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医肿瘤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2015-02-03戴小军徐亮高晓琴吴永健张晓春
戴小军+徐亮+高晓琴+吴永健+张晓春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VC)在中医肿瘤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11月住院患者188例,随机分为CVC组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各94例,CVC组给予CVC术,PICC组给予CVC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导管相关性感染、误穿动脉、堵管、脱管、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静脉炎等情况。 结果 CVC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PICC组为9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96±3.93) 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5.63±9.92) d,治疗期间18例(19.1%)患者发生不适;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32.22±6.23) 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21.39±86.57) d,治疗期间12例(12.8%)患者发生不适;CVC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短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脱管、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误穿动脉、穿刺点渗血或渗液的发生率高于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V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易于掌握,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方便管理。CVC可保障中医肿瘤科多种治疗目的的实施,置管方便、安全、患者痛苦小,CVC对中医肿瘤科患者的各种输液治疗及静脉内营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 肿瘤科;中医;中心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018-04
中医肿瘤科包容了肿瘤各期(癌前病变期、围术期、辅助治疗期、巩固和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的患者,因此中医肿瘤科对静脉通路的要求异常苛刻,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有效地保障了中医肿瘤科中药静滴、化疗、抢救等多项治疗目的的实施。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数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目前很多医院的肿瘤科使用不普遍,特别是中医肿瘤科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院肿瘤科开展CVC技术已10年余,CVC和PICC技术已成为本科成熟的、常规的静脉诊疗技术,现将本院中医肿瘤科应用CVC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11月住院患者18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胃癌、肺癌、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淋巴瘤、宫颈癌、卵巢癌等),随机分为CVC组和PICC组各94例,CVC组中,男39例,女55例,年龄34~85岁,平均(60.38±11.41)岁;PICC组中,男41例,女53例,年龄30~81岁,平均(57.57±11.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置管方法
1.2.1 CVC组 CVC组行普通CVC术。常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参照国内通用方法[1]。术前检测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首先向患方说明操作步骤,告知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检查穿刺准备材料,依据操作人员习惯及患者病情(特别注意穿刺血管周围淋巴结)、配合程度选择穿刺部位。根据选择穿刺锁骨下、颈内或股静脉等不同部位情况,调整患者体位。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后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穿刺针进针时注射器保持一定负压,顺利回血后,判定是否为静脉血(观察有无血液喷出及血液的颜色),自由回抽静脉血通畅后迅速将导丝穿过穿刺针引入静脉,拔出穿刺针,沿导丝用扩皮器扩张各层,退出扩皮器的同时按压穿刺点以防出血和导丝滑出,沿导丝迅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置入血管长度11~16 cm,后拔出导丝,无菌注射器再次自由抽吸静脉血证实导管在位通畅,推注肝素抗凝液1~2 ml,管端连接正压无菌密闭输液接头,固定导管,无菌敷料覆盖,并于贴膜上注明日期,便于每月更换导管。
1.2.2 PICC组 PICC组行经PICC术。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穿刺点(贵要静脉、次正中静脉、头静脉),置管侧肢体外展90°,测量置管长度,常规进行消毒,铺无菌巾,将导管裁至所需长度,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进针后血从针尾处缓缓流出,即为穿刺针已进入血管。压低穿刺针角度,将导丝沿穿刺针送入,直至导丝在体外剩余10~15 cm,停止推送,拔出穿刺针,穿刺点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持解剖刀刺入皮肤,扩大穿刺点,沿导丝穿入扩张器插管鞘后将导丝与扩张器一起拔出,从插管鞘口处置入PICC导管,当导管进入10~15 cm时,让患者头转向操作者,将下颌角贴紧锁骨,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待导管置入预定长度后,接注射器抽回血,无误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连接接头正压封管并固定,行放射定位,导管末端应在上腔静脉中下1/3处。部分患者经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2]。
1.3 留置导管的管理
1.3.1 积极健康宣教 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介绍CVC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CVC的重要性;嘱患者衣着宽松,避免剧烈运动,勿牵拉、挤压、扭曲导管,不能随意触碰密闭输液接头。留心导管体外长度的变化,及时观察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护人员。
1.3.2 注重人文关怀 肿瘤患者需要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医疗人员关心患者的生存状况、了解患者的心灵寄托、尊重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价值、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要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价值,使患者置管期间最大程度获益和最小程度受到伤害。
1.3.3 加强导管维护 专人常规护理,每日观察其局部和全身情况。保持穿刺点及周边皮肤清洁干燥,严密观察有无红、肿、热、痛、渗出和分泌物等,及时处理。穿刺点皮肤护理需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导管,尤其在更换敷料、搬运或翻动患者时;掌握正确的冲管方法。及时发现、规范处理置管后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留置导管时间、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导管相关性感染、误穿动脉、堵管、脱管、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静脉炎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情况的比较
CVC组置管成功率为100.0%,PICC组为9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短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置管期间主要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脱管、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误穿动脉、穿刺点渗血或渗液的发生率高于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CVC是指任何一条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到达中心静脉特别是上腔静脉的方法[1]。CVC技术最早是由Werner Forssmann于1929年报道[3],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易固定、护理方便、活动不受限制、置管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等优点,20世纪80年代后CV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心脏手术,危重患者抢救,血流动力学监测,胃肠外营养治疗,长期输液治疗,大量、快速扩容,化疗、高浓度、刺激性药物治疗,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介入诊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等[4-7]。CVC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科的化疗、营养支持等治疗[8-13]。本研究表明,CVC组在置管成功率、患者不适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脱出)、气胸等方面与PICC组无差异,而在置管所需花费的时间、静脉炎的发生方面较PICC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在于在肿瘤治疗中有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14],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院肿瘤科作为国家级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近年来努力从药物、非药物等多种途径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优势,突出中医肿瘤科的诊疗特点。CVC在中医肿瘤科的应用情况鲜见报道,CVC在中医肿瘤科的应用价值,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辨证应用华蟾素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斑蝥酸钠注射液等中医药抗肿瘤特色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使患者不能坚持长期中药静脉治疗,从而影响中医治疗效果;特别是华蟾素使用外周静脉剂量偏小的情况下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亦非常高,增加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及临床工作量,而且给患者带来了痛苦[15],用药量的减少亦影响了华蟾素抗肿瘤的疗效。②以中医时间学为基础的时辰化疗已逐渐被国际医学界所瞩目,用时间治疗学的原则和方法,采取节律性给药,从而达到降低化疗药物毒性、提高疗效的目的[16],凡依照中医时间医学给药者均须使用,以供连接程控输液泵按时辰给药,并可保证患者肢体活动、日常生活不受限制。③避免多西他赛、表柔比星、长春瑞滨、米托蒽醌等化疗药外渗到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疡。④凡需持续滴注给药者(如采用氟尿嘧啶持续静滴者),使用CVC不影响患者平时生活,以便患者提高生存质量。⑤输注高渗性和高黏稠度药物者,如20%甘露醇应用于脑转移导致的颅内高压时应用外周静脉易损伤静脉且滴速不能达到要求。⑥晚期患者特别是恶液质者、肠梗阻,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者,采用CVC以避免长期反复穿刺及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证氨基酸、脂肪乳等各种营养液输注畅通。⑦普通静脉留置针、PICC置管失败者,CVC为最佳替代重建静脉途径,临床实践中患者因PICC未能成功置入CVC成功补救,从而使治疗措施得以及时、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⑧躁动不安、意识模糊者、外周静脉无法输液者,CVC需要患者制动的要求较PICC优势明显,CVC为最佳选择。⑨外周静脉条件差特别是有过静脉炎史,避免发生或加重静脉炎,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负担;多疗程中药治疗或化疗患者不愿承受静脉刺激及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和上下肢体不能自主活动者,主动要求CVC者。⑩快速扩容者,肿瘤患者常合并消化道出血、大量呕吐、高热后大汗、重度腹泻等严重失血、失液等情况,临床上急需快速补液、输血,此时外周静脉很难寻找亦不能保障快速大量静脉治疗的需求;CVC可有效提供通静脉通路、有效保护血管、减少重复静脉穿刺、避免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及时准确地监测中心静脉压、保证治疗顺利完成、提高医疗安全和减少护理工作量[17-18]。以上CVC在肿瘤内科广泛的应用价值,可满足中医肿瘤科治疗的多种临床需求。
CVC是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临床不可替代的静脉输液技术[19]。CVC具有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经验缺乏或操作不规范者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20],因此要求CVC操作者充分熟悉穿刺部位局部解剖结构,术前充分评估适应证、禁忌证,术中细心操作,术后严格导管管理。鉴于CVC在中医肿瘤科的广泛应用价值,应该成为中医肿瘤科必备技术,值得广大中医肿瘤科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和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巨光,王永进,顾建儒.实用血管穿刺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3-56.
[2] 张军,于继云.超声引导下行CV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0):1923-1924.
[3] Rugstad HE.The first to go-physicians who experimented on themselves[J].Tidsskr Nor Laegeforen,2005,125(17):2388-2390.
[4] 谭蕾,何子林,王学鹏,等.心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J].北京医学,2013,35(7):576-577.
[5] 祝鹏,谢静,任晖,等.三种中心静脉置管路径的比较[J].心脏杂志,2013,25(4):450-453.
[6] 谢德东,周莉娟,陈力,等.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比较[J].四川医学,2014, 35(7):828-830.
[7] 王虹,叶桦,熊杰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5):3755-3756.
[8] 王振颖.晚期恶性肿瘤CVC置管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05-106.
[9] 彭晓燕,马静,杨明霞,等.肿瘤患者静脉通路管理的临床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145-146.
[10] 孙红,王蕾,关欣,等.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32-1237.
[11] 王玉红,张传红.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的应用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78-179.
[12] Schiffer CA,Mangu PB,Wade JC,et al.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are for the patient with cancer: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 Clin Oncol,2013,31(10):1357-1370.
[13] 王茹,刘阳.老年肿瘤患者经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10):1269-1270.
[14] 戴小军,丁健,张晓春,等.肿瘤中医康复治疗优势特色探讨[J].中国肿瘤,2014,23(6):514.
[15] 尹秀芬.华蟾素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9):973-974.
[16] 陆建伟,戴小军,周兆飞,等.结合中医时间医学理论IFL化疗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9):22-24.
[17] 袁小辉.深静脉置管术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602-603.
[18] 李红霞.中心静脉置管术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125例临床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2):116-117.
[19] 黄剑.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105-107.
[20] 肖玮,王天龙,赵磊,等.模拟训练在中心静脉置管培训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3,35(8):681-683.
(收稿日期:2014-09-13 本文编辑:郭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