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驾驭“少教多学”历史课堂
2015-02-02王思靖
王思靖
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一书的序言部分提出:“现在,全世界学校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宁静革命。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突破陈规,改善现有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不难看出,学生主动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这就要求教师“少教”,采取一切手段让学生“多学”。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下实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目的明确,以学定教
“少教多学”就是要以学定教,把“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学”的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制作出完善的学案,让学生能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例如,我在编写《开辟新航路》一课的学案时,先设置了三个预习思考题:(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2)开辟新航路的人物有哪些?(3)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什么影响?以这三个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能够达到使学生熟悉教材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地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讲述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时,就设置了“人物模仿”环节:假如你就是哥伦布,在海上航行时,你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表演,学生就能感受到当时哥伦布海上航行的艰难,从而学习到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2.巧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恰当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精彩之处。例如,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我适时提问:“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然后引导学生就此问题展开思考。这样,学生就会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解决这一问题。
3.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开发潜能。
在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思考,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例如,在《开辟新航路》一课的合作探究环节,我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欧洲以及亚非拉地区的影响。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进了与同学的友谊。
三、养成习惯,少教多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我们在全校推行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已初见成效。现在学生已养成了课前主动预习、课上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合作探究环节,各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已经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以“少教”达到“多学”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