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分析与总结

2015-02-06李晓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测量大学生

李晓

【摘 要】职业成熟最初是由Super提出。作为一个建构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阐述。综合分析发现,多数学者将职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任务,即“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作为衡量个体职业成熟度的尺寸。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出,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研究所使用的问卷版本众多,强调的维度或因子各有差异,为此本文首先对职业成熟度问卷进行分类描述,并对问卷结构所涉及的维度和因子进行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成熟度 测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对青少年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指出,通过提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择业等问题。当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及择业等问题逐年严重,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人重视。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问卷编订较为丰富,但所提出的维度或因素较为混乱。为此,本文就国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结构中的维度和因素总结,得出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核心特征。

一、职业成熟度

职业成熟度是由Super提出。他指出个人在其一生中,将会遇到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职业任务,当个体完成所在职业阶段的职业任务要求之后,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职业阶段;否则其职业发展将困难重重。衡量个体在每个职业阶段任务完成程度的指标,就是职业成熟度。对于没有真正完全涉足于职业活动领域的大学生来说,处于Super理论中所提出的探索阶段,职业成熟的实质体现在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所做的职业选择与准备。职业选择与准备并不是彼此分离,而是在选择中准备,在准备中选择;在务实与现实情况下,两者相互促进,从中展现出个体的职业能力。

二、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的分析

(一)对国外问卷的编修

主要是基于国外已有问卷,经过翻译、调研、修改以及验证之后,最终编修出能有效测量我国文化背景之下个体职业成熟度的问卷。如马远在参考Super等编制的 CDI,然后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对CMI进行编修,研制出适合我国青年人(中专毕业生、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问卷。此问卷包括两个分问卷,即态度问卷,其由四因子组成(职业选择投入性和独立性、职业选择取向性、职业选择确定性、职业选择妥协性);胜任特质问卷,其由三因子组成(职业规划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获得职业信息能力、自我评估能力)[1]。谢员等对Crites职业成熟度的择业态度问卷的项目和结构进行初步修订验证后,认为此量表可作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工具。此量表包括投入度、价值观、择业概念、独立性四个维度[2]。张智勇等选取与我国文化接近的韩国版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进行编修,获得具有一定文化特点的中国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此量表包括六个因子:职业目标、职业信心、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职业参照[3]。

(二)自编问卷

国内自编大学生职业成熟问卷数量较多,尤其是在一些硕士论文中,多采用自编的职业成熟度问卷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只对较为典型的问卷进行介绍。罗锡莉等(2008)提出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自我知识、职业世界知识)和职业态度(确立性、独立性、主动性、自信心、倾向性)两个维度的职业成熟度,模型[4];谢雅萍则提出七维度(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投入、职业确定性、职业独立性、职业自信、职业抗挫性、职业妥协性)的职业成熟度模型[5];杨旭华(2008)在借鉴CMI、韩国版以及张智勇版等多个量表,构建六因子(职业目标、职业妥协、职业参照、职业价值和职业信息)职业成熟度模型[6]等等。

三、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的总结

目前国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模型所提出维度或因子,从名称上来看林林总总,各不相同。仔细分析各个维度或因子的解释,可以发现国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核心要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目标。反映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有没有一个清楚的目标。

(二)职业信心与态度。其反映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积极心理。职业信心即个体对自己职业选择能力的信心。职业态度是指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投入,即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职业选择现实性。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现实与障碍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偏好,放弃喜欢的职业,选择比较容易进入和符合其现实实际条件的职业,以此反映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务实性与妥协。

(四)职业信息。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和职业信息两方面。自我认知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特长等具有清晰的认识。职业信息是指大学生收集和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信息。

(五)职业独立或依赖。反映大学生职业选择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职业独立是指虽然会借鉴他人意见,但不盲从他人,独立完成职业的选择。职业依赖则是指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过程是大学生和父母共同完成(或完全由父母代办)。

以上五点,即是国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中维度和因素的总结,也是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核心特征。因此,这五个核心特征是提升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关键点。作为高校从事职业指导教育的老师,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这五方面的引导,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成熟度。

【参考文献】

[1]马远.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D].广州:暨南大学,2003.

[2]谢员,龙立荣,谢宝国等.Crites职业选择态度问卷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3-24.

[3]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5):1-6.

[4]罗锡莉,张进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结构及问卷编制[J].心理学探新,2008,28(106):59-65.

[5]谢雅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27-33.

[6]杨旭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结构的探索与验证[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11):16-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测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测量的乐趣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测量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