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的新动向

2015-02-02冒素琴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深刻性罗斯福新政

冒素琴

一、考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样,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维也是历史考试的重要内容,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客观题第7题就考查了学生的独立思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文化运动,学生非常熟悉。但是题干所给的材料“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其对新文化运动判断的观点和课文的观点相反,并且提供了佐证材料“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就对学生既有知识形成了干扰,学生一般看到这句话会因为它和课文观点不一致,心里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或者纠缠于题目的正确与否,影响他们对答案的选择。四个选项中,既有学生平时从课本上学到的也是学界主流的观点“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也有符合题干但与课文相违背的观点“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这就又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二次干扰。这就需要学生排除干扰,理清思路,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二、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试卷第23题的材料一和第一个问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深刻性。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罗斯福新政。题目材料提供了1920年—1940年美国失业率和失业总数变化的折线图,提示学生运用统计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在研究图表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有关1920年—1940年的美国史料进行筛选,选出符合“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时间要求的史料;然后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探究它们和图示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思维过程其实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罗斯福新政如果单从知识的角度考查,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拿满分,但出题者另辟蹊径,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使对老旧知识点的考查有了新的意义。

三、考查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系统性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系统性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人们带来整体观。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3题的第四个问题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系统性思维的考查。

要完成这个题目,学生必须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罗斯福新政。首先要把罗斯福新政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考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潮、民众企盼等方面分析当时美国和世界对罗斯福新政出台的影响,这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性的思维能力。其次,不能仅仅把罗斯福新政作为静止不变的知识点来掌握,而要把它放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罗斯福新政不仅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产物,它也是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来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产物。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继承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资源私人占有,保障占有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开创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资本主义时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动态性的思维。这个题目答案的呈现形式不是要点列举而是小论文,这就要求学生无论是对罗斯福新政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还是对题目的研究思考以及答案的组织呈现都要具有系统性,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具有系统性思维。

以上是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卷所包含的对学生思维品质考查的部分内容,它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要求,符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改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刻性罗斯福新政
“新政”爆款第一车?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关于新政的思考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