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语文本色实现有效迁移

2015-02-05张海萍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怀特事例自然段

张海萍

教材简析: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怀特森先生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开篇先具体描述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接着概括地描述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教学时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明晰“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和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设置冲突,激活期待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认为最好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面对你们认可的最好的老师,你们会怎样评价他呢?

2.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你们认为与“最好的老师”的说法冲突吗?为什么?

3.自学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最好的老师”的特点并评价“最好的老师”,接着引出文本中对老师的否定评价,与课题形成了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心理反应,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寻找理由,感受“最好”

1.白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在旁边批注。

2.预设问题,互动交流。

①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他与一般的老师不同,是最好的老师。)

②就在那堂课上,他还提醒过我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与众不同,教学方法独特,看似不近人情,实则独具匠心,要培养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

③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从“想方设法”一词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对学生非常用心和尽心,这样用心教学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3.指导朗读,深化理解。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对怀特森先生的敬佩。

4.联系课文,悟出道理。作者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5.思考问题,有效铺垫。想一想,课文后面的部分还在叙述这个故事吗?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教学时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在理解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的同时也明白作者是通过一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整个教学过程承接前一环节解决认知冲突,最后又通过提问引出新的认知冲突,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三、突出写法,迁移运用

1.回忆课文,归纳写法。请同学们回忆《跨越百年的美丽》最后三个自然段,在这三个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作者、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看法和评价)

2.浏览课文,品读句子。像这样直接表达对事件、人物的看法的表达方法叫作议论。请快速浏览课文中第6~8自然段,画出写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的句子,读一读。

3.交流讨论,回答问题。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对怀特森先生的教学进行议论的?

4.汇报展示,有效练笔。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待怀特森先生的,请写一写“我的议论”。

5.学生写话,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写法的发现并进行有效迁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认识、实践到迁移运用。

四、回归整体,渗透条理

1.共同讨论,归纳小结。想一想,《我最好的老师》的作者在写这件事时是如何写的,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联系课文,揭示联系。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1、2句话与后文有什么关系。(先概括,后具体)

3.启发引导,渗透方法。学习了《我最好的老师》一课,你认为写人物时要用什么方法来写呢?(通过一个典型事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在写这个典型事例时,可以先概括写这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叙述,最后写对这件事和这个人的看法。)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回归文本,习得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或者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写法。

责任编辑:王天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怀特事例自然段
E.B.怀特和他的英语句子(三)
E.B.怀特和他的英语句子(一)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了不起的作家:E.B.怀特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秋天
德里克·怀特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美丽的秋天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