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盗”毕卓

2015-02-03李杜

醒狮国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吏部风骨宰相

李杜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在清浊纷扰的历史中,有几人宁可为盗不肯伤廉?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很“奇葩”的时期,政治上一团混乱,思想上却大发异彩,魏晋风骨成了放浪不羁的代名词,人才林立间佼佼者更是不胜枚举。

毕卓,没有嵇康“广陵散从此绝矣”的傲气,也没有谢安“王与谢共天下”的霸气,有的也只是一个偷酒的故事,他也曾贵为吏部郎,为官时候没什么卓越的政绩,却留给世间一个“宰相归田,囊中无钱”的典故。至今仍然有很多酒家店面上除了悬挂酒幌还贴着一幅对联:“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上联的“毕吏部”说的便是吏部郎毕卓,而“瓮边醉倒”便是讲述的他偷酒被缚的事情。

◎墙头宰相

据说有一年毕卓的邻居酿了一坛好酒,待酒酿成之际酒香四溢,勾起了他的酒虫。然而夜深人静主人又没邀请,毕卓空闻酒味而不得,愈闻愈是心焦,奈何长夜漫漫,毕卓终于熬不住了,趁着夜黑偷偷翻过了院墙……

经过一番“跋涉”,毕卓好不容易爬到了酒瓮旁边,挽起袖子准备大醉一场,世间事本就是无巧不成书,不知那酒的主人当晚是因为有事耽搁了还是本来就睡得晚,总之当时毕卓在他院子里窸窸窣窣的声音是被听到了,主人听到外面有动静知道来了梁上君子也不声张,悄悄拿了条麻绳就直奔酒瓮而来。毕卓本就是“酒酣胸胆尚开张”才趁乘兴而往、翻墙而来,此刻又对着酒瓮大喝一通,早就是烂醉如泥,丝毫没有反抗之力,就这样乖乖地“任人宰割”,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半夜被绑在了酒瓮旁边。

等到天明,主人来查看“偷酒贼”时才发现是吏部的毕大人,大惊之下急忙道歉赔罪,不料毕卓却开心地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我应该好好感谢你才是啊!”说完又央求主人给他打酒再饮。主人觉得捆着这位大人一晚上挺不合适的,人家好歹是个做过官的,没拿出做官儿的威风来还主动给自己台阶下,心里一揣度轻重:那您就喝吧!毕大人直到喝的痛快了才高兴地离开。

这个故事读来,多少都能博人一笑,或是笑他洒脱,或是笑他贪杯,而我竟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曾经窘愧地说过:“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算偷呢!”只是孔乙己因为窃书换酒得来的青白面皮上的血色伤疤与毕卓醉倒瓮边待天明相比,似乎少了几分韵味。

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在一幅名为《毕卓醉酒》的画上曾经题过这么一句诗:“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

颂扬的便是毕吏部清廉为官的作风,由此观之,毕卓率性驰纵的外表下掩抑不住的是他那个孤高傲岸的心魂。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器,可以穿越到过去,我一定会去与毕卓把酒,去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魏晋风骨。而今,一千七百多年过去了,那时节的王侯将相也大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唯有毕吏部“宁可为盗不肯伤廉”的话语犹在耳旁鸣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吏部风骨宰相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明代吏部尚书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从“皇甫吏部”与“元仆射”考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与背景
略论两晋南朝的吏部郎与官员铨选
清季官制改革中吏部裁撤历程考
中华宰相村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