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化、职业化视域下辅导员考核模式探究

2015-02-06陈晓萍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

陈晓萍

【摘 要】我国高校现代化进程中,大众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辅导员肩负着更多的责任,辅导员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有管理、服务、教育的职责,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领路人”的角色。但是,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一直以来都存在观念不强、制度不全、考核不严的局面。本文旨在专业化、职业化视域下辅导员考核模式的探究,分析《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下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和考核手段。

【关键词】 辅导员考核 职业化 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评定辅导员工作业绩和质量的主要手段,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工作业绩考核不同于其他高校教师的工作量,真实客观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状态、职业精神、敬业程度就需要一个独立的考核体系,需要建立独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好的考核机制不仅仅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更积极地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考核的普遍方法和做法

从专业化、职业化的角度上看,我国辅导员考核工作仍在起步阶段,考核制度还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考核内容因校而异,考核手段尚在探索之中。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大致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工部门、校团委考核,这一部分主要是学校统一考核,直接决定了辅导员工作业绩的好坏;二是系内考核,这主要涉及不同年级辅导员的横向评比;三是学生评教,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学生网上评教的方式,这是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依据。综合以上辅导员考评的办法,大多人浮于事,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化、职业化考核模式。与此同时,辅导员工作中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越来越多,辅导员有失公平性、公正性的失职事件不止一次出现,这对辅导员的考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工作考核的标准和细则成为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在1999年开始本科院校全面扩招,学生数量剧增,辅导员的工作量比以往多了好几倍,21世纪以来,各种思想意识形态不断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辅导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考核辅导员工作的内容也要随之改变。但是由于观念的滞后,考核内容的偏颇,考核机制的形式化,考核过程的人情化,使得辅导员考核工作名存实亡,出现干多干少都一样,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大多数人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并不重要,辅导员自己也普遍认为在教师队伍中缺少应有的尊重,对自我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低,因而担任辅导员工作年限超过五年的为数不多,很多都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进入高校的跳板,工作的初衷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工作几年后都会转行。同时,辅导员工作的提升机会少,在全国,只有极少数高等院校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晋职难,工作累,待遇低”成为困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的“三座大山”。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在人员流动性大的辅导员队伍中很难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

四、系统分析、结合实际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

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这对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考核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深挖《能力标准》内涵,读懂吃透文件精神实质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工作考核提供了依据,对辅导员考核内容重新进行调整,标准主要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大模块,根据九大模块对辅导员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把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量化标准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辅导员的工作看似琐碎,但是通过《能力标准》可以清晰地看到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辅导员的工作是铺路石,辅导员的作用是通过无形的教育起到有形的作用,有的工作业绩是短时间内无法考评的,这也是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难点之一。《能力标准》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面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了等级的界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辅导员的考核标准,这是辅导员考核工作推进过程中一个积极的信号。

(二)深化职称、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团队良性循环

辅导员职称评聘一直是困扰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以前辅导员没有单独的职称评聘体系,在同其他高校教师竞争中,辅导员明显处于劣势。《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出台以后,辅导员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这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对辅导员自身建设的保障,三个层次的辅导员级别的评定,为今后辅导员职称的单独评聘提供了先行的条例。《能力标准》的实施能够让辅导员认清自己工作的性质,明确自身的责任,帮助辅导员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五、分模块考核,逐步引导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发展

基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自身认知和考核制度的现状,对辅导员的考核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考核体系。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考核模式,就要细化考核内容。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规定,九大模块就是细化考核的九大类别,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工作;党团和班级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学业指导是在专业领域内对学生进行辅导,要求辅导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的能力;日常事务管理是对学生关爱的具体表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是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新的高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危机事件应对体现辅导员的应变能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对辅导员职业规划能力的新要求;理论和实践研究则是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理论学习能力的全新考验。这九项工作就是衡量辅导员工作业绩的客观尺度。通过分模块考核方式,引导辅导员认识自我,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及兴趣的专业化道路,将某一模块的工作做细、做精、做大,从而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

总之,辅导员考核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基于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考核工作也是多元化和多维度的,在考核中不能一票否决,也不能千篇一律,考评标准要结合我国政治形势的发展,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当下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的职业属性。在实际考核工作中,高校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注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绩,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考评依据,为辅导员职务评聘提供合理依据,为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奠定基础,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为辅导员队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逐步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利.试析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76一77.

[2]张雷.胜任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9):56一57.

[3]于成学.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期待视野[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94一96.

[4]李莉.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5]王健.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6]杨东.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基于上海高校的调查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
十九世纪美军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