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普通话声母偏误及纠正教学研究
2015-02-02木梦如 钱佳乐 胡洁菲
木梦如 钱佳乐 胡洁菲
【摘要】绍兴普通话,作为绍兴本地方言影响力逐渐减弱和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研究对于窥探三者关系,消除语言障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绍兴本地人群的研究,发现其声母使用上具有三大特点:1.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混淆。2.浊声母基本保留。3.根音发音部位靠后。4.鼻音声母[n]腭化。5.用[z]、[l]、[ʑ]替代普通话中的通音r[ɻ]。6.零声母。在此基础上,列举例字,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产生有益效果。
【关键词】绍兴普通话;声母;发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绍兴是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浙江中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大量移民的涌入以及城际间交流的频繁,普通话成为绍兴地区除当地话以外的重要交际语,由于受到方言影响,绍兴人说的普通话往往带有明显的绍兴口音,被戏称为“绍普”。这使得来自其他方言区尤其是非吴语区的人在理解上产生了一定困难,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绍兴人与外来人员的交流。了解绍普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消除语言上的障碍,而且可以窥探普通话对绍兴话的演变发展的影响,是观察城市化进程中绍兴方言变异的一个窗口。
二、研究概况
我们以越城区绍兴人为主要调查对象,首先采用小样本抽样调查法,根据绍兴话与普通话的语音比照分析绍兴人学习普通话常见的语音偏误,提出一系列“绍普话”发音特点的合理猜想,确定调查项目,如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并据此拟定数篇与绍兴文化相关、为绍兴人所熟知的短文进行调查录音。录音时,要求对方用普通话朗读并复述短文。调查对象主要是以学生、教师、机关职员等各职业各年龄段的人。观察地点主要是绍兴市越城区各主要街道、百货公司和大型商场。调查对象共计59人,录音总时长680分钟。调查对象情况分布见下表:
年龄 人数
25及以下 21
25~40 18
40~60 19
60及以上 1
三、声母语音差异分析
根据后期录音分析,我们发现,因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绍普话的语音特点不尽相同。其中,年龄是影响绍普话语音的最大因素。“绍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绍兴口音最浓重的普通话,说这种绍普话的人群年龄基本在40岁到60岁之间(60岁以上的人群有相当数量的人只听得懂普通话但不会说,故不列入研究对象),为行文方便,我们称这一类人为中老派,他们的普通话保留很多绍兴方言的语音特点,非本地人理解起来很是费力;第二类是语音上带有部分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这一类以25到40岁的青壮年为主,我们称这一类人为壮年派;第三类是基本不带口音的标准普通话,这一类主要是25岁以下的人群构成,我们称这一类人为青年派。下面根据录音语料,分析三类绍兴普通话声母的特征及纠正方法。
(一)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互相混淆
表一的统计结果显示,绍兴人出现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混淆的情况十分普遍,其中以40-60岁的中老派最甚,全部混淆,壮年派则次之。
问题 41-60岁人群(共19人) 26-40岁人群
(共18人) 25岁以下人群
(共21人) 总计
(共58人)
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互相混淆 19人 15人 10人 44
% 100 83.3 47.6 75.8
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互相混淆现象在绍普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用舌尖前音替代舌尖后音现象。如把“扇[ʂ]子”读成“散[s]子”,“周[tʂ]”读成“邹[ts]”,“迟[tʂʰ]”读成“瓷[tsʰ]”等。但在朗读等注意力相对集中在字音的情况下发音者会对舌尖后音的发音有所纠正,却往往不到位,听起来是一个处在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中间的音。
另一种是舌尖前音误发为舌尖后音。绍兴方言中没有舌尖后音,因此,绍兴人在说话的时候不易准确区分,无法分辨舌尖前音字和舌尖后音字,往往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把“资料”念成“知料”。
(二)浊声母基本保留
与吴语一样,绍兴方言中保留一套所谓的“浊”声母。 塞音声母、擦音声母和塞擦音声母呈现清不送气、清送气和浊三分,如:布≠铺≠步,而普通话的声母中塞音声母、擦音声母和塞擦音声母只有清送气和清不送气两分,因此:布=步≠铺。
41-60岁
(中老派) 26-40岁
(壮年派) 25岁以下
(青少派)
存在浊声母 15人 10人 1人
% 78.9 55.6 /
绍兴人尤其是中老派和部分壮年派常将普通话清音的声母发成同部位的浊声母。在调查中存在该现象的情况如下表: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常见误读字
[p]、[pʰ]→[b] 11人 8人 培、部、朋
[t]、[tʰ]→[d] 8人 3人 同、谈、电
[ts]、[tsʰ]→[ʣ]或[z] 7人 2人 攒、造、惭
[tɕ]、[tɕʰ]→[ʥ]或[ʑ] 6人 4人 就、其、球
[s]→[z] 5人 2人 似、随、饲
[ɕ]→[ʑ] 3人 1人 习、谢、袖
[f]→[v] 3人 0人 房、肥、凡
壮年派的部分受访者(18位调查对象中7位),在朗读或者复述时注意到并试图避免,但他们读这些字时声调仍然偏低与清音有明显区别。青年派在21位调查对象中则只有一位有声调偏低的问题。
要纠正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浊音低调,清音高调”的原则,发浊声母字时,提高声调,浊声也就跟着消失了。
浊辅音也影响部分调查者存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不分的现象。浊声母在绍兴方言中没有送气不送气之分,但在在普通话中却分属不同的音位。这些送气音需要通过强记区分,容易混淆。如会将不送气音读成送气音,如将“以及”读成“以其”;将送气音读成不送气音,如将“婆婆”读成“伯伯”等。其中壮年派9人,青少派3人,老年派2人。
(三)舌根音发音部位靠后
普通话中如“好”“喝”等字,它们的声母为[x],发音部位在舌根与软腭。绍兴方言中,这些字的声母都是[h]或者[ɦ],发音部位在咽腔壁甚至会厌处,[h]、[ɦ]和[x]听感上极为相似,中老派、壮年派甚至少数青年派在读这类字的时候往往将[x]读成[h]、[ɦ],或者相互混淆。如下表: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25岁以下(青少派)
[x]→[h] 13人 6人 1人
[x]→[ɦ] 8人 3人 1人
用[h]替代声母[x]现象尤其是在年龄偏大的人群中相当普遍,而且中老派中除了少数[x]声母字发[ɦ]外都用[h]取代[x],如“杭”“晦”“好”“荷”。误发成[ɦ]的字不多,调查者中存在该错误的也相对较少,但绍兴方言中声母为[ɦ]的“喝”“后”“和”“回”等常用字发成[ɦ]的概率很高。
因此,无论是中老派、壮年派还是青少派,在发舌根音声母时发音部位靠后。参见下表: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25岁以下(青少派)
舌根音发音部位靠后 17人 7人 4人
% 89.5 38.9 19.0
要改正舌根音的发音问题,可以从日常简单的语音训练入手。舌根音“哈哈”作为日常语气词,发音简便且有利于心情愉悦,绍兴人最常用且发音正确,可以此为代表练习[x]的发音,举一反三运用到舌根音的读音中。
(四)鼻音声母[n]腭化
绍兴方言中,有鼻音声母[ȵ],只与[i]、[y]拼合,发音时舌面中部与硬腭靠近,听感上与鼻音[n]有区别,中老派、壮年派和青年派在说普通话时,当鼻音[n]和[i]、[y]也即与齐齿呼、撮口呼相拼时,如“女”“念”“娘”“宁”“鸟”,往往会念成腭化音[ȵ]。
鼻音声母[n]腭化的原因并非表现在鼻音本身,而是受其后接元音起始阶段的发生部位影响。面对这样由于声韵拼合造成的发音问题,只要注意在发鼻音[n]尤其是鼻音声母与齐齿呼、撮口呼相拼时,“将舌尖抵住上齿龈,要顶满,挡住气流,并使软腭下垂,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做到正确发音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腭化现象。
(五)用[z]、[l]、[ʑ]替代普通话中的通音r[ɻ]
普通话中有一个通音声母r,国际音标为[ɻ],如“热”“肉”“人”等,发这个声母时,舌体中部下拉,两边翘起靠近硬腭,气流从舌体的中间穿过,几乎不产生摩擦,这个声母比较难,在习得过程中,人们会用其他声母替代。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25岁以下
通音r[ɻ]存在问题 12人 4人 1人
% 63.1 22.3 4.7
绍兴方言中没有r声母,往往会用方言中与之对应的声母替代,中老派尤其明显,他们或者用[l]替代,如“热”“扰”“肉”,或者用[ʑ]替代,如“如”“茹”,或者用[z]替代,如“然”“让”,因人而异,壮年派和青年派往往倾向于用[l]替代。
纠正r[ɻ]的读法首先要让绍兴人学会正确发出r声母,初学时,将sh延长,声带震动起来便是r。普通话3500个常用字中读舌尖后音声母r的字并不多,因此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练习r声母。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朗读方法来将其与[z]、[l]、[ʑ]进行区分。比如区分r[ɻ]与[l]:如(rú)—卢(lú),乳(rǔ)—鲁(lǔ),绕(rào)—烙(lào)。
(六)零声母
普通话中的音节结构,绝大多数是声母加韵母,但也有一部分音节是只有韵母而没有声母的,在语音学上后者称为“零声母”音节,如“衣”“汪”“鱼”等。零声母其实就是一个不带辅音的音节,其开头部分的音色或者是半元音,或者是紧喉音[ʔ],因人而异。绍兴话中所谓的零声母其实是有声母的,声母是紧喉音[ʔ],来自中古影母的字在现代绍兴方言中声母都读[ʔ],而普通话中零声母的字来自中古疑母、晓匣母和影组,并不完全重合。所以,中老派和壮年派在说普通话中的零声母字时,会用其他声母替代,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韵头为[i]或者[y]的零声母字加声母,绍普中会加[ɦ]的声母,如“游”“也”“与”“要”“鱼”“月”“用”等字;第二种情况,加声母[ȵ],如“严”“年”等字;第三种情况,加声母[v],韵头为[u]的零声母字,绍普话中会加声母[v],如“文”、“往”“玩”“为”等字。
问题 41-60岁 26-40岁 25岁以下
普通话零声母字用其他声母替代 11 5 2
普通话非零声母误发成零声母 8 2 0
发音者在发韵头为[i]的零声母字时,牙齿对齐,口形扁平,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在发韵头为[y]的零声母字时,发音基本与[i]相同,只是嘴唇要撮成圆形。在发韵头为[u]的零声母字时,要注意把双唇拢圆,不要让下唇和上齿接触。
四、结语
本文分析的是绍兴普通话声母的发音差异,总结如下:
(1)中老派由于一直生活在绍兴,前期一直用绍兴方言进行交流,形成口音的定式,从而影响其声母的准确发音。主要表现在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互相混淆、浊声母基本保留、根音发音部位靠后、鼻音声母[n]腭化、用[z]、[l]、[ʑ]替代普通话中的通音r[ɻ]等,这些问题根深蒂固,即使中老派在说话时有意识地控制,也很难做到完全正确地发音。
(2)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的差异导致壮年派的普通话标准程度各不相同。经常从事需要用普通话交流的职业人群,普通话相对标准,因为他们会在对话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和改进。而在日常普通话使用率低的人群所说的普通话就明显带有绍兴方言的特点。比如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混淆、浊声母基本保留等在壮年派中就占有相当比例。
(3)青少年派自小生活的便是普通话交流普遍的环境,所以他们的普通话相对中老派、壮年派最为标准。但他们也具有绍兴各年龄段人群普通话的通病: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互相混淆。
绍兴人说普通话虽存在一定问题,但只要有意识地加以改正练习,发出准确无误的普通话并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秋.浙江人学普通话测试训练手册[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姚佑椿.上海口音普通话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4).
[2]吴子慧.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J].绍兴文理学院报(社科版),1985(1).
[3]劲松,牛芳.长沙地方普通话固化研究——地方普通话固化的个案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0(4).
[4]王福堂.绍兴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08(1).
[5]马春燕.浙江人如何说好普通话[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附注: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2011R426001《绍兴普通话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