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优化浅析
2015-02-06张卫东
张卫东
中职学校使用的专业课教材基本上是专科教材删减改版而成,虽然教学目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教材基本内容、原理和编排的体系改变不大,这就出现了两种不适应中职教学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因为教材有删减,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少,跨度太大,缺乏相互依托、相互联系,而中职学生学习时间少,学生的理解能力偏低,所以学生往往感到专业课比较难学,教师也普遍感到难教。另一种情况是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杂,教材内容“各自为政”,重复交叉,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改中,应确定“重整学习资源,进行核心课程开发;设计项目教学,进行核心技能培养;优化教师团队,实现教师间横向对接”的思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过程。
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构建“核心课程”为重点
学校应认真分析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进一步明确中职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删减陈旧或重复的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保持课程的适应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积极推行核心课程设置。
中职电子专业中物理、电工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三门课程教材中的学习内容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和安排,但大都“各自为政”,内容重复过多(尽管侧重点不同)。比如:在《物理》(下册)中把电路、电场、磁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描述,而在《电工基础》中又把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重复,在《电工与电子技术》中也进行了大量的类似讲解,针对这种课程体系的不规范,就应对其重新进行优化,构建核心课程。比如把以上三门课程中重复的、类似的内容加以整合,把实用的加以突出,综合设计出三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实现三合一,打造成一门核心课程,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精而实用,这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优化专业课教学过程,以“项目教学”贯穿始终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学校要以核心课程为基础,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成立项目小组,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和应用核心课程知识。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应重视项目的选择、成果展示、实训过程指导、时间安排和最终评价等。
中职电子专业的课程安排一般是把物理安排在第一、二学期,把电工基础安排在第三学期,把电工与电子技术安排在第四、五学期,而现在职业教育实际情况是第五、六学期学生已经进入实习阶段,这就往往出现学生在最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情绪不稳定、学习时间没保障、学习效果差的局面。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学生的专业课理论较为扎实,而操作技能相对较弱,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应用知识掌握得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结合学生就业需要和社会需求,依据核心课程设计出一些贯穿教学始终的实训项目,比如“线路布局”“配电盘组装”“电机拆装”“整流及稳压电路”和“放大电路”等,按照“项目”难易程度和学生爱好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训,并派专任教师指导,在学生入学时就给学生分配“项目”任务,给出时间表,在核心课程讲授的不同阶段对学生完成“项目”进度进行指导、验收和总结,这样和核心课程教学进度紧密联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强了实践环节教学,更重要的是能够圆满完成专业课教学任务,避免了专业课教学上的虎头蛇尾。
三、优化教师团队,以“纵向对接”为保障
教师团队是由若干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为一个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而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分工、相互协作。团队的结构和合作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负责本人的课程教学,由于专业课程内容的过多重复,往往出现学生在同一学习时间段学习来自不同教师的类似学习内容,这不仅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无奈,也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比如:为了给专业课留出时间,物理和电工基础往往开在第二学期,就会出现两个老师在交替地讲授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情况。这就要求在优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打破教师原来的任课科目和教学时间,根据核心课程的框架和教学项目对教师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可以分段负责,也可以贯穿始终,不但要“横向”联系,更要实现 “纵向”无缝对接。只有对教学团队进行科学优化,核心课程才能顺利实施,项目教学才能得以保障。
总之,对于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多而学习时间短、学生基础不牢的特点,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在构建核心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和优化教学团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人才成长多样化,推动教学、教材和实训等教学体系建设,强化专业优势和增强专业特色,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综合实力。
(责编 周继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