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政治课堂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02-06贾云燕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思维情景

贾云燕

【摘 要】课堂行为要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和实际水平开始,从人类进步和人类文化建设中寻找相关背景,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要让政治问题蕴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相关联的情境之中,成为学生急切了解的对象。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教学 情景 创新思维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求得可持续发展的世纪,要迎接素质教育、新课标改革,适应幼儿教育突飞猛进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在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不仅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政治课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思想教育阵地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营造开放情境,培养创新个性

高职学校政治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雷同,大多是由概念、理论、关系等一系列基础知识所构成的知识体系。传统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简单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机械记忆,淡化对知识形成过程以及知识外化能力的把握,这种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特定的具体情境,广博的知识视野是学生创新意识萌发的前提。这种开放性首先要求教学内容的开放,政治教材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宝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蕴含的知识文化背景,从中创设出新颖的教学情境,让知识“活化”成鲜明的立体结构,让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氛围中去感受,去体会[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增添具有时代性、地方性、职业性的相关教学信息资料,丰富学生认识。其次是空间的开放。空间的开放要打破传统课堂空间的狭隘性和形成的封闭性,建立开放性的课堂,对职教来说,课堂要突破教室的限制,可以延伸到室外。最后开放性练习能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每位同学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仅要考虑到问题的层次性、坡度性,还要注意到习题答案的灵活性和唯一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去加以解答。

二、强化互动环节,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而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由学生自主地尝试、收集、观察、想象、质疑等互动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政治问题潜在的现实性、逻辑严密性以及政治科学的实际性。《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行为要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和实际水平开始[2]。它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者,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学生通过观看、讨论、总结,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问题的各个侧面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比起传统的只采用讲授的办法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自由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到“组织者”的作用,主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针对提出的问题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展开必要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的思维融入了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3]。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起那种只求“标准”“统一”的教学诱导,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三、拓宽固定情境,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乃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传统的思考方法,采取反向逆推的思维方式,通过拓宽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往往更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合作中加深,让学生的个性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中得以张扬,充分体现政治课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亨杰主编.思维的拓展[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政治课程标准》,2002.

[3]草根化研究——追寻教育理想与学校使命[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创新思维情景
情景交际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