立自信心,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健康成长,使学校办学效益大幅度提升。
二、试验目标和内容
(一)学校特色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
1. 政策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纲要》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 学校实情
从学生角度来看,我校生源处于门头沟区上高中学生的录取分数最低层次。他们经过小升初、初升高两次 “淘汰”后,自信心严重挫伤,目标模糊,学习内驱力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对不好,品行问题生也较多,不太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情绪管理失衡,师生冲突、逃避学习,不服从学校管理者多发。面对此现状,心理教研组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测量表》,采取抽样调查法,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的形成。SCL-90量表测试结果显示:28.7%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障碍,9.36%为中度心理障碍,2.03%的已构成心理疾病。同时有73%的教师感到压力大,有严重的焦虑情绪。
从家长角度来看,希望孩子在高中得到全面教育,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学生个案反应出家长的心理健康知晓程度不高及教养方式存在问题。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者寥寥无几,更谈不上用一些技巧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了。
从学校角度来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项目启动前仅仅局限在出黑板报简单知识的罗列、展示,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开展。自2007年至2010年的心理健康选修课开展情况的调研,学生争先恐后的选报,班级人数超多,参与度及出勤率高,是学生最喜欢的选修科目,教学效果明显,广受教师、学生好评。学校现有的设施基本可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综上所述,构建“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可以解决学生现状、教师成长(职业倦怠、心理问题、压力应对等)学校发展等实际问题,促进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学校特色建设长远目标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者(三维: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教学艺术,三者形成教育合力,引领学校育人方向,体现育人文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被我区中小学校和社会认可,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享有一定美誉度的普通高中校。
(三)三年试验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能够积极规划未来,付出切实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所设置的目标。能够与教师、家长和谐相处,善于管理情绪,行为协调,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能够接纳学生,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阳光积极、幸福工作、快乐生活;能够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成长。
家长懂得心理健康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学生健康快乐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学校通过特色试验,塑造三维主体自我和谐,实现用心理健康的理念去引领、塑造学生,树立务实的理想,将健康和谐的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形成浓郁的 “以德促智”的“育心”氛围,成为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凸显心理健康特色的“育心花园”。
(四)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适合育园中学教师、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和辅导方案;
2.寻求改善育园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教育策略;
3.构建以完善学生人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创建过程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10年,3年的实践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1)达成共识,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我校成立了科研室,负责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及宣传工作,加深师生、家长认识,增强学校特色建设的认可度,达成高度共识。
建立了以学校领导牵头,核心教育团队为主,专兼职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家长代表为辅助的心理教育系统(如图1所示的)。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议事日程,为逐步实现“全员育心”的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定了“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体
通过三个途径建立学校特色建设的师资队伍。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组员的特色建设领导小组。以学校教科研室全体成员、心理教师团队(专职心理教师、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的教师)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中坚师资力量,采用全员参与特色建设项目的策略建立师资队伍;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各班心理委员、团干部、班干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采用榜样引领、行为示范、同伴互助的策略进行学生心理影响。其三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教师协会、心理健康骨干家长团队组成我校家长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维度落实,集三者合力,为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服务。
但在这一时期,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当时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一样,主要是面向学生个体,以防治性目标为主,即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每周开设了心理咨询日,对少数心理有困扰、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此外,还对毕业年级的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在这一阶段,我们只是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而忽视了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发展,我们只是等待问题的发生,然后去补救,而不是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更不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2.第二阶段,即“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了模式主体的心理健康档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在这一时期,面向部分班级学生开设了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称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效果很好。不久,我们又将心理课的教育推广到全年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师大易度有限公司研发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建立学生、教师、家长心理健康档案,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知识储备、心理健康技能等情况,为教学设置、教学活动、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培训指导、后期干预措施更加有针对性提供数据支撑。
3.第三阶段,即“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构建了以完善学生人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
从高一到高三年级,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前,我们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我校特色的以完善学生人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
四、特色研究的策略和效果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虽然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但自项目启动以来,我校领导和老师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了适应我校实情的“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学生层面
(1)开设心理健康课及生涯教育课
基于前期学生实情的调查与分析设置心理健康课及生涯教育课。并从内容安排、课时、考核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通过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的建设对心理健康课予以补充、扩展
将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实施作为重点,综合学生需求、学校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3)特色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渗透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级特点,制定了各年级的德育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挖掘常规教育的深度,促进学校德育课程的系统化形成。
以上策略的实施,不知不觉中带来了学生的变化。首先,利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测量表》进行测试,从项目启动前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的变化(如表1)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试验前已有所改善。
其次,在以“人格健全”为终极目标,实践活动为重点,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然后,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也体现出:学生常规遵守良好,师生关系融洽,亲子关系和谐,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有所改善和提高。从前那种自由市场般的课堂教学环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悄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专注的眼神、高高举起的手和自信的回答,尽管不是那么正确,但也是积极思考后的回馈。学生懂得了学习是份内事情并为之努力的重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再次,学生的自我观念基本得以澄清,积极阳光,心态健康,学习目标明确,清晰,敢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为梦想而不懈努力。正如一位同学在心理课收获中写道:“那一节又一节的心理课,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安慰自己。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敞开胸襟,包容世界,生活会很超然;学会了合理的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为自己设立目标,懂得了相信的力量,领悟了坚持的重要性。我要为自己的未来去不懈努力,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成功定会不求而遇!”
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随着项目的进展,近六年来,我校学生的高考成绩连年提升。如下表2所示:
另外,2011年高考美术本科17人,专科3人。2012年本科19人,专科3人。2013年艺体类意向考生已增至60余人,美术本科合格证48人、音乐5人、体育6人,共59人。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所在,那就是教师和家长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终身服务、生涯规划教育促终身发展的思想,帮助学生提早合理规划未来,减少对未来的盲目性和缺少计划性,解决生涯进程中的相应的心理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尽早确定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规划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动机,帮助学生直达成功彼岸的结果。
2.教师层面
从我校教师现状、门头沟区“十二五”基层单位校本培训要求以及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任务出发,将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辅导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相互衔接,重点围绕学校特色试验工作展开。通过 “放飞心情,幸福工作”,“我与学生共成长”,“教师生涯规划系列活动”等系列辅导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态度,促进教师心灵成长。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教师队伍在悄悄发生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一线教师能够正确看待学生实情,接纳学生。敬业精神提高,心态变化很大,师生间的冲突大大减少。教学年会及德育年会上班集体的管理技巧、教学策略的应用等方面的交流分享,皆反应了教师所拥有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且应用效果良好。职员的教育管理意识增强,改善了原有教育教学与职员无关的状况,有效推动了“全员育心”的进程。利用SCL-90量表测试结果显示(见表3),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压力程度降低。
(2)教师的特色课程意识明显提升
在教师的脑海里,编教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无关。随着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思想观念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老师们在编写教材中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3)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科研能力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过程,更是一个“三维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合作探讨、实施反思、付出真诚与汗水的过程。不断成长,不断反思,不断摒弃,形成的教科研论文在市、区级各类教师论文大赛中获奖。
(4)教师从观念上完成从“学生适应教育”向“教育适应学生”的转变
教育的真谛是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教师心态平和,爱岗敬业,着眼于学生主体性健康和谐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处理好教育教学关系的意识空前增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和谐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越来越多的教师渐渐学会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家长层面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教师协会、心理健康大课堂,开展诸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心在远方,路在脚下”、“亲子沟通技巧”等讲座和活动,活动期间发放各种有针对性的资料,促进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从家长反馈问卷可以看出,99%以上的家长通过健康教育大课堂后,表示会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并获益匪浅。
(二)构建了以完善学生人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
项目启动前,想开什么,开什么,能开什么,开什么。学校校本课程无体系,更谈不上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实情、特色之间关系的梳理、论证、架构与实施。通常呈现杂乱无章、目标单一、执行简单化、教师上课随意化的状态。
有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支撑,学校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机械的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有机结合与多维互动,师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1)课程体系初步成型
课程是一所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与保障,没有一定的课程作支持,学校特色是难以形成的。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操作范式,建立完善了校本课程领导委员会、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完成了《北京市育园中学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体系(图1)。在完成特色校本课程本身所具备的教育、教学功能外,更好地实现了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教育功能,有效地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2:育园中学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体系
(2)课程实施更加完善
遵守学生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和社会未来的需要出发,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相契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和谐发展,立足目前需要与长远发展,注重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互补的五项原则。严格按照课程培训、申报、审批、开题、组织实施、评价六大的实施程序进行课堂教学。课程的目标除课程自身特点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之外,凸显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观念、情绪情感、认知能力、意志力、学习策略、人际交往等六大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3)校本讲义及活动方案出台
完成了学校心理健康及生涯规划校本活动讲义,包括课时计划,教案、辅助材料以及相应主题的课件PPT。《育园中学教师、家长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校本培训讲义集》;《育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案集》;《育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文集》;《育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经典主题活动汇编》。填补我校及门头沟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方面的空白,使得更多的群体收益。
(三)集结了诸多学术成果
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在市、区级各种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各种奖项,许多研究成果正在应用推进中。在北京市各级研究成果评选中所获得的主要奖项有: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教材《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2012年12月获得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材中心举办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涯教育课程建设二等奖;论文“从学校实际出发 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文一等奖,在北京市第三届“智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论文“育体”“育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块的反思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改革论文二等奖;论文“基础教育改革请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改革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论文“走心理健康特色之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在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教育学会“京研杯”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并发表于《京西教育》2012年第三期;研究报告“育园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获得二等奖。研究成果“构建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十一届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四)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和谐校园是一种人文环境。在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充满活力的人际环境中,所有的人都得到尊重和呵护。校园的每一寸地方,洒满灿烂的人文之光。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在特色建设方面赢得了广大师生、家长、社会以及兄弟学校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并引起了社会较大程度的关注。自2012年4月以来,多家媒体、报纸到我校进行采访,《现代教育报》与2012年7月到我校进行访谈,采集特色建设的相关举措与成效。2013年3月,“祥云行动”名校长高级研修班走进我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工作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五、试验反思
1.特色试验是我校近三年整体发展的助推器,也为与我校有共同实情的普通高中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我们始终围绕以学校的实情为特色校建设的初衷,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成长的快乐,打造和谐健康的“育心乐园”这项有起点,无终点的长期性工程中,我们尝到了甜头。
2.今后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融入到特色建设中来
该项目过分关注学生的问题所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试验过程中,我们感到还是很有局限性的。今后要重点关注教师、家长、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优势,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
3.以课题“四维一体”自主发展模式的探究和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将特色建设的成果进行迁移
充分利用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学生主体、学生伙伴、教师、家长这四维教育资源的互补作用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形成一股责任分担而又融合的强大合力。学生主体通过对生涯发展主客观因素的分析,自我认知,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型态,明确发展目标与阶段任务,借助于相关人员的激励与推动,通过合理的策略制定以及扎实持续的行动,积极自觉、能动创造地实现规划目标的活动过程。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开出自己独特的花,结出优质的果。
今后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深入摸索、实践、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构建“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和谐“育心乐园”,推进了学校近三年的改革和发展,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巅峰体验,在交往生活中获得归属体验,在休闲生活中获得审美体验。和谐健康的教育最终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健康的持续发展,最终让学生体验一份生命的精彩永远是我们的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