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佟氏家族传说
——满族火锅的由来

2015-02-06佟生武口述弟子郎春涛整理

侨园 2015年4期
关键词:春牛大锅满族

文 / 佟生武 口述 弟子郎春涛 整理

佟氏家族传说
——满族火锅的由来

文 / 佟生武 口述 弟子郎春涛 整理

编者按:罕王武学研究会会长、罕王门掌门人佟生武先生自幼随爷爷练习罕王门武功,闲暇之余最爱听爷爷讲故事,故事均与罕王门和佟氏家族有关,自金代至明清到民国、抗战时期。此文根据佟掌门叙述整理后与大家分享。

在师父小的时候,家有一口大锅,和别的锅不一样,特别的大,而且上面铸有文字:达春牛禄。这就是满族火锅。

相传最早的火锅就是满族人发明的。当时两军对阵,说好了几时开战,这时做饭的就来了,大锅排开。在战场上还给你炒两个菜?有荤有素的?哪有那好事,那么多人,时间那么紧,况且战事瞬息万变也不可能带那么多用具和食材。当时1个牛录就1口大锅,10口大锅就是10个牛录,看锅就能算出参战人数。架上大锅,点上火添上水,这锅里放什么可就有说法了,这是代表一个牛录的实力,有实力的就杀猪、宰羊、剥牛,皮一剥,连骨头带肉切成大块往里边放,熟的标准就是用刀能插起来就行。第二天对阵开战,头一天晚上就开始煮,咕嘟咕嘟,第二天早上吃了好上战场。当时大锅里面除了有肉还有粮食,根据自己所带的粮食种类不同,放的东西也不一样,有放黄豆的、放玉米的、放高梁米的、放花生的,总之有什么都可以往里边放,再放上盐,还有一些提味儿的辅料,反正海参、人参是不能有,估计有党参就不错了,以此来犒赏将士、鼓舞斗志。估计和现在公司开业或开工的第一顿饭意义差不多,今天放开了随便吃。

大家看着这咕嘟嘟冒泡的美食,闻着香味儿,口水就要流下来了。边上还有一口大酒缸,里面盛满了酒,名为得胜酒,起码能装十几担水的那种,旁边挂个大水瓢,地下也放着一些葫芦头、葫芦瓢,漏勺也有,按现在说就是公用的餐具,随便吃,随便造,猪肉也有,牛肉也有。当时每个人都随身绑个葫芦瓢当饭盒,随身一把短刀用来吃肉,用刀插起一块肉,拿着葫芦瓢到锅里轻捞慢起,舀子沉底,捞上来主食、大白菜、土豆,基本都是一些方便携带的时令菜蔬之类的。肉都炖得烂烂的,香气扑鼻,汤里都翻腾着油花子,按现在说法都熬成高汤了,特别有营养。谁上来了就先吃,酒足饭饱后,喝一瓢得胜酒(估计当时也没什么假酒,所以大家都畅饮),彼此争抢着打头阵立 大功。

当时打仗是一个牛录一个牛录的排开,就是一条线开始战斗,通常达春牛录都是勇往直前的。这里再提一下镔铁鹰嘴钩刀,此刀一般时候不用,是对付高手用的,平时就用其他兵器,遇到对手分不出胜负了,那就得钩刀上阵,基本上一招致胜。就这样,满洲的将士们,吃着大铁锅里的肉、粮、菜等大杂烩,喝着得胜酒一路拼杀,冲锋陷阵就到了北京。江山也坐下了,太多的珍馐美食都吃腻了,吃什么呢,于是突然想起了在战场上吃的大铁锅里的美食。那汤肥美啊,那肉香啊,那菜、那里面的粮食还热乎,哎呀,越想越馋,越想越觉得好吃,越想就越着急,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怎么能整点呢,找不到大锅了,于是整了个小锅,也是放上水,该放肉放肉,该放骨头放骨头,想吃啥放点啥,一尝,嗯嗯……就是这个味儿,边吃边喝,吃饱喝足了还可以切磋武艺,饿了接着吃喝,里面的东西还是热的,非常高兴,可以说是吃得酣畅淋漓。

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慈禧太后时期,她也听到这道美食,于是说你们把战场那个大锅那个饭给我做出来尝尝。太后吃可不能那么大的锅啊,还得热乎,总不能在宫里整个烧柴架起来煮啊,端着也不方便。于是后来就改良成了小铜锅,该下什么下什么,慢慢也就变成了现在大家都喜爱的各色火锅了。

这正是:战场果腹奔前方,锅内有猪或牛羊,杂粮菜蔬乱搭配,创得火锅美名扬。

侨园

猜你喜欢

春牛大锅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粤北“舞春牛”文化保护的路径
常忆故乡打春牛
春牛图(年画)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外星人!快到大锅里来
春日物语
超级“大锅”FAST 正式开启“天眼”模式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