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家具造型的传承与创新

2015-02-02钟光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不足

钟光明

摘 要:中国传统家具源远流长,经过千年历炼在明清时期达到历史颠峰,然而随着国门的被迫打开,中国家具经历了动荡起伏的局面。笔者深入解读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现状,探讨其造型的演变以及近现代尝试与不足,最后对中国传统家具的传承和创新提出自己观点。

关键词:传统家具 源远流长 不足 传承与创新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fter a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hard practice it reached historic peak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ut with the door been forced open, the Chinese furniture has gone through turbulent ups and downs of the situation. I analyze deeply in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as well as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its shape and the lack of modern attempts. At last I put forward my point of view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Keywords :Traditional Furniture, A Long History, Lack, Inheriting and Innovatio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现状和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跃,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此,有一部分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其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崇成为一个主流。

最近30年,中国家具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人们结婚用的家具主要靠木匠上门打造;90年代家具业开始工业化生产;最近十几二十年家具业膨胀发展,家家户户都能在市面上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人趋于购买价格中等以下的软体家具、板木家具甚至是板式家具。有部分消费者把目光投向了传统的中式家具,但年龄偏大者居多。然而,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也喜欢上了传统中式家具。传统中式家具在市面上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但,中国家具行业总体发展的现状却并不那么乐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西方工业社会发展了一百多年,工业体系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特别像德国、意大利等这些发达国 家已经把各个行业的标准给建立起来,比如说家具行业中的“32MM系统”。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必须得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我国引进的家具制造机械设备给我国的家具制造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且使我国家具出口量排在世界前茅。但家具制造自动化程度不高,更多的是人工主导,不像欧美发达国家主力是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机械,人工主要起着辅助作用;第二、出口的家具产品中真正的“中国设计”量不大,更多的是“中国制造”,对外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代工,对方提供图纸,我们打样,打样合格后寄到国外或国内的代理商确认,确认没问题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出口;第三、国内设计灵感更多的是从国际比较有名,如意大利米兰家具展、法国巴黎家具展、美国高点家具展、德国科隆家具展等国际展览中获取最新设计动态,再进行所谓的“改良设计”,甚至有些是原样照搬直接生产,毕竟家具行业是传统产业,除了工艺方面难以完全模仿外,造型模仿相对比较容易。因此,中国家具行业最大的不足是缺少原创设计,更多是以纯粹的模仿为主。模仿北欧家具、欧式传统家具、欧式现代家具等等,虽然说现代家具能够满足国内普通大众在时髦上的追捧,但像欧式传统家具,如巴洛克、洛可可等,我们更多的是在形上的简单模仿,如果没有在欧洲呆过几年耳濡目染人家的内在品质是很难设计出欧式原汁原味的作品。第四、对我们老祖宗的遗留下来的传统家具,有些企业只是粗制滥造地对待,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传统家具的照搬,但在整体造型的把握能力不强,有些比例严重失调,失去家具本身应该有的姿态,还有一部分想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创新,但设计水平不高,只是简单的元素分解再堆砌,没能传达出传统家具的韵味。

二、中国传统家具造型的演变和探讨

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以“席地而坐”为主的家具;(二)从魏晋南北朝到到唐代、五代十国的“过渡时期”家具;(三)宋代到明清时期的 “垂足而坐”家具。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道以器载”。[1]商周家具传达的就是这种精神,家具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更多的是传达封建思想。青铜家具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形式,如青铜俎。家具多采用对称式构图,以饕餮纹、夔纹为主要的装饰纹样,艺术风格神秘威严而狞历[2]。这一时期,家具造型大方得体,份量感十足,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的正是古人推崇的端庄、厚道。春秋战国时期以漆器家具的成熟为主要标志,很多漆器已经取代了青铜器,漆家具较之西周的漆家具品种明显增加。这一时期出现了木工匠鼻祖鲁班,使制作家具的器械得到质和量的飞跃。家具在结构上主要体现了燕尾榫、凸凹榫、格角榫的出现和合理运用。还有这一时期的家具装饰兴起,雕花和雕绘相互渗透,编织工艺大量出现使家具造型更为灵活,虚实对比更加和谐。在思想上,此时期兴起的儒家思想和往后的释家、道家思想一齐影响着能工巧匠的创作思维。家具造型发展的里程碑在东汉灵帝时期诞生,也就是胡床这一高型的坐具的出现,使中国人的目光焦点由低矮逐步抬高,一直影响至今,也正源于此,中华民族是迄今为止作为东方唯一一个改变传统“席地而坐”生活方式的国度。endprint

从魏晋南北朝到到唐代、五代十国的过渡时期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异域的佛教传入我国,从敦煌、龙门、大同等石窟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高型坐姿的佛像,这是继东汉高型胡床初入中原以来又一次对我国生活方式产生强烈冲击。准人体类家具(几案类、橱柜类等)随着坐具一起抬高。鼎盛的大唐时期受佛教的影响更加大。此外,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里面向我们清晰展示了家具的使用状况,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3]。因此,从造型上看,魏晋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家具的式样更为丰富,曲、直、翘的造型手法全面进入人们的视野,唐代家具独树一帜,造型饱满、浑圆、宽厚,并且赋予与佛教相关的素材如莲花瓣。

从宋代开始,高型家具已发展成熟和完善,结构趋于合理,宋是一个艺术、文学、绘画、诗歌全面发展的朝代,诚然,家具设计在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第一、受宋政府上下推崇俭朴社会风气的影响,宋家具造型体现出来的是清秀、质朴、内敛;第二、宋代是士大夫盛行的朝代,文人在审美上讲究的是简与淡,因此家具造型体现的是内在的文人淡雅韵味;第三、受建筑的影响。宋代李诫《营造法式》强调标准化、模数化思想在当时的建筑中产生了重要作用,自然也影响了家具设计这一实用艺术。另外,《易·传》提出“守中”“中”、也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儒家将之发展成为“中庸”,建筑家将之开拓为“轴对称”,而这一思想运用到建筑中的家具上便在宋代形成了各种矩形造型、趋于方正的框架结构家具[4]。中国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明清时期,其中明式家具堪与西方巴洛克、洛可可齐名。

三、近现代中国传统家具的尝试和存在不足

鸦片战争战争后封闭自锁的封建王朝的大门被迫打开,这时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已无力维持宫庭的豪华家具制作,连往后皇帝的结婚都要买西式家具。战争给某些地区带来了经济的灾难,但同时也把一些文化方面的文明带给了另一方。中国家具在战争中流失海外后受到海外一批专家学者重视,在法德等国出版了中国漆器家具图册,后来又有德国学者艾尧先生的《中国花梨木家具考》在德中出版, 首先在海外引起了世人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关注和兴趣。我国最早对传统中国家具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为杨耀先生,它把传统家具的种类进行了划分[5]。

中国大门被打开后,西方的思想和物质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华大地。西方家具艺术也随着大流带进了中式家具领域,在西式中用的过程中,一些设计师巧妙地利用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进行了补充满足了一些人崇洋心理,从而开发了具有中西两方双重特色的新型家具。这些家具首先在上海进行了尝试,因此又叫“海派家具”。

此外,本时期,广东利用沿海开放贸易的优势在保留原有的中国特色的明清家具式样的基础上善于吸纳欧洲的豪华的巴洛克和优雅的洛可可风格以及新古典主义,从而出现了具有欧洲文明要素的家具式样如采用西方古典家具中经常出现的动物腿足、西番莲等装饰纹样。广作家具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整体造型浑厚、雕刻繁缛、装饰华贵。

现代,方海博士提出了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旨在寻求一条结合中国传统家具特色的家具突破与创新之路,也有北欧设计大师库卡波罗利用现代手法对中式家具进行研究设计,还有瓦格纳设计的闻名海外的中国椅,中国本土设计师朱小杰在运用不用材质的结合设计一系列具有原创性中国韵味的作品得到了公认并在意大利米兰展中展出。这些都是个人或某一团体力量在新时期对中式家具进行的尝试。但中国传统家具要在世界设计界形成自己的特色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缺少一个全面的设计理论指导体系;(2)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管理评审机制,把关设计的质量;(3)设计水平落差大,没有广阔的设计视野和时尚跟进的眼光;(4)设计师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传统家具的设计精神吸收领悟不到,没通过现代手法把传统家具的意境更好传达出来。

四、对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创新的建议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家具在新时代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权威的设计理论指导体系。要让从事家具设计相关人员对中国传统家具具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专家团队共同研讨行之有效具有指导意义的家具设计理论;

(二)中国家具独树一帜的特征在于其以人为本和在特定阶段发展的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功能的完美[6]。设计师必须从以人为本,从人机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出发,多方位进行思考整合;

(三)对中国传统造型文化元素进行整理提炼,形成符号化处理,用现代构成的方法对其进行组织,符合现代的审美观;

(四)在造型设计方面可以从传统文化某一主题入手,然后搜集相关素材进行整合,设计出有文化内涵的原创作品;

(五)从功能创新方面出发,可以从机械行业寻找机构灵感,设计出即美观又多功用化的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产品。如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功能沙发就是个很好例子;

(六)借鉴西方经典的设计元素和设计手法对我们传统家具进行设计,针对高端人群设计即时尚又有品味的作品;

(七)传统家具设计的造型探索阶段一般靠有经验的打样师傅进行完成,这样即耗材又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可以借鉴机械制造业中的快速成型工艺对作品的造型进行快速制作完成,这样利于方案的即时改进从而缩短产品的整个开发时间,节约成本;

(八)工艺方面,纯正的中国传统家具靠的是精密而繁杂的榫卯进行连接,这样机械化制作的效率不是很理想,我们可以在保证外观质量的情况下多采用指接榫进行处理。在材料方面多采用与原设计意念相一致的薄木贴面技术进行处理,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也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传统材质的纹理品味。

注释

[1] 高峰.从“道以器载”谈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态特征[J].镇江高专学报,2011:116-118.

[2] 赵克理.中国传统家具的文化情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68-70.

[3] 陈于书.家具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52.

[4] 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0.

[5] 袁进东.近代中西家具交融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112-117.

[6] 方海.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不足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女书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