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新政:认人不认钱
2015-02-05
香港实施已十年之久的投资移民政策突告中止,透露出香港希望引入人才而非资金、重振香港经济的意图。与此同时,来港投资创业的大门依然敞开着。
南方周末记者 刘志毅 发自广州、香港 南方周末实习生 欧阳柳依 杜祎洁
“有钱人”移民香港的路被暂时堵死了。
2015年1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在立法会例行发布本年度施政报告时,鲜见地宣布了一件第二天就要做的事情——在第139项中,他提到,“于明日起暂停推行《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即暂停投资移民。
最后期限到来前的几个小时,暂停投资移民计划的告示已被贴在了入境处的银灰色信箱上方。
在投资移民大门关闭的前一天,即梁振英讲话当天,不包括已递交的邮递申请,有1771宗申请从窗口、信箱、网络各渠道涌入位于湾仔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此前的1月1日至13日,入境处当局总共收到的申请数是947宗。
短期内资金流入量的预期降低,或使港股亦受到了轻微的“惊吓”。消息宣布之后,恒生指数加速下滑。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下跌103.37点,报收24112.6点,跌幅0.43%。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已实施十年之久,这是一个让资金来到香港的计划,在指定领域投资额达1000万港币的人士将有权在香港居留,“无需开办或合办业务”。
官方信息显示,这一计划于2003年10月27日实施。彼时的香港正遭遇经济衰退,又受到SARS冲击,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都希望制定政策刺激经济。同年7月,中国内地试点了个人在港澳的自由行政策。之后不久,投资移民计划也应运而生。
不过大量投资都倾向楼市,带来楼市过热。像内地许多城市一样,高房价使住房问题成为香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
自2010年10月14日起,香港政府就《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进行两项调整,以遏制炒房,并收窄移民通道:一是将房地产投资项目剔除;二是将投资的门槛从650万港元提升到1000万港元。
截至2014年12月底,十一年多的时间里,香港入境事务处共接获41802宗申请,批准了25504宗,总计带来超过2160亿港币的投资,相当于2013年香港GDP的十分之一。
1月26日下午,在香港入境事务处2楼的问询处门口,供民众索取资料的架子上,只有“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中文版一栏已被索取一空。与之相呼应的事实是,获准的移民人员中,有22813人为取得外国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国籍人士,占比达89.45%。
由于香港和内地同属中国,理论上并不存在“移民”的说法,内地的富人要想通过资本投资移民香港需要“曲线去港”:先放弃中国国籍,取得第三国的永久居留权,再投资移民香港,每个人的总花费早已超过1000万港币。
中原移民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大卫说,赴港投资移民的案子在公司业务中占到三至四成,“港府关闭该通道后,可能面临人力的新调配。”由于对政府在年末或年初的政策调整有预期,2014年12月到今年1月也是移民公司“接单”较为繁忙的时段。
在入境处资料索取架的下部,打开该计划的英文版手册,就可以发现一张中英文双面打印的暂停计划说明,“直至另行通知为止”。电梯入口处也有临时贴上的《重要通告》,提示着相同的消息,虽然显得有些仓促——入境处的综合指示牌上,位于7楼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还未被抹去。
求“才”不求“财”?
几乎就在一年前,加拿大也因投资移民并不能很好地帮助经济发展而对投资移民计划进行了“一刀切”(见本报2014年2月头版报道《去外国买“学位房” 中国富人的教育移民潮》)。与之类似,香港政府对突然取消投资移民政策的解释是,相比2003年,香港急缺的已不再是资本的刺激,“现时需要是人才的‘才,而非单纯钱财的‘财”。
按照港府要求,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投资领域有一个具体清单,自2010年房地产被剔除之后,还有股票、债券、存款证等金融资产在其中。中原移民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大卫说,香港的保险、银行金融产品等都从这笔资金中受益。
相关领域代表的小幅反弹也在意料之中。据澳亚卫视报道,来自金融服务界的香港立法会议员张华峰就在立法会上对梁振英发问,“投资移民为香港证券市场带来超过1600亿的资金,这样的情况下,为何我们不能两个‘才,人才和钱财都争取到呢?”梁振英回应称,“不可能无限量吸引外来人才,因此要有所取舍。并不是说投资移民的资金不重要,但相对来说现时我们面对人口老化,应更多吸引人才而非钱财,当然人才带钱来投资更加好。”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经济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钜威并不担心梁振英说的社会老龄化成为最主要的经济问题,“香港是个自由港,低税收和对应的低福利使得政府在面对老龄社会时不会背上太沉重的负担”。他觉得政府此次叫停投资移民计划,是要让经济冷却一点。
还有可能,是让经济“干净”一点。
多位受访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关闭“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或许还是为了配合国内的反腐行动,清查“裸官”。一直以来,贪腐资金将香港作为“跳板”,得以自由地前往世界各地。这种推测的一个根据是,香港政府施行政策往往要经过反复的公开咨询,但这一次突然在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中“出手”,显得异常果断。
据《参考消息》1月21日转载外媒报道,支持暂停投资移民的香港立法会议员梁继昌称,一个“良好的副作用”将是协助内地的反腐运动。他表示,“从内地转移到香港的资金实际上不受审查,它们有可能是毒品资金或者腐败资金”。
在政府内部,这项政策的变动并非毫无征兆。港府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研究人员透露,关于暂停投资移民的政府文件草案之前已在内部不同部门间评阅,从构思到出台历时约一年。他认为该政策的出台与陆港关系或是内地裸官政策并无直接关联,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梁振英在公开场合的发言确认。
“感觉不到(投资移民带来的资金)对经济的促进,香港经济发展现在也完全不依赖这笔资金。”上述人士说,“但是香港真的很缺人才。”
内地有意向的移民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通行证”,《优才、专业人士及企业家入境计划》成为眼下最有可能的替代品。该计划通过计分制评估申请者的年龄、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验等,决定是否接受移民。
梁振英的《2015年施政报告》中,紧接投资移民计划暂停的内容也是,“参照外国的做法,研究制定人才清单的可行性,以更有效及聚焦吸引高素质人才”。
2006年,钢琴家郎朗成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引入的第一人。此后,刘璇、汤唯、章子怡等明星都通过“优才计划”来到香港。在香港政府的宣传页面上,内地影星李冰冰和一名来自瑞士的工业产品设计师被作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代表。
寻找新“通行证”
事实上,还有投资入境渠道并未被关闭。香港入境事务处网站显示,除了“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外,还有一个投资类移民计划——“来港投资(开办/参与业务)”安然无恙。
相较之下,前者像是一个金钱游戏,跨过1000万港元投资这道最大的门槛,“前途”就几乎一片光明;后者没有明确的资本要求,却更像一个“港漂”的创业尝试,申请人或在港投资创业,或在港参加工作。这实际是香港一般就业政策计划的延伸,使来港就业的人员不局限于受雇用身份,还可自行投资创业。
“金钱游戏”临近散场,创业尝试仍受鼓励,不过后者要成功并不容易。据香港媒体人许骥的观察,地产界的垄断和高昂的租金使得个人创业者步履维艰。“原先公屋下面的小店都是住在附近的个体经营者,但是现在你看,都换作了大型连锁店。”
前述港府内部人士表示,从政府的立场上,资本领域的投资并不是“真正的投资”,不能直接促进就业,许多移民投资者只是购入本地资产而非开办公司,甚至不居留香港,对具体行业的经济发展难有助益。况且除了投资移民,香港有其他的途径吸引外资,相比之下,投资移民引入的资金份额很小。
赴港移民告别了“资本通行证”时代,香港社会也在寻找经济发展的新“通行证”。
“传统的金融等服务业已经够强了,投机行为大量存在,资金的快速进出是人们习惯于在香港做的;实体经济就没什么人去做。”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经济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钜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个多元的港口继续以其自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资本。2013年,香港外来直接投资金额排名全球第四位,仅次于美国、中国内地和俄罗斯。不过,纯粹的资本已经不再是香港所迫切需要的,能够带来就业、新增长点以及创造力的创业项目和高级人才才是香港所需。
李钜威说,在他读书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出口是全球第三大,现已一落千丈。目前出口主要靠转口、转运为主。香港的转口贸易能鹤立鸡群,全因国家政策,令进口内地的货物必须在香港转船后,方可运进中国,根本不算是香港的出口。”实体经济的相对弱势,也使得香港经济与韩国、新加坡比较时显得缺乏推动力。
中国内地的经济崛起也使得香港相形见绌。据人民网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在2014年10月一次记者会上表示,回归的时候,香港的GDP是国家的16%,现在则是3%。
但这不妨碍繁荣的金融业使香港成为年轻人的梦想之地。
许骥接触了许多“港漂”以及香港本地的年轻人,他发现外人对于香港的想象几乎全都停留在对中环的金融精英的想象中。“工作日出入中环的金融场所,下班回到豪宅,周末就去游艇。”
他将这称为“中环价值”,但“中环价值”远非香港的全部,甚至恰是这一批“1%”的人,加剧了香港社会财富的分配矛盾。
“1000万港币买香港身份”的投资移民计划被叫停,曾短暂地赢得了叫好声。许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短期之内似乎看不到大的经济危机,(政府在2011年)已经开始全民派钱了,可见政府是很有钱的,不过年轻人的机会并未因此增多。”
1月25日下午,开往香港红磡车站的广九直通车里,屏幕上播放着一个名叫李薇的四川女孩在香港从本科读到硕士,毕业后进入香港银行界工作的“蜕变故事”。短片以此来展现香港迷人的现代风貌。
但许骥把香港看作一个很传统的地方,“这里还有很多很贫穷的人,这就像两个平行的宇宙,在香港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