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绕德意志

2015-02-06秦方

椰城 2015年1期
关键词:故居马克思汽车

■秦方

梦绕德意志

■秦方

退休了,终于可以在家颐养天年了。但有一事始终萦绕在我心里头,有时搞得我彻夜难眠。我一辈子在组织里生活、工作,为党贡献自己的一生,心里一直有个心愿,找机会到德意志看看我们的祖师爷马克思。现在退休了,有时间还有精力,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夙愿了,和夫人一商量,立马得到夫人的响应,我们俩就到德国旅游去了。五月的欧洲,阳光灿烂,春意盎然;德国更是春光一片,风景独好;所到之处,感触颇多。

参观马克思故居

经过十几小时的空中飞行,我们来到德国的特里尔市,参观的第一站便是马克思故居。特里尔位于德国西部山区,莱茵河最长的支流漠泽河穿城而过,它建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它是德国莱茵普法茨州特里尔专区的首府,人口十几万。这里到处是雕塑、喷泉和古建筑,整座小城就如同一个露天的艺术博物馆。山城周围是树林密布的山峦,漠泽河沿岸是葱茏迷人的葡萄园,漠泽河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十分湿润的气候,使得特里尔成为德国优质葡萄的生产基地,这里出产的葡萄酒也是德国的最佳品牌之一,很多欧洲人来这里旅游,最看重的是这里的葡萄酒。当然更多的游客是慕名而来,朝拜心中的圣地——马克思故居。

早上,八时三十分,我们从酒店出发,驰上初莱本大街,街道上熙熙攘攘,鳞次栉比的酒店里到处是人,早市也相当的火爆,我们拐入距它不远的布吕肯大街时,明显感受到街道上的清冷、人员的稀少,甚至连街道上的装饰街灯也没有初莱本大街那样辉煌明亮。大约在九时,我们来到布吕肯大街10号,门牌号下有一铜制的马克思头像,铜像下的标牌上写着: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此。

这是一座灰白色的三层巴洛克式建筑楼房,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始建于1727年。1818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了这所房子,同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当年,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律师事务所。192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近10万帝国马克,从别人手中买下了这座当时已改为铁器店的马克思故居,之后将其改建成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故居被法西斯没收,文物被洗劫一空。直到1947年5月5日,马克思故居被辟为纪念馆开放,在1983年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时,当地政府重新设计整修,正式作为马克思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

我和夫人从导游那里拿了两张门票,怀着崇敬的心情,开始参观马克思的故居。马克思的家,同其他的历史遗迹一样,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文化景点。按下门铃我们进门去了,迎面便是一尊1.5米高的铜制镀金的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慈祥和蔼,双眼炯炯有神。门口正上方,赫然用中文写着:“禁止吸烟、禁止吃零食,请您注意外边的交通!”我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笑,便接过导游发给我们一台同声同译复读机,这机配有中英法德西五种语言,纪念馆全部内容介绍尽收其中,我带上耳麦调至中文档上,这复读机就是我参观纪念馆的讲解员。

马克思是犹太人,他在这里上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学习艺术史并参加各种学生活动,他对这里的学习不太满意,很快离开这里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并加入“博士俱乐部”。1842年在科隆担任《莱茵报》编辑,第二年该报被查封,他被迫迁居巴黎,在巴黎研究法国的共产主义,由于触及资产阶级的利益,又被驱逐出了巴黎。1845年2月,流亡到布鲁塞尔,在布鲁塞尔他开始与恩格斯合作,并建立了永久的友好合作关系。1849年又被资产阶级政府驱逐,他只好移居伦敦,在客居他乡的日子里,他完成了《哲学的贫穷》、《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等一大批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巨著。1883年3月14日,这颗思想之星、智慧之星陨落于雾都伦敦。从此,长眠于海格特公墓。

马克思的故居,共有三层:一楼主要是介绍马克思故居的历史变迁,这里有一个小客厅,中间摆放二十几张小木椅子,电视屏幕上不间断地播放马克思生平及战斗事迹影视资料。二楼主要是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追求共产主义革命实践活动的生平事迹。我上二楼参观,在很显眼的位置出现了毛泽东1939年题写的名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在这句名言的右面,有大量介绍当年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前苏联、古巴、越南、南斯拉夫国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图片。它的左面张贴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戴红五星的八角帽的大幅照片。在这间客厅的地板上,还镌刻一副当年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胜利的地图。看着地图,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全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英特耐尔一定要实现……”那雄壮豪迈的歌声,仿佛在我的耳畔飘扬回荡,让人心潮澎湃!三楼是我们最后参观的。这里是一个大厅,主要是陈列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书信、书稿等。展柜中陈列着英法中西班牙等二十八种文字的版本,在这里我看到许德珩老先生翻译马克思的最早的中文版《哲学之贫乏》,吴黎平、刘云泽1938年合译的中文版《法兰西内战》。我一路漫步,仔细观看,意外看见一本1937年由陕甘宁边区编辑印刷的《共产党宣言》,此书的右下角居然有周恩来同志批注“共产党员要学好《共产党宣言》”,我心里涌现一阵激动,共产党员从他宣誓入党那天起,就是要学到老干到老,直到生命终止。此时正是故居开放的时间,而我感觉每一层的展室人员稀少,显得有些冷清,我询问故居的工作人员,他说:“自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马克思故居的人气就骤然下降,现在来此参观的团队主要来自中国。”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充满自豪,当今世界,只有中国共产党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奔向共产主义……

我来到一楼大堂,看见工作台上有几本精制大红绸签字本,觉得有些好奇,我随手翻看了台上的留言薄,整个留言薄上,百分之九十的是中国汉字签写的,有一句写得随意却深刻的留言引起我的注意:“马克思啊,马克思,您把马克留在自己的国家,而把思想给了东方的中国。”我心里赞叹到,这位兄弟太有才了,不是企业家就是思想家。我今天来到马克思故居参观,终于圆了我多年的梦想,不论怎样也要说说心里话。我想了许久,写什么,最后在留言簿写上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马克思,你的徒孙,我,从遥远的东方中国来向你报到来了,你永远是我们的导师。”正当我在留言薄上留言时,有几名外国人用中文问我:“你是中国人吗?”是。”我回头一看,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他们说:我们是莫斯科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我们看到中国人,会肃然起敬,你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成功,举世瞩目;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失败了,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永远不会变。”听他们说这些话,我表示认可,并和他们热情握手。在我和他们告别时,他们非常兴奋地喊道:“祝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我情不自禁地向他们再次挥手告别……

马克思是伟大的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家,他的著作在今天仍然为世界人民所推崇。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搞了一次网上调查,请政界、商界、学术界及文艺界的知名人士投票,选举“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的得票遥遥领先,高居榜首,成为第一名。马克思的一生是求索真理的一生,也是历经艰辛的一生。他终其一生奋斗目标,不是个人的安乐与享受,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正是怀着这样的人生理想,在一路坎坷中,一往无前,最终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两大不朽贡献:一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一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站在马克思的铜像前,在无言的静默里,我双手合十,贴在心潮起伏不平的胸膛前,向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先驱者马克思三鞠躬。之后,我抓紧夫人的手,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作为共产党的一员,能“见到”它的创始人,这一生中没有什么遗憾了。离开雕像,我再次仰望纪念馆,心想,不论世界是怎样的风云变幻,无论马克思曾受到怎样的冷遇,历史终究是公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终究会在人类社会高高飘扬……

神奇的奔驰博物馆

“来到德国不看奔驰,就算没到过德国。”导游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引起了我们许多人的共鸣,但更多的是猜想好奇。德国是汽车王国,是世界名牌汽车生产最多的国家。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市有奔驰汽车、保时捷汽车,慕尼黑的宝马汽车,英戈尔施塔的奥迪汽车,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公司,这些品牌汽车在中国消费者中心,如雷贯耳,是以拥有这些品牌汽车为自豪。我是个伪车迷,经同伴再三游说,更重要的是我对汽车的爱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搞的汽车大展,我几乎没落下,场场必到,虽然买不起,但各类车模我可收藏许多,这次能到德国汽车王国,肯定少不了看奔驰车展了,也算了却我一个心愿。最终同意明天和同伴一起去参观奔驰汽车博物馆,领略大家之风。

早上,我们吃完早餐,接到通知,九时正去参观奔驰博物馆。大家拿上摄影机、照相机等行头出门了。出门一看,外面天地阴暗,灰蒙蒙的,太阳早已不见踪影,不知啥时候下起了小雪,满天飘着细柔的雪花,大家穿着棉衫披着大衣,在导游的招呼下依次上了大巴车,向奔驰博物馆进发。在大巴车里暖和了许多,许多同志脱下了棉衫、大衣,再看看车窗外,一路柔和的风景,没多久,雪似乎下得大起来,司机师傅刮雪快速刮起来,领队说:“今天是下雪了,鹅毛大雪,正如你们中国的民俗说‘贵人出门招风雨(雪)’。”说得大家一阵欢笑,心里暖洋洋的。

经过约一小时慢速行驶的路程,我们来到一个宽阔的广场旁边停车下车,我一下车就望见广场中央,有一幢与众不同的建筑耸立在那里。虽然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早已汇集了一层厚厚的雪迹,踩下足足有三公分厚,大雪把整幢大楼掩映在白色世界中。大楼、雪、阴天三者浑然一体,若不是大楼外那十几根白色强灯光的照射,突现大楼的奇特与神秘,仿佛来到天堂仙境。十万多块熠熠发光的金属板和玻璃条带组成的雕塑一般的外型,在五彩的灯光照耀下,犹如天外来客驾驶宇宙飞船天宫一号降落人间,让人充满幻想和神奇。这是一所经典的博物馆,这是一座奇妙的建筑物,这是每一位汽车爱好者的圣殿,这是每一位工业设计师一生必须要去的地方,被海外媒体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之一”,它就是最新的梅赛德斯·奔驰世界,于2006年5月20日正式向世界各地游人开放。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一楼大厅,不一会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部自动翻译讲解器,戴上耳机,调到中文机段,不用担心听不懂德语、英语介绍了。奔驰博物馆里的多种语言自主讲解器,每到一处都有自动变换语言讲解,不用聘请讲解员讲解,可自己选择参观,方便又实惠。

奔驰博物馆共有九层,参观者先乘电梯至九楼,再从九楼往下依次参观。我心里想:这东方与西方人的理念就是不一样,从上到下,随意游览,自由选择,充分尊重个性发挥。来到九楼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奔驰的几位开山派的头像。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世人称为“汽车鼻祖”。他出生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从小喜爱自然科学,靠修理手表得到一些零用钱,曾在机械厂当学徒,在制秤厂里成为“绘画者和设计者”,在桥梁建筑公司担任工长。本茨没有工场,没有资金,他的妻子就变卖了嫁妆和首饰支持他。经过几年的拼命工作,他一改再改汽车设计方案,组装发动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皇家摄影师比勒的资助,改进了四冲程发动机,终于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单缸发动机三轮汽车。第二位是戈特利伯·戴姆勒出生于德国绍恩多夫的一个手工业家庭,他曾任道依茨燃气发动机公司的工程师,他制造了戴姆勒卧式发动机,并改进制成立式发动机,为了庆祝妻子埃玛的43岁生日,他将立式发动机安装在马车上送给他妻子,世界上首辆马车式汽车诞生。这和本茨的专利汽车的问世难分先后。由此,他和本茨一起被誉为“汽车之父”。世界上著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就是以他俩人的名字命名的。我回头仔细地观看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汽车,与我们当今的汽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几乎没有可比性。几支钢管焊接起来贴上华丽的帆布,镶上一台发动机,背一个油箱,就是当年首台汽车了。但与当年的马车对比,它可是豪华的先进的“佼佼者”,它不用马匹拉着走,靠烧汽油产生动力,大大提高了行进速度,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大奇迹,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我按着年代顺序游览奔驰汽车的历史,参观各种主题馆,来到五楼参观一个收藏馆,我发现这个收藏馆尽是收藏世界名人使用过的各款式奔驰汽车:有英国女王、罗马教皇、日本天皇、戴安娜王妃、球王贝利、影星赫本等各国王公贵族和名人明星的座驾,看着这些名贵的豪车我想:当年那些名人明星乘着这些豪车,你可以想象是多么风光,多么时尚;几尽奢侈,几尽荣华。随着时光的流失,往日的旧梦美丽只不过也是过眼云烟,似成旧时钢铁艺术品留在人们的历史长河之中。当然,我也会阵阵感叹到:正是因为有了奔驰人对技术的偏执,对设计的创新,对完美的追求,才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传奇的经典故事和艺术瑰宝。

参观完博物馆来到一楼大厅奔驰汽车纪念品销售中心,我毫不犹豫地花了120欧元买下在参观过程中感兴趣的“车模型”,销售员热情服务,帮我打包成两大包,我高高兴兴地提着两大包东西跟着团友上了我们的大巴车。在车上满怀欢喜坐下时,才突然感觉到有一阵阵寒气袭来,浑身寒冷,哆嗦不断,这时我才想起,这么冷,原来是没有穿大衣,大衣掉在哪里去了呢?嗯,我想起来了,刚进馆参观时,大厅馆内有暖气,我把大衣挂在一楼衣帽间了。参观展厅看到那一件件老物品一阵阵激动,心里暖暖的,早已忘记了寒冷,现在回到车上才觉得寒冷,我不好意思地下车,赶紧跑回衣帽间,把大衣拿回穿在身上,哈哈大笑地回到车上,嘴里不自觉地说到:“对不起,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北京市的老夏说:“你是西瓜、芝麻一把抓啊,大收获了!”我喃喃地说:“一样,一样。”车里荡漾着一阵阵欢笑……

我们的车又向新目的地法兰克福前进。

猜你喜欢

故居马克思汽车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马克思像
卫立煌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黄显声故居纪念馆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