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2-02商悦
商悦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商悦
目的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观察患者血压、血糖正常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胆固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发展为心肌梗死的例数。评定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胆固醇水平正常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为38例)76.0%,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为46例)9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不稳定型心绞痛;预见性护理;护理效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容易发展为心肌梗死, 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必要和至关重要的。在护理干预措施中, 处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做出具体的护理干预计划和护理程序。本文选择本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所选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病例), 上述患者符合诊断。所选患者均能够有效的配合医护操作, 能够和医护人员正常交流, 排除智力障碍、不能语言交流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为28例和2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和17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3.8岁,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4.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急救护理程序, 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正确诊断和实施治疗措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分析, 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②预见性心理护理干预。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病情、治疗措施等缺乏了解, 患者容易产生误解, 而影响到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在护理过程中, 对这些心理情绪进行分析, 尽早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干预, 缓解患者情绪, 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程度。③对患者进行预见性健康教育护理。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让患者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预防发展为心肌梗死的措施等, 提高患者认知程度。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进行具体指导, 让患者根据医嘱服药, 避免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提高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观察患者血压、血糖正常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胆固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发展为心肌梗死的例数。评定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个级别。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观察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正常47例, 正常率为94.0%;血糖正常43例, 正常率为86.0%;胆固醇水平正常45例, 正常率为90.0%;发展为心肌梗死患者1例, 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正常38例, 正常率为76.0%;血糖正常34例, 正常率为68.0%;胆固醇水平正常33例, 正常率为66.0%;发展为心肌梗死患者6例, 发生率为12.0%。观察组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胆固醇水平正常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为46例)92.0%,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为38例)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某些诱因下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因为病情等因素到导致心理情绪改变, 可因为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而产生误解, 或者患者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缺乏了解, 上述情况出现可导致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下降,影响到医护干预效果[1-3]。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此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点而预先设计的护理程序。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 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情绪, 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用药的依从性[4,5]。另外, 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具体疾病和病情有计划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在相关并发症没有发生之前提前实施相关护理干预, 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预见性护理干预中, 预见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及早的改善患者心理情绪, 能够及早的提高患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知, 消除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误解。由于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有程序的进行护理干预, 所以能够有效的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在本文中, 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 其血压、血糖、胆固醇水平正常情况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 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1] 陈荣霞.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工程, 2014, 8(1):84-85.
[2] 刘晓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分析.北方药学, 2014, 7(2):194.
[3] 张连英.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 6(4):72-73.
[4] 胡小花,赵咏金.高龄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临床护理体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 6(3):96-98.
[5] 王素珍.健康教育路径在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中国临床护理, 2014, 4(5):342-3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3.151
2014-10-11]
473000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