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硕士论文摘要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调查
2015-02-06张欢
张 欢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生物学硕士论文摘要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调查
张 欢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对比分析我国生物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与英语本族语者生物学论文摘要语料库中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发现我国生物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连接词使用频率高于本族语者;在表达同一语义关系时,我国学生和本族语者在连接词的选用上存在着不同的偏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学生对连接词认识不足,语体意识淡薄。
生物学;摘要;连接词;语料库;频率
一、引言
英文摘要是硕士论文中的关键部分。简短的摘要应浓缩全文,这就要求作者语言严谨、逻辑清晰、语义连贯、衔接自然。语篇的衔接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语法手段、词汇衔接、逻辑连接词及语用、语义上的含义等。与其他衔接手段相比,连接词是汉语与英语最显著的区别之一[1]。连接词本身具有明确的含义,通过连接性词语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还可以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2]。学者们把连接词表示的关系分为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四大类[3],每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一个连接词经常可以表示多种逻辑意义,因此,英语学习者使用连接词时常有手足无措之感。
连接词是一种描述话语单位之间关系的手段,它包括连词、副词和介词短语[4]。中外研究者对于学习者的连接词运用情况做过一些研究。Milton & Tsang用语料库的方法调查了香港学生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发现“与英语本族语者的书面文章相比,我们的学生中所有的逻辑连接词超用频率都很高”[5]。赵蔚彬指出“中国学生对某些连接词有滥用的现象,对逻辑连接词的掌握不够多样化,仅局限于少数常用的表达上”[6]。潘璠、冯跃进比较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文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之间的连接词的使用差别,指出“国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大多数连接词使用上都呈现出过少使用现象,但其中也有部分连接词的使用呈现出过多的现象”[7]。陈鹏证实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连接词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超本族语学生,达到了学术标准两倍以上[8]。先前的研究大多以普通英语作文为研究对象,而对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的英文写作探讨较少。本研究使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生物学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连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语料来源
收集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届至2014届研究生(以下称“学习者”)的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建立生物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语料库(以下简称BMAC)。从Science、Nature、Cell中筛选作者为本族语者的生物学论文,建立英语本族语者生物学论文摘要语料库(以下简称NSAC)。两个语料库的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语料库信息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证据,主要调查以下两个问题:
1.BMAC和NSAC两个语料库中连接词的使用频率有无差异。
2.在表达某种语义关系时,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使用连接词的情况是否有差异。选取“but”,结合其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所调查的连接词参考了Granger[9]调查的连接词表,并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确定了以and、because、but、for example、for instance、furthermore、however、in addition、in fact、hence、indeed、nevertheless、not only…but also、on the other hand、so、then、therefore、though、thus、while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借助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 5.0对上述20个连接词在BMAC和NSAC中逐一检索,获取其出现频数。
第二,对频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频率。
第三,利用卡方检验计算器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用来测试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四,处理数据并分析讨论。
三、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见表2、表3和表4。
表2 20个连接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每10万词)和排序
表3 连接词过多使用排序
表4 连接词偏少使用排序
(一)观察两个语料库中连接词使用的总体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在总体频率上,学习者使用连接词的频率高于本族语者。学习者每100 000词使用了2 771.2个连接词,而本族语者只使用了2 034.5个。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原因:第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要使用连接词,使学习者误认为只要在写作中使用足够的连接词就能使语篇连贯、逻辑清晰。第二,学习者并没有全面掌握英语写作知识,以为只有使用连接词才能达到语篇衔接,忽视了语义衔接和句法衔接等手段。第三,学习者为了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刻意将句子之间的语义或逻辑关系明白无误地标记出来。我们对学习者进行了访谈,学习者普遍认为,使用连接词可以使文章看起来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而且在写作过程中更有利于组织语篇。
(二)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学习者对某些连接词,如but、so、for example、not only…but also等使用频率过高。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单词都只适用于非正式文体的句间连接,较少出现在正式的学术论文中。“so”的使用频率高达315.4,在BMAC中位居第三。“not only…but also”在BMAC的使用频率是NSAC的10倍,“but”在BMAC中经常被重复使用。这些现象体现出学习者能够灵活运用的词汇数量有限。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英语学习者使用了用于正式文体的therefore,但在英语正式文体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还有thus、hence等,这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在BMAC中的使用频率远低于本族语者。这也反映了学习者对连接词的选用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学习者使用频率很高的连接词(如but、so、for example等)大多简单易学,口语化特征明显。从习得顺序来看,它们要先于hence、nevertheless、for instance等词,学习者倾向于使用最先习得的简单词汇。从表4可以看出,位居第一的偏少使用的连接词是and。这一特征可能是由于学习者受到了汉语的影响。英语表达合取关系的词语为and, 汉语中主要是“和”,英语的合取连接词只要求所连接各项的语法平行性,而“汉语的合取连词不仅要求所连接的两项在语法上是平行的,而且还有严格的词性和语言单位层级的限制”[10]。所以受到汉语中“和”的使用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学习者在可以使用and时往往会选择其他词汇或句法手段来表达。在偏少使用的连接词中,有两个是转折性连接词(however、nevertheless),这与Granger和Tyson的发现相符:“那些表转折意义(如however)以及使论述向前发展的连接词都有使用不足的迹象。”[11]
(三)BMAC 和 NSAC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连接词均为and, 这是由and本身所表达的语义所决定的。正如Quirk所说:“英语中的and是含义和用法最广的并列连词。”and的表层结构表现为并列,但结构深层却含有多种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例如因果、顺序、对比、强调、增补等,因此,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本族语者都会经常使用。位居第二的分别为but和however, 这两个连接词都是具有转折功能的连接词,这说明在表达“转折”这一具体语义时,学习者和本族语者有着不同的选择偏好,学习者倾向于使用but,而本族语者却倾向于however。观察BMAC语料库中的索引行,我们发现:95.9%的but被用于句首,连接上句并引出下文,语义关系较为简单,具备转折的功能。观察NSAC语料库,发现however一词92.1%也都是用于句首,用来表示转折。however是正式文体中常用来表示转折意义的连接词,而在非正式文体或口语中经常使用but来表达同样的意义。Biber曾指出,therefore带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而but则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12]。but在BMAC 中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在NSAC中出现的频率,表明中国学习者语体意识薄弱,在正式的文体中经常使用明显的带有口语化特征的词。这也表明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13]。
四、结语
本研究表明,中国生物学硕士研究生与本族语者在连接词的使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前者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连接词来达到衔接的目的;在表达具体语义时,中国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连接词时体现出浓厚的口语化特征。这种现象主要是学习者对连接词认识不足、语体意识淡薄和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等原因所造成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以下启示。
第一,英语教师应进行语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提高学生对特定连接词出现的语境的敏感性。
第二,英语教师应从语篇的角度对连接词进行分类,并向学生说明它们在构建语篇连接和连贯方面的作用。
第三,语料库作为一种常用工具,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应当适当使用语料库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和研究。
[1]朱永生.英语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02-103.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25-126.
[3]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226-227.
[4]Biber D,Johansson S,Leech G,Conrad S,Finegan E.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999:105-108.
[5]Milton J,Tsang E S C. A Corpus-based Study of Logical Connectors in EFL Students Writing: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G]//Pemberton R,Sang E S C T .Studies in Lexis.Hong Kong: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guage Centre,1993:215-246.
[6]赵蔚彬.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逻辑连接词使用量化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2003(2):72-77.
[7] 潘璠,冯跃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调查[J] .现代外语,2004 (2):157-162.
[8]陈鹏.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连接词使用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0(6):28-33.
[9]Granger S.The Learner Corpus: A Revolution in Applied Linguistic[J].English Today,1994(10):25-29.
[10]吴静,石毓智.英汉并列结构的语法共性与个性[J].外语学刊,2005(3):51-59.
[11]Granger S,Tyson S.Connector Usage in the English Essay Writing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EFL Speakers of English[J].World English,1996(1):17-27.
[12]Biber D.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ing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34-140.
[13]徐捷.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连接词使用对比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2-147.
【责任编辑 郭庆林】
A Corpus Survey of the Conjunction Usage in the Abstract of the Dissertation for a Biology Master Degree
ZHANG Huan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If we mak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conjunction usage between the Biology Master Dissertation Abstract Corpus and Native Speaker Biology Dissertation Abstract Corpus, we can find many differences. (1)The total conjunction usage frequency of the learn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ative speakers; (2)The learners vary from the native speakers in the conjunction usage to express the same semantic meaning in their writing.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re are lack of the adequate knowledge of conjunction and stylistic awareness of the learners. The write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concerning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biology; abstract; conjunction; corpus; frequency
2015-02-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YY02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4-QN-555)
张欢(1984—),女,河南新乡人,教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H319
A
2095-7726(2015)10-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