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2015-02-06李永康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汽车

李永康

【摘 要】校企合作教育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对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2013年实现产销2211万辆和2198万辆,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汽车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我校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开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专业采用三年学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把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实施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综合素质,实现校企与学生“三赢”。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是学校和企业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反复训练和轮岗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创新职业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

二、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于学校、企业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主动参与性不强

一些企业缺乏长远意识,对校企合作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不足。在直接利益驱动下,企业往往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看不到长远发展。

(二)学校认识不够深入

有些学校仅停留在学校与企业的协议书上,用于应付评估检查之用;对行业信息的收集与反馈不够及时;聘请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也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在一起共同讨论专业建设,对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不够。

(三)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存在矛盾

学校在技能实践教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规律,过分强调教学任务的执行。企业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技能训练上与学校理论学习的衔接存在差距;为追求经济效益赶超任务,可能影响学生的技能学习和健康成长。

三、我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为突出职业教育理念,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我们整合汽车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并完善了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器、电控、维修实训室等校内实训资源。编写了具有“理实一体化”特色的系列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我校汽车专业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提倡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与徐工集团、徐州润东集团、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一)技改和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教师也通过与企业合作完成相应横向课题,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双方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实现了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

(二)培训模式

利用学校师资和职业技能鉴定战资质,主动承接企业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帮助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同时选派青年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跟踪了解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培训。

(三)嵌入式教学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平台,共同开发教材,共担教学任务。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即一门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完成。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任兼职教师,将企业有关的技术进步与生产实践结合到本课程,使得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一定程度弥补了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缺陷,促进学生对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成立企业冠名班,校企双方施行“双主体学院”育人管理模式,资源互用,共同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共同组织实施,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得到了需要的人才,在学校协助下学生也便于管理,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由于直接与企业挂钩,在真实岗位进行生产实践,在职业场所培养实践技能,学生的就业针对性强,职业素养更高。

(五)工学交替模式

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方式为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按期实施轮调,即一阶段在校学习,二阶段在企业生产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同时确保了企业生产的连续性,更容易为企业所接收。

(六)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在学校进行两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三年在企业相关岗位上进行技能培训,在维修技师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通过真实生产环境的反复训练和技能水平的螺旋式上升,逐渐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职业人。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办学是快速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我校在职业教育探索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与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

[1]关志伟.现代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汽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