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2015-02-02吴子萍
吴子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分层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备受重视。而如何真正实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是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研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历程发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趋势。
分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具体措施和意义三个方面对分层教学进行了细致分析,以期与广大读者交流。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与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相比较,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范围更广、理解难度更大,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另外,高中阶段来自各地区的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是不同的,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对教案和教法、对练习题的布置以及对试题评价等进行分层,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第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一般来讲,来自城市地区的学生受教育水平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高,思维相对灵活;而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校区资源、交通等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受教育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低,思考问题的角度相对单一。当然,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来完成。笔者在实践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了解的方式包括:组织学生进行课时训练,总结各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及时进行记录、整理;组织学生到某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学生针对该地的问题进行探讨,记录学生探讨的过程;等等。综合以上多种方法,笔者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思维活跃,学习的主动性强,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B:知识基础较好,但主动学习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读图能力等各项地理能力一般,思维略显僵化;C:学习不主动且目的性不强,思维能力较弱。
第二步:采用分时教学的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而如何照顾到全体学生应是教师思考的重点和难点。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分时教学的方法,即将授课的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段,分别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例如,课时第一阶段可以从基础知识着手,提高C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课时第二阶段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B层次学生的各项能力;课时第三阶段应提高授课内容的难度,增加新名词、新观点,积极引导A层次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第三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在下课铃声敲响的那一刻就结束了,课后训练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题时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当然,针对A、B两个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习题中可以有重复的部分,针对B、C两个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习题中也可以有重复的部分。这样一来,既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都获得提高,又能使教师批改习题的工作量有所下降。
下面笔者结合《常见天气系统》这一节内容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学目标的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如:C——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础概念,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等。B——理解并掌握常见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并分析某一区域各时段起主要作用的天气系统。A——结合某一地区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主体已开始从教师转向学生。分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对A层次的学生来说,考虑问题的思路更灵活了,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更高了;对B层次的学生来说,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系统更明晰了,对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更准确了;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地理概念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了。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和考试成绩都有很大帮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