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本质视角下的当前艺术高考的冷思考
2015-02-03刘晓娟
刘晓娟
摘要: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近几年艺术高考的“持续高温”现象让人不得不担心其前景与未来,2008年开始“突然转凉”,然而2012年“轻度回暖”让人开始冷静的思考其原因与影响。本文以山东艺术高考现象为例,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如何让艺术高考回归音乐教育的本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 本质 艺术高考 建议
一、音乐教育本质及其重要性
音乐教育本质上是要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而音乐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以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表现、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是关于美、美感和艺术美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观是人们对于美和丑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审美观。
由此可见,美育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的美感教育。这种教育是尊重美育的本体功能的,即:丰富情感、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协调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是人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更好的结合与升华的教育,因此,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高考的“持续高温”——“突然转凉”——“轻度回暖”
(一)山东艺术考生人数连续多年都是全国之冠,考生规模从2002的3.2万人,2003年的5.6万人到2004年为9.3万人。2005年达到小高潮,艺术高考学生疯狂增加、艺术类硕士生、博士生开始大批量“生产”,全省高考总人数是72万人,而艺术类考生14.6万人,约占21%,也就说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考艺术的,当年山师大音乐系计划招60人,竟有3300多人报考,录取比例为1:55;早几年南京师大音乐学院曾出现因报名考生过多而暂停报名的现象。?2006年报考人数超过16万,2007年达到最高峰16.9万人。然而,从2008年开始有所减少,降为16.1万人,2009年则跌至9.6万人,2010年继续下降,比去年减少6226人,约9万人,2011年考生共有87574人,比去年减少3080人。这是山东省自2008年艺考出现首次降温之后,艺考报名人数连续四年下降,然而2012年人数有所增加,为89594人,2013年考生人数共有100419人,比去年增加约1万人。在教育部制定“艺考新政”:决定从2014年起,对艺考进行改革,取消部分高校的艺术类校考,并提高艺术类文化课控制分数线。今年,湖南、湖北、重庆等省份艺考报名出现“降温”,然而山东艺考仍保持了原有热度。
(二)艺术高考“突然转凉”的成因
1.艺术毕业生不断增加,其增长幅度远大于文化单位和社会的需求,艺术市场供大于求。
2.就业难度增大,就业率下降。艺术类毕业生社会需求较少,就业困难,一些并不太执着于音乐发展的学生因不能凭己所学谋生而被迫改行,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资源和投入的巨大浪费。
3.“高考捷径”演变成“独木桥”。从近两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看,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相比就业好的院校及专业来看,附加科目增多,比重增大,难度也越来越大。
4.社会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加大。以音乐艺术为例,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其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更专更精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专业教育,这导致许多音乐类毕业生只能从事低端工作。
三、让艺术高考回归音乐教育的本质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从源头上下手,高中、中专类学校要改变教育理念,使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得到落实。
其次,高校的招生、录取制度要规范、有序,提高入学门槛的难度,控制招生人数,加大师资力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再次,作为考生及家长要认清形势,报考艺术类专业虽是入学相对容易,但就业却很难,再想在日后就业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艺术与其他专业有很大不同,它需要较高的天赋,多年的专业磨练,真是一条万人争过的独木桥!
综上所述,“艺术高考”热呈现非理性的特点,它不符合音乐教育培养人、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规律。本以提高全面素质的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一群本来不喜欢音乐的学生高考前临时转行,虽然都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突击训练”,通过狂练两首曲子,两首歌曲,或者在培训班“短期突击”了些应试技巧,或许也能侥幸通过了专业考试,可这些学生一旦进入专业院校,自身内在基础能否满足艺术深造的需要,就可想而知了。真是对音乐教育本质的扼杀!许多学生因不能凭己所学谋生而被迫改行,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资源和投入的巨大浪费,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因为专业不过硬,工作也很难找。建议考生如果不是特别热衷艺术或在这方面有特殊天赋,应保持清醒头脑,从长计议另辟蹊径为妙。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高考的“大繁荣”本应是一件令我们高兴的事情,然而较低的就业率,就业生较低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大量的事实摆在面前,让我们看到社会人才及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也是教育体制不完善的一种弊端,片面追求短期效果也暴露出整个社会的浮躁。我们不能等到艺术人才素质大幅滑坡,大量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无门时再来重新审视艺术“高考热”这一问题,应趁早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让我们的艺术教育在一个有序、高质量的机制下运转。
面对愈演愈烈的艺术高考热,我们希望各高校能更加注重考生的基本素质,综合能力,严格控制生源质量,同时强化师资力量,让我们的专业院校更专业,让真正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成为真正的“专业生”,同时也希望考生和家长目光都能长远一点,还音乐以本质!不要为了升学而艺术!
参考文献:
[1]于成鲲.现代应用文[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晓云等.大学美育课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