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皇帝龙袍中的文化密码

2015-02-06

红土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常服龙袍内务府

清朝皇帝龙袍中的文化密码

一提到龙袍,大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殊不知,龙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皇帝服装的分类多与穿着

故宫博物馆的清代服饰专家房宏俊认为,目前大众中普遍存在对皇帝服饰的误读,这当然与影视剧作者对清代服制的不了解有关,但也有研究机构对大众的宣传过少的因素。据房宏俊介绍,清代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几大类。其中礼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种外褂)和衮服(既可与朝袍套穿,也可与龙袍和常服袍一起穿的衣服);吉服包括衮服、龙袍;常服则是介于礼服和便服之间的一种服装;外出或打猎穿行服;雨雪天穿雨服。可见,人们平时常说的“龙袍”,其实只是作为皇帝吉服中的一个门类而已,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而观众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黄袍,更多的是属于常服或便服这一种类。

在清代皇帝的几大类服装中,朝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根据不同的季节,又有四季适用的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颜色也并不是只有人们普遍认为的明黄色一种,而是有明黄、红、蓝和月白(浅蓝)四种颜色。按清朝《大清会典》规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黄”,还用于御殿朝贺及地坛祭地、先农坛和祭太庙等场合。至于其他颜色朝服的穿用,则在祭天和天坛祈谷时用蓝色,日坛朝日用红色,月坛夕月时用月白色。

此外,朝袍的基本款式是上衣、下裳相连的长袍相配而成,通身绣34条金龙,两袖各绣一条金龙,披领绣二条金龙。另配箭袖和披领,二者是清代朝服的显著特色。此外清代服饰制度还规定,穿不同的服装,要与不同的冠帽如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相应,且腰间都要系相应的腰“带”。

龙袍的制作与保管

据清宫资料,制作一件朝袍须要依礼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题由内务府画师绘制重彩工笔小样,交总管太监呈皇帝御览,或经内务府大臣直接审阅后连同批准件送发江宁(南京)、苏州、杭州三处织造司分织。江宁织造司服装的有御用彩织锦缎,苏州织造的有绫、绸、锦缎、纱、罗、缂丝、刺绣,杭州织造处织造的有御用袍服、丝绫、杭绸等。

据悉,三处织造织成匹料后再送交裁作、绣作、衣作、刺绣由如意馆画工涉及彩色小样,经审后,按成品尺寸放大着交内务府和江南织造衙门所属的绣作进行生产。完成后陆路进京,如后宫所用则经水运进京。其间用绣工近500人,秀金工40余人,画样过粉10余人,合计近千人。如由一人刺绣则要用2年零5个月才能完工。在此期间,穿衣人的体态甚至已发生了变化,聪明的工匠于是在织造阶段就在面料边缘留下了足够的改动空间。

据记载,皇帝一天之中多次更换服饰,有时一天内要更换两三次。清宫内有专门的衣服库,存放皇帝的袍褂和服饰,又设有尚衣监管理皇帝平日常用的服和冠,还有一大群随时侍候皇帝更换衣服的太监们。

(摘自《深圳商报》)

猜你喜欢

常服龙袍内务府
宋代服饰“褙子”的形制及其功能考释
传承传统美食,匠心守护美味——龙袍蟹黄汤包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以衣载道·修身明德:中小学校服的价值省思与未来趋向
清帝服饰分类述略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1907年晚清学堂服制考
清季户部筹拨内务府经费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乾隆皇帝的荷包》
花田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