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妇女”培训教育

2015-02-06赵升云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10期
关键词:妇女子女家庭

赵升云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队伍不断壮大,农村“留守妇女”逐渐成为一个新型群体,她们是目前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然而,这个群体在生活和生产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新时期“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

1.劳动强度较大、生存能力差

丈夫外出务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主要劳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她们既要从事生产劳动,还要料理家务,更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洗衣做饭、喂养鸡鸭等烦琐的家务事,全都落在这些“娘子军”身上。超强度的体能透支、多角色的扮演预示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使她们身心疲惫不堪,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且也束缚了她们自身发展的空间。再加上其文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她们当中绝大多数没有生产发展技能,只能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收入低下。

2.受教育程度偏低,教育子女力不从心

父亲的缺位使孩子不能享受应有的父爱,照顾孩子吃饭穿衣、上学读书就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由于“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田间劳动,又要照顾一家老小,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子女的关注只能停留在温饱上,即使有点空闲,终因文化程度低(“留守妇女”大多是初中毕业),在子女学习和教育问题上也不能给予太多的指导,充其量只能督促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教育子女方式上也比较粗暴简单,孩子成绩一旦不好,就会训斥打骂,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上产生厌倦情绪,逃学上网,不能继续学业,半途而废,更有甚者成了问题少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麻烦。

3.文化生活单一,精神空虚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文体娱乐场所、设施等较为匮乏,“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再加上其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眼界较为狭窄,她们大多把闲暇时间花费在搓麻将、打纸牌或与其他妇女东拉西扯上,不会主动去看书、读报,参加健身运动,提高自身素质,所以她们思想比较浅薄,精神较为空虚。

4.精神压力大,安全感下降

丈夫长期在外,“留守妇女”里里外外都得兼顾,再加上丈夫长期不在身边,她们要承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由于夫妻长期分居,交流减少,即使打电话,交谈的内容也主要涉及老人和孩子,夫妻情感话题很少谈起,夫妻之间往往会出现陌生、隔阂甚至猜疑情况。又因丈夫在外接触到了城市现代化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其生活习惯、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影响,而妻子又处于农村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见识短浅,因此他们的婚姻很容易出现危机。所以“留守妇女”们十分担心丈夫在外打工染上不良习气,喜新厌旧,这会成为她们最大的心病。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培训教育策略

1.淡化“体力型”劳动者的角色,广泛开展技能培训

关爱“留守妇女”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引导“留守妇女”摆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帮助“留守妇女”增强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紧迫感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克服依赖心理,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半边天”。这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制定并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和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轻“留守妇女”的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班,鼓励她们积极参加种植、养殖及果树栽培、缝纫等培训,了解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家禽养殖、食用菌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家教能力的培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它不仅给予孩子先天的遗传素质,而且还提供给孩子后天发育的第一环境和条件。对于留守家庭来说,母亲就成了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所以提高“留守妇女”的自身素质势在必行。

①加强“留守妇女”思想道德教育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父母要想教育好子女,首先要“身正”。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往今来,多少优秀人物在父母潜移默化下,养成了诚实善良、勤奋刻苦、坚强勇敢的优秀品质,他们的父母不一定富有或学问高深,但父母用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乐观向上等行为和品质切实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养成。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温和的性情和宽容的心态能为孩子营造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会具备很多优良的品质。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打理,这样的家庭仍然是舒适的、幸福的——母亲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而作为承担着家庭教育重任的“留守妇女”,必须提高自身品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身正正人的思想,为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做表率。

②加强留守妇女的家教培训

乡镇家长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明确家长职责,更新农村家庭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促使“留守妇女”把握机会,主动学习,真正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对孩子的品德发展程度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孩子真正体味到亲情的温暖。同时敦促留守母亲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主动加强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技巧,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做到有备无患、防微杜渐。

3.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自助能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愈精神空虚的灵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减轻思想压力的妙药。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文化部门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培养乡土文化队伍,弘扬文明新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使广大农村家庭特别是“留守妇女”家庭成员充满活力,家庭关系更加和谐,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健全完善村级妇女组织,开展互助活动,从“留守妇女”中挑选一些协调能力强、乐于助人的热心人,帮助问题妇女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倾听妇女群众的心声,舒缓她们的心理压力。相同的处境,共同的感受,让她们在生产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照,安全上互相守望,精神上互相慰藉。要营造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让她们不再感到孤单无助,真切体会到“大家”的温暖。

4.挖掘自身潜力,弘扬“四自”精神

①唤醒自我意识,独立自主

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中要激发“留守妇女”自觉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使她们充分认识自我价值,认可自己在家庭中的贡献,如干农活、做家务、照顾老人、教育孩子等所付出劳动的价值,相信自己和男人一样有思想、有能力、有才干,摆脱依附丈夫的被动局面。相关社会组织机构也要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教育他们守法纪、讲诚信、知荣辱,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②普及法律知识,加大维权力度

针对目前“留守妇女”遇到的婚姻问题,社会各界要积极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教育妇女们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村镇妇女机构要及时发现问题家庭并介入有离婚倾向的家庭,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积极促进家庭和谐。

③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城市文化熏陶,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个别优秀的农民已具备了相应的创业能力。因此,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制定优惠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家庭的一系列问题,让“留守妇女”不再留守,夫妻双方在同地方实现就业。

总之,“留守妇女”问题已成为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严肃对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

(责编 赵 河)

猜你喜欢

妇女子女家庭
Tomb-sweeping Day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当代妇女的工作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教育子女陋习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