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法治信仰 维护公平正义
2015-02-06孟祥刚
●孟祥刚
坚守法治信仰 维护公平正义
●孟祥刚
如何才能使“燃灯者”邹碧华身上所蕴含的正能量,在每一位法官的心间不断传递?究其根本,唯有汲取邹碧华精神的核心养分,坚守法治信仰,在改革之路砥砺前行,知行合一,忠诚履职,清正廉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官当如邹碧华”,折射出邹碧华本人对法官形象的塑造,更传递出邹碧华精神对夯筑法官职业的引领和昭示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使“燃灯者”邹碧华身上所蕴含的正能量,在每一位法官的心间不断传递,支撑着这些法治的守护者向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砥砺前行?笔者认为,唯有汲取邹碧华精神的核心养分,坚守法治信仰,在改革之路砥砺前行,知行合一,忠诚履职,清正廉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坚守法治信仰
法官是具有独特精神禀赋的职业,其独特之处来自司法的被动属性和法律的规则意识。唯有在精神上真正建立信仰和良知,才能彻底摒弃传统社会中对法律规则的变通、迂回之道,带头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邹碧华曾说过:“当我们把信仰看作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为信仰去付出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正是这种独特的法律人的精神禀赋曾指引着邹碧华法官公正处理了一系列大案要案,蜚声业界。在邹碧华审理的某外资银行与我国某对外贸易公司的贸易纠纷中,他综合运用民法理论,结合《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的规定,成功解决了托收法律关系中复代理的认定问题,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赞誉,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之际发挥了法治的积极作用。邹碧华参与审理或指导审理的券商破产、老鼠仓案、社保基金及丙肝群体性纠纷等一批大要案,无不展示着他的法治信仰和法律智慧。当上海社保基金追索38亿元陷入僵局时,邹碧华法官提出“先予执行”的破解方案,就是在法治信仰和司法良知的推动下合理运用法律规则形成的可贵创新。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战略新布局,人民法院面临着前所未所的挑战,也担负着史无前例的重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要像邹碧华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胸怀大局、忠诚履职、勤勉敬业。学习邹碧华精神,就应以坚定的法治信仰,重塑法官司法良知,维护公平正义,夯筑法官职业,点亮理想之光。作为新形势下的人民法官,我们应当像邹碧华一样,以“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把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履行好司法的神圣职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唯此,才能最终达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要求。
二、坚定司法改革
怀着法治中国的坚定信念,邹碧华殚精竭虑,勇往直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坚守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面对这重重利益的篱笆,改革者该何去何从?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不仅涉及人员重新调整,而且涉及审判权力与人财物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内有阻力外有压力,改革困难重重。一个法院需要多少法官才能完成办案任务?参照国外“案件权重”计算法,独创“案件权重系数”,根据审理天数、笔录页数、庭审时间、文书字数计算出案件一般权重系数,比国外更先进一步,针对特殊类型案件再设计“固定权重系数”,针对案件特殊因素设计“浮动权重系数”,科学计算完成全部办案任务所需耗费的工作量。扣除休假、开会、培训时间,匡算出每名法官一年的有效办案时间,计算出法官员额数量。法官比例压缩到33%,怎么改?如何公开、公正地将优秀法官选入到员额中来?既不能推倒重来,也不能论资排辈、搞“一刀切”,按照考虑历史、把握现状、放眼未来发展的原则,立足“攻城”,首先“攻心”。“哪有把船划到江心就弃桨投江的道理?”“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这是邹碧华的回答,也是一个改革者应有的气度胸怀和责任担当。改革的第一次突破都有一个思想准备、形成共识的过程,都有一个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勇于担当。如果说之前改革尚在“浅水区”,那下一步将不折不扣地进入“深水区”,需要“涉险滩”,每前进一步都很不容易。向邹碧华学习,做科学谋划、敢于担当的改革者。面对这样一场“硬仗”,我们应当从邹碧华手中接过冲锋的号角,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定力,保持改革的勇气和胆识,积极参与改革,把自身利益放到大局中去考虑,理性对待进退得失,以实际行动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助力改革,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注重知行合一
邹碧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知行合一的榜样和典范。作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他担任法官22年来,主持审理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赖。他说:“法官不应该是冰冷的法律适用机器,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我们要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让司法过程充满亲和力,这样有助于提高群众对司法信心,并推动法治信仰的形成。”在工作之余,他仍不懈怠,持之以恒地学习钻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代表作《要件审判九步法》被许多一线法官评价为“逻辑清晰、思路严密,审判时按图索骥,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学习邹碧华精神,将知行合一融入司法工作的方方面面,一要学习他博学笃志、以知促行,孜孜不倦地求学、求进,用邹碧华勤学苦练的精神鞭策自己奋斗不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要给自己“充电”,以提升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二要重在实践,以行验知。在实践中,始终贯彻司法为民和司法公正的指导方向,以热心、耐心、细心和诚心,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和当事人。既要注重实体和程序公正,实现个案的实质正义,又要更加注重社会效果,将关爱、理解等人文精神融入司法过程,真正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对待群众,善于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如此,在解释法律、处理问题之时,法治就从纸上走进了实践中,知行合一得到了有机结合。三要坚持知行合一,做邹碧华式的专业型法官。专业化是每一位法官终其一生追求的理想,也是众多司法体制改革举措背后的行为原动力。要在找准职业定位的基础上,深入理论探索与运用,积极实践与反思,知行合一,苦修内功,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司法素养。
四、忠实履行职责
邹碧华推行法官员额制,独创一套“案件权重系数”;建起法院“小总机”,安排专人接听,建立了12368热线电话雏形……“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邹碧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勤政务实”、“忠诚履职”的思想内涵。他说:“坚持用理想和激情去影响下属,引导大家不抱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工作,手头工作做好了,就是推进法治进步。为事业注入理想,就会产生持久而强大的热情,会对下属产生影响力。”
作为法官,既要讲法律原则,又要化解矛盾,这就需要保持同理心,将心比心,倾注人文关怀。在沃根生诉物业公司案件中,邹碧华果断认定,判决本身没有问题,但不能再让60岁的老人为亡故母亲奔波了!“法官除了会审案子,一定要善待信访人,善待他们等于善待自己,我们都是有父母的人。”邹碧华亲自去现场查看,并多方联系街道、电力、消防等相关部门,认真分析火灾原因,协调修缮阁楼,问题得以根本解决,老人也感动得口服心服。面对首例未成年人状告亲生父母案,邹碧华带领立案庭和少审庭法官,认真研究法律依据,果断立案,迅速审结,为患白血病、生命垂危的孩子争取了宝贵的救治费用和时间。学习和践行邹碧华精神,就要敢于担当,珍惜法官职业所承载的责任与道义,勤勤恳恳,以实干说话,交出优秀答卷。当前,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大量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不断涌入法院。部分案件历经时间长、法律关系复杂、取证难度大,当事人对立情绪重,矛盾化解难度高,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涉诉上访。作为新时代人民法官,应做到“当如邹碧华”。不仅当如他信念坚定、心怀群众、业务精湛、慷慨无私,更当如他勇于担当、忠实履行职责,将法治理想贯彻到审判工作的点滴之中。要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严格司法,坚守法律底线,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保持清正廉洁
邹碧华同志清正廉洁、公正司法,一生追求“当一名有良知的法官”,依法公正审理了上海社保基金追索案、北方证券破产案等一大批全国瞩目的重大疑难案件,其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周强院长要求,要像邹碧华那样始终恪守法官职业道德,保持司法廉洁,以崇高的思想品格和过硬的司法作风,树立起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邹碧华精神有效回应了当今社会对公平正义、司法为民和人民法官的期盼。通过大力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可以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一个新的标杆,为全体法官指明努力的方向,忠实履行自身职责,坚守法治精神,争做邹碧华式的好干部、好法官。能力也好、业务也罢,若不能做到司法廉洁,终究也似镜中花、水中月,无法形成牢固的法官职业状态。在审判工作中,要依法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同时,更需要法官的严格自律和廉洁司法。因此,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热心接待当事人,耐心倾听诉求,细心审判案件,诚心解决问题,像邹碧华那样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自觉自愿地做人民的勤务员。引导当事人算好亲情账、信誉账、时间账、经济账、风险账,尽可能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要深化司法廉洁教育,严格遵守“五个严禁”等铁规禁令,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以实际行动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官队伍。
一灯如豆,星火燎原,一楫击水,千帆竞渡。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我们应当以邹碧华法官为榜样,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校: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