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的山水画

2015-02-06傅永和

艺苑 2014年6期
关键词:鉴赏

傅永和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入闽和古田会议50周年,郭功森、王雷庭、林发述、林元康、陈锡铭、阮章霖、刘爱珠等七人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技法,充分利用具有多种色彩的寿山高山石创作了表现闽西革命历史遗址的组雕《红色闽西》,该组雕由《古田会址》、《长汀长岭寨》、《龙岩新邱厝》、《福音医院休养所》、《才溪模范乡》、《蛟洋文昌阁》、《上杭临江楼》等七部分组成,该组雕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关键词】 福建博物院;寿山石组雕《红色闽西》;鉴赏

寿山石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工艺雕刻石种,因产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寿山村、宦溪镇峨嵋村和日溪乡汶洋村、党洋村范围内约200多平方公里的群山之中而得名。根据岩石矿物学分析,寿山石的主要成分为地开石和叶蜡石,属于史前晚侏罗纪时期火山运动的成岩。

我国人民对于寿山石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1954年福州仓山桃花山发掘的南朝墓葬中的寿山石雕“卧猪”和1965年福州北郊二凤山发掘的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雕“卧猪”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寿山石雕制品。

中国人历来对玉石有着独特的偏爱。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焉”。在他看来,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品性和象征。《五经通义》诠释道:“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这样说来,所谓“仁、义、礼、智、信”五德,玉都具备了,所以《诗经》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记载。以物譬人,故而“古之君子必佩玉”。我国有悠久绵长的用玉史。虽然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福建玉石开发较晚,寿山石的发现和利用也偏晚,但是寿山石不仅具有玉的温润剔透特点,还有着其他玉石没有的色彩多变、加工方便的优点。这是寿山石在明、清两代超过传统的玉石成为中国人案头新宠的主要原因。

寿山石石质温润细腻、通灵剔透,本身就是观赏的珍品,再加上石雕艺术家的精妙构思和独具匠心的设计加工,更是增添了其艺术人文价值。寿山石雕这种刻石艺术不但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涌现了许多传世名作,还以贡品的形式为明、清两代皇室所收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寿山石雕的创作主题较为单一,大量以政治题材的主题作品纷纷涌现。这时期许多卓有成就的老、中、青艺人们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设计小组,对共同的题材进行集体创作。加之由于当时对寿山石资源的合理开采,以及对寿山石雕刻艺术的深入研究,寿山石雕刻突破了以往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仙佛鬼怪”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模式,产生了“红色组雕”这种反映近现代历史时期特色的雕刻新形式。

1978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入闽暨古田会议50周年,福建雕刻厂决定由郭功森、王雷庭、林发述、林元康、陈锡铭、阮章霖、刘爱珠等七人组成创作组。七人创作组呕心沥血、煞费思量地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技法,在七块约40公分宽、25公分高、20公分厚,有多种色彩的高山石上创作了表现闽西革命历史遗址的组雕《红色闽西》。《红色闽西》由《古田会址》、《长汀长岭寨》、《龙岩新邱厝》、《福音医院休养所》、《才溪模范乡》、《蛟洋文昌阁》、《上杭临江楼》等七部分组成。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深入闽西体验生活,他们集体创作,精心设计,用心雕琢,历时经年,这组雄伟秀丽的以闽西革命历史遗址组成的革命圣地题材作品才得以面世,被喻为“立体的山水画”。这在当时是一组形式特殊、题材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寿山石雕作品。

作品《古田会址》(图1),创作者郭功森(1921-2004),福建省福州市后屿村人,擅长寿山石雕。13岁从师学艺,虽师出“东门派”,但不拘泥于狭隘的门户之见,勇于创新。他擅长人物圆雕及钮雕,为当代寿山石雕刻艺术一代宗师,以擅刻山水、花鸟闻名于世。20世纪50年代,郭功森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间艺人进修班深造,历任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州市工艺美术实验工坊主任、福州雕刻总厂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作品有《斯大林胸像》、《黛玉与宝玉》、《武夷风光》、《红军过雪山》、《古田会址》、《竹林七贤》、《九鲤连环卣》等,编著有《寿山石雕浅谈》、《林清卿薄意艺术》。197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早在20世纪60年代郭功森就提出“传统的寿山石雕与现代美术融合”的思想。他在这一领域中一直摸索、实践。作品《古田会址》,就是他实践的成果。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家祠堂,此祠堂始建于清末,为砖木结构建筑。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此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并且通过了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郭功森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古田精神流芳百世的主题。

这件寿山石雕作品,借助寿山石的天然的色彩来表现会址建筑,使之栩栩如生,表达出了一种革命的毅力和意志。其背景山体的雕刻,运用绘画技法中的“大斧劈”、“小斧劈”的技法,山体方中带圆,如斧之劈石,苍劲磅礴,浑厚雄壮。正如郭功森所说,山水雕刻中,应先雕树,即行话所说“树必先立”。树要阴阳向背,树枝姿态要曲折适当,恰到好处。在作品中,茂密的林木环抱着古田会址,树干有粗有细,有断有续,互相穿插,疏密相间,很好地表现了作品整体的构图布局及其投影效果。作品前面的青松和腊梅既点明了季节,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古田会议万古长青的主题,寓意深远。

作品《长汀长岭寨》(图2),创作者王雷庭(1919-1983),号依媄,福建省福州市象园雁塔村人。12岁跟随叔父王则枝学习木刻技术,后改业寿山石雕,得林清卿指导,为现代西门派薄意艺术代表。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薄意雕刻,兼工金石篆刻。他创作的《东方红组雕》在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扬。王雷庭晚年尤精于薄意与浮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不同的刀法表现现代新题材作品。

长汀的长岭寨又名胜华山,是长汀城城南的屏障。1929年3月,由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团在这里取得了首次入闽的重大胜利,极大地推动了闽西根据地建设。作品选择了一块巧色长形高山石,取立式,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刀法圆熟,层次分明。作品表现出长岭寨主峰的险峻,云雾缭绕、树木随风摇曳,向人们诉说着一个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故事。

作品《龙岩新邱厝》(图3),创作者林发述(1929-),福建省福州市后屿村人。16岁跟随寿山石雕东门派大师林友竹学艺,学习石雕艺术。他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老教授学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高级会员、福州市寿山石研究会会员。他自幼喜爱绘画、雕刻,既虚心好学又善博采众家之长,师而不泥,入古而能出新。

龙岩新邱厝建于明末,清光绪十四年重修。毛泽东同志与夫人贺子珍曾居住于此处。作品按中轴线依次表现了灰坪、大门、天井、正厅、后厅等新邱厝建筑。其造型注重点、线、面的结合, 充分运用布局形象的运动体态, 使之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作品诙谐自然、新意迭出、神韵毕现、讲求对比、手法洗练。它自然地将写意画手法运用于寿山石雕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画意而韵味无穷。

作品《福音医院休养所》(图4),创作者林元康(1925-),别名依坤,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后屿村人。师从名家林友竹、周宝庭、郭功森,擅长人物、山水圆雕,1956年,他创作的《拾麦穗》获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展“二等奖”; 1975年他参加《长征组雕》创作,任组长,并完成其中《巧渡金沙江》部分,得到高度赞赏。1985年,他的作品《铁拐李》获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大赛“优秀创作奖”;1987年,《武夷山水》获福建省二轻厅“优秀作品奖”。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

林元康表现革命圣地的山水作品独树一帜,充溢着熟练的技巧、深厚的功力及真挚的情感,他创作的《福音医院休养所》,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爱国情怀,艺术手法处理简洁,构图饱满。福音医院是中央红色医院前身,1932年10月,毛泽东带一个警卫班从江西宁都来到福建汀州养病,住在风景秀丽的卧龙山南麓汀州福音医院休养所,毛泽东一面养病,一面进行社会调查。作者亲赴长汀深入生活,以刀代笔,充分把握作品主体整体感的同时,对细节部分的细致刻画充満神韵,如屋后草木繁茂、萝藤倒挂的卧龙山,“山上有巨松万挺,皆三百年间物”。

作品《蛟洋文昌阁》(图5),创作者阮章霖(1943-),别名章林,福建省福州市前屿村人,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55年参加工作,师从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宝庭、林寿煁。擅长人物、花鸟、古兽、印钮及博古链条、器皿雕刻。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特级名艺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及寿山石研究会会员。曾任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作品有《福寿连环瓶》、《十宝石章》、《鸟鸣花争艳》等。

擅长人物、花鸟、古兽、印钮及博古器皿雕刻的阮章霖,以雕工细腻、刀法浑厚、构思独特创作了《蛟洋文昌阁》。1929年7月中旬,毛泽东等人前往上杭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之后,闽西呈现出一派“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作品巧妙地对寿山石天然色彩与质地进行利用处理, 从块、层、点入手,根椐题材主题的需要,着手形象布局,用透视学、圆雕技法处理, 突出了主体建筑,作品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

作品《才溪模范乡》(图6),创作者陈锡铭(1942-),褔建省古田大桥乡人,专长寿山石雕刻。他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陈子奋、陈敬祥,擅刻马,工篆刻。曾任福州雕刻总厂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有《寿山石赏识》等书。

毛泽东同志曾三到才溪,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陈锡铭创作的《才溪模范乡》巧妙地利用寿山石的多种天然色泽,依石造型,视野宽广,因材施艺,表现自然风物和反映创作主题,群山起伏相连,山峦叠障,错落有致,重现了当年才溪乡的风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原理,把才溪乡调查会址与光荣亭拉在一个构图上,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

作品《上杭临江楼》(图7),创作者刘爱珠(1948-),1967年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雕塑专业。其寿山石雕师从薄意艺术大师王雷庭,并得雕刻艺术大师林寿糂指导。他擅长圆雕,浮雕与薄意雕刻。作品《有鱼乐》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新设计奖。出版有寿山石雕专集《刘爱珠雕刻艺术》。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1978年,在从事石雕艺术的第二个年头,刘爱珠作为当时年纪最轻、艺龄最短的创作人员加入了郭功森、王雷庭、林发述等人领头的《红色闽西》组雕七人创作小组,并创作了组雕之一《上杭临江楼》。她把中国画中的意境,尝试用现代雕塑思维去诠释作品的思想和情感,赋石头以新的生命和灵魂。她用高浮雕、浅浮雕、透雕的手法,使作品独具韵味与意境, 也使得传于古法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具有时代气息,使观赏者心灵产生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红色闽西》组雕既是一组具历史意义的整体组雕作品,又是诸位大师集体创作的结晶,作品现收藏于福建博物院。它用1500多年历史的寿山石雕刻艺术,重塑了当年红军在闽西的艰辛历程,同时也为寿山石雕文化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寿山石志[B].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

[2]余斯伟.寿山石话[M].福州:海风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鉴赏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领悟劳动之美 ,走进美术鉴赏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