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镇现存《墨竹图》真伪辨析

2015-02-06刘萍

艺苑 2014年6期

刘萍

【摘要】 吴镇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被列为四家之一,不仅仅是缘于他的道德人品,同时也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在元代画坛具有独到之处。吴镇擅长山水画,其墨竹成就被他的山水画所掩,其实,他的墨竹,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也足以自成一家,因此他的伪作在市场上不断出现。笔者从时代风格、个人风格、钤印、题款的书写、墨竹的组织形态、笔墨的书写以及绢的质地等方面辨析现存的《墨竹图》,认为此幅作品为明代伪作,非吴镇的真迹。

【关键词】 吴镇;《墨竹图》;真伪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宋、元易祚初期,不少文人表现出了不肯俯就现实的抗争精神,但随着元政权的巩固和岁月的推移,他们与现实的紧张关系日趋缓和。他们有的应召入世;有的攀附权要;有的虽然不肯出仕元朝,但结交显贵、雅集聚会、诗画酬作、优游人生。真正能甘于寂寞、清贫守志的人很少,这其中堪称典型的,当属画家中的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其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他的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他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吴镇人不足20岁就开始学画,他年少时游历太湖,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知识,身边无处不在的真山真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吴镇在68岁的时候定居在嘉兴春波门外春波客舍,专门攻写墨竹。他还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在精严寺僧舍见面,心仪佛门。所以,他开始时自称“梅沙弥”,他还精书法,工诗文,存世的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元代四君子画,墨竹最盛,有名可考者,占元代画家的三分之二,他们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倡优。吴镇是元代画墨竹的名家,吴其贞评其《梅道人竹石图》道:“画法潇洒,有不经意处,正是入妙处也。”杨翰评其墨竹:“竹干笔笔圆润,叶笔笔飞动含风雨气,始知道人画竹为千古极则,诸家莫能出其模范也。”吴镇的墨竹不专求形似而重寄托,其墨竹比附以君子之德,并赋予画家本人的品性。

吴镇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被列为四家之一,不仅仅是缘于他的道德人品,同时也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在元代画坛有其独到之处。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的社会充满了浓郁的追名逐利的色彩。书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不但有商人纷纷从事书画经营买卖,文人们也开始接触书画买卖交易,同时处于下层的平民百姓偶尔也会有字画交易,这种现象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上是空前的。吴镇擅长山水画,其墨竹成就被他的山水画所掩盖。其实,他的墨竹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都足以自成一家,因此他的墨竹的伪作也在市场上不断出现。吴镇精于竹子的描绘,他早年师李衎,晚年专攻墨竹。他的墨竹师法宋代的文同,并成为文同之后又一大家。吴镇比较善于用墨,他的墨竹潇洒,是元人之首。他兼工墨花,亦能写真,他用竹来修饰他的画,画面饱满飘逸。笔者从时代风格、个人风格、钤印、题款的书写、墨竹的组织形态、笔墨的书写性格、绢的质地和包装、印色和墨气在绢上的沉淀、坡地和苔草的画法以及书法神韵等角度对现存的《墨竹图》进行辨析,发现它没有谢稚柳先生所说的“老辣苍茫的笔意”,因此认为它并非吴镇的原作,是有人为了利益的刻意模仿之作。

元代绘画的时代风格有一定的特征,它继承了晋唐和北宋的写实风格传统。元代绘画去除了南宋绘画浓郁的主观形式,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成了以文人画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表意性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就像董其昌在他的《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指出的一样: “元之能者虽多,然皆禀承宋法,稍加萧散耳。”在中国绘画史上人们所说的宋一般指北宋,南宋画风一般都会使用院体、院画等来表现。所以,我们可了解到元代的画风中充满了对北宋绘画风格的继承与发展。除此之外,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元代绘画和宋代绘画是相对立的,因为宋代绘画较多地反映客观真理,而元代绘画较多地反映主观精神。对于吴镇的个人风格而言,在师承上,他的画风深受董源、巨然的影响。董源并不是一个文人画家,因为他生活在江南,所以他为江南的山川创造了平淡天真的山水画的艺术画风。董源能够很好地表现山川的神韵,但他的这种神韵也是宋代以后的文人画家全力追求的。因为米芾,大家了解到董源、巨然的画风,他们两人才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推崇。除了董源、巨然而外,吴镇还继承了荆浩、李成、范宽等人的山水画风。当时的马远、夏圭是受大家排斥的,但是吴镇也学习了他们的画风,“马一脚、夏半边”的边角式构图在吴镇的早期作品里是常见的。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先生就曾经说:“元朝的画派中只有吴镇组合了极端不同的技法,容纳了当时画坛都排斥的南宋骨体。”可见,谢稚柳先生是十分认同吴镇的。在吴镇的画作中,不仅有其大胆和巧妙的构图所制造出的空间美,也有干湿结合和墨色分层的笔法美,更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这在他1338年所绘的《松泉图》、1334年所绘的《秋江渔隐图》以及《芦滩钓艇图》中表现的最为典型。可见,吴镇是一位取百家之长的艺术家,而在这幅《墨竹图》中见不到元代的时代风格,甚至连他的个人风格也见不到。

元代以前,作画大多不题款,自元代起,题画之风兴盛,书绘并工,诗书画融为一体,文人画兴起后,更是蔚为大观。此时的书论和画论基本都是以题跋的形式,画作和作者本人的审美情感紧密结合,这是元代书画理论的一大特色。现存《墨竹图》的题跋字偏油滑,画面上的竹偏秀弱,用笔均显肥厚,无梅花道人晚年用笔拙、重、沉的劲健之感。就这一点来说,笔者也认为,此幅《墨竹图》(图1)为明人仿作,其原因有三:第一,此卷所用的绢不可能在元代出现,最早也只能是明代早中期,因为元代绢不仅不如宋绢细密洁白,也比宋绢粗,而明代绢则较为稀薄,此幅《墨竹图》的绢也正好比较稀薄;第二,此卷上所书年款为“至正十八年”,而吴镇于至正十四年卒,与现实不符;第三,此卷的署款多为“梅道人”,而吴镇真迹的署款大多为“梅花道人”(此为鉴定界共识)。

除了前文所讲款署之错误外,仿作的竹和吴镇的竹子还有很大的不同,吴镇的墨竹比较讲究画面布局的严谨,他的竹子,竹干、竹枝、竹叶都是交错穿插的,而且错而不乱、清晰自然,他的笔墨精练到位,不会有多余之笔。而这幅伪作具有明代以后人们画竹的明显特点。与元人画的竹子相比,它比较轻浮,而且杂乱无章,石头的画法也显得比较单薄无力,缺少吴镇画风的沉雄之气。因为是摹仿,不是作画者自己的即兴之作,所以整篇里相同的字就如印章刻出来的一般,显得死板,没有气韵可言。这幅伪作虽是随意临摹的,无意之中却带有明显的明代书画的显著特点,其用笔侧锋居多,笔墨随意。虽然后面署吴镇的名款,但仍然是作画者本来的面目,与吴镇的真迹相比较,虽然外貌有一点相似,却一点也看不到吴镇画风的神韵。

笔者认为书画作品的大批剽窃,获利是他们最大的动机。从明至清以来,造假越来越专业化,很多作伪者的书画水平也是特别高的。他们也都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一些大家的入室弟子,对这些大家的绘画风格和作画习惯也了解得很透彻。他们常常专门造一家或同时造好几家。为了利益,他们对所伪造的画家透彻研究,钻研他们的绘画,这样给鉴藏者也增添了难度,对其产生的时期也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书画的作伪无论是在明代还是在当下逐渐成为一些人谋生的主要手段,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作伪高手也会逐渐被人们熟识。这样,如果收藏者对那些知名造假者有所了解的话,他们在日后的鉴藏中才会有所预防,其做出的判断才会更好。书画买卖交易的利益空间比其他门类要大很多,而且也比较风雅。通过字画买卖,一些人可以走入文人圈子,他们在这个圈子里可以结交到很多名士,这对他们获利有很大的帮助。吴镇对诗文和书法都比较精通,他的绘画题材大多是渔父、古木、竹石等等。他比较善画山水和梅花,山水学习董源、巨然而又有自己的风格,他用雄强的笔法加上丰富的墨法,给人一种苍茫沉郁、古厚淳朴之气息。吴镇的草书学习巩光,他的书法结合王羲之和怀素的长处而自成风貌。他的诗词风格简朴而富有真情,经常采用比兴手法倾诉胸臆,诗风和陶潜的比较接近,外表平淡而内在郁愤。吴镇的每幅画都会题上诗文,或行或草,笔墨酣畅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被时人称为“三绝”。吴镇的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正是因为他的画富含才情和智慧,所以不断地被人模仿、伪作。

参考文献: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清)吴其贞.书画记(卷六)[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清)吴历.墨井画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6]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7]张春记.谢稚柳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8]朱剑.澄怀观道:中国山水画精神[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杨翰.归石轩画谈[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