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构建与管理

2015-02-06王娟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措施高校

王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肩负重任的同时,其教育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实验室的构建理念和对应的管理体系理应及时地更新和完善,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构建理念,并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旨在将实验室做到完全开放,使广大学生及时受益。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 构建理念 管理措施 高校

众所周知,高校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场所,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除用于教师的教学演示,实验操作,学术项目的研究,课题技术的开发,以及学术之间的交流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我国,各大学府都设有实验室,相应的配备学习对象所需的实验条件,也因此,能够填补社会上某些行业的人才空缺,无论从哪方面,高校实验室的构建和管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开放性实验室构建理念和意义

开放性实验室的构建理念并不是新起的,早在数百年前,开始建设高校的时候,开放理念已经被贯彻实施。我们不再是封闭式的教学,而是能够走出去,请进来,交流探讨式的教学,不仅给学术研究带来收获,也更显著地提高了高校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正是因为开放理念有着这么多的优势所在,我国以及国外的高校都在秉承这样的开放理念,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也在提倡开放式的办学理念。本文笔者所述的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也是始于这样的初衷。

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高校生活相较于高中而言是轻松的,这也无疑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原本就松垮的学习态度,在纯理论的教授过程中更是显得枯燥乏味,动手操作,将理论结合实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求知欲。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一致认可。

2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开放现状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是属于对学生封闭对教师也是半开放式的,高校学生只有在上课的固定时间才可以到实验室。从侧面反映我国高校针对开放性的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没有达到完全开放的程度。在高校所设置的学科中,尤其是工科,医学等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固然是一个学科的导航,然而实践则是将理论构建成事物的过程。正如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一个好的设计图,必须要有好的建设者,它才可以长年屹立不倒;一个好的医生,必须珍惜每一个病患的生命,才不会失误。这样的万无一失,正是在实践中练就和积累下来的。传统式的实验教学,支持学生在固定的时间,由固定的老师,带到固定的实验室进行固定的实验操作。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越来越多,综合素质相较于之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越来越先进的科技,越来越进步的社会,对于高材生的定义也有了新的诠释。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渐渐地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动手能力差是将近80%的毕业生所面临的难题。因此,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关联着高校毕业生的前途和社会的发展。

3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措施

本文所阐述的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措施,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对教师实验项目开放,安排实验平台

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在课前,教师都会进行实验的预做,一方面使实验操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每次做实验都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此外,教师往往都还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在本学科的某一领域,这就需要校方为其提供实验条件,实验平台。这同时也是为各大高校争取各个领域突破的一个平台,关于课题和实验经费的难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能够维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2对学生自我研究课题开放,统一安排时间

学生毕竟不同于教师,针对有实验需求的学生,学校可以在规章制度约束的前提下,对学生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统计记录,在保证不与正常实验课冲突的情况下,为其安排实验的时间,并请老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一方面可以对实验室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利于其对课题的研究,在专业领域,取得自己的成果,对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对社会的要求做出了应答。

3.3建立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校方完全可以实行网络式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实验室对于学生的开放,需要校方付出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管理。可以建立一个实验信息平台,供学生学习交流的同时,方便老师的课下指导。而且,管理方在进行实验设备核对和检查的同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实验室的开放程度能够很好地进行了解和控制,把握其开放的收缩。网络式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将对于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校方根据自身的管理体系,确定其开放程度,并逐步地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期能够达到对学生在实验平台、实验器材等方面完全开放。

【参考文献】

[1]马忠丽,董宇艳,董国强.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07):112-115.

[2]宗莲松,肖毅,潘华.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1):141-143.

[3]廖亦凡,孙顺清,赵亮,陈程,罗平.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与开放性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1(03):74-76.

[4]周金燕.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19-120.

[5]王彦全,刘芳.地方院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03):71-73.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措施高校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