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2015-02-06封国祥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探索创新

封国祥

【摘 要】我们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才能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与时俱进。通过探索与改革,找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 应试教育 改革 创新 探索

许多年来,我们继承了传统教学中“应试型”的教法: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并得心应手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而当今社会所需的是“智能型”、具有实际能力和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我院目前所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探索式的,面对现实我希望全体教师在把握住传统模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主动出击,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一、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对学习的深刻反思

1.从学习过程:学校学习的时间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社会生活中的学习伴随人的一生,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经与方式。

2.学习的方式:不再间接,而是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做、动脑想等方式探究并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亲身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课堂的含义:是学生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目前“应试教育”曲解了教育的真意,不应有的过度竞争使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本意,学生和教师成为实现个人或集体目的的工具。社会不恰当的舆论、教育自身不切实际的宣传、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对孩子理想化的期待使教育走入误区、陷入困境:领导忙,家长急,教师累,学生苦。

二、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明确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1.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创设教育环境、搭建发展平台,使学生提高生存能力,适应社会。

2.学生观:学生是人,有独立的人格;是孩子,是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是未来的劳动者、企业家、工程师、科学家……在信息时代,获得信息渠道的多样性,课程资源的多元化使很多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甚至某些方面有所思考和研究。

3.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参与者、设计者、指导和帮助者。教师是先生:年龄优势、职位优势、专业优势;是工程师:学生人生规划设计的引领者;是导师:学习、生活、自主发展的指导者;是园丁:学生成长过程的护花使者;是朋友: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4.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外部:社区,家庭,学校,班级,小组,伙伴等。自身:智力,知识背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信心,意志力等。传统教学中统一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适合多数学生的学习——学生不能复制。

5.认知特点:实践性、非逻辑性、差异性、自组织性等。教师教学设计过度强调逻辑性、忽视差异性、轻视实践性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学校首先是对生命的教育,教师必须有对生命的敬畏感,维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人才标准的多重性、成才渠道的多样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其独特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孩子快乐而又有创意的学习、成长。

三、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探索

1.改革的主题:阳光,绿色,自然,自主,探究,创新。阳光是能量,阳光是温暖,师生具有阳光的心境、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生活;绿色是生命、是希望,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人生的幻想,让学生从进步走向更大的进步。自然、真实、科学的学习过程。创造有利于保护学生自我发展的生态环境,让每个学生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影响下自然成长;自主(自由、选择、主动)的学习过程,还学习权于学生。学生积极主动,活动时间和空间相对自由,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能够自主选择;探究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与学的过程充满智慧并充分展现师生的创造性。

2.教学模式的探索。(1)综合的学习模式:学习时空的突破――由在校学习到假期、双休日、课前、课后,学生想学什么时候都能学。学习地点的拓展――由学校到自然、社会、家庭等,学生愿学哪里都能学。学习资源的拓宽――由课本到自然、社会、同学、非课任老师、课外读物、网络等各种媒体,学生要学什么都可以学。学习方式的变革――由听讲到自学、讨论、展示与交流、实践(参观、调查、访问旅游、劳动等)、课题研究等形式,学生真学想怎么学就怎么学。(2)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自学检查、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展示交流、分析归纳、总结提升、创新应用。使学生在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的前提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讨论交流展示思路、解决问题、碰撞思维、升华智慧,通过分析归纳形成结论、建立学科思维模式,通过总结完成知识建构、提升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

四、教学改革预期的效果

教师的变化:教师更智慧。教师具体的做法是懒一点、笨一点、慢一点。学生先学、先说,教师后教、后说,学生走上讲台,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学生多活动教师少活动。教师通过科学预设的积极行为衬托学生的聪明和智慧。尊重学生“请”字当头挂嘴边,鼓励表扬学生(“你能行”“你很棒”“我都没有想到”)成自然,让学生选择(谁说、谁做、谁还有更好的做法)成习惯。

学生的变化:学生更独立。我字当头,我——认为……觉得……发现……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我是这样理解的、我是这样做的……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还有其他的、更好的……在学习中学生能质疑、敢否定而不是惟课本、唯教师、唯真理,最终达到学生爱读书、愿动手、勤思考、善提问、敢质疑、能创新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探索创新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