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

2015-02-02徐明珠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时事诸葛亮课外

徐明珠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非常枯燥且不易被理解的。鉴于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增加课外知识,利用课外知识充实课堂,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一、巧用课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1.导入。

由于课堂导入可以缓解学生疲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在课堂导入中加入课外知识很有必要。例如,“热力环流”相关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在导入这一知识点时选取诸葛亮火烧葫芦谷的内容。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有一次,他将敌军困在葫芦谷中,然后遍山放起大火,想将敌军全部烧死,不料突发一场大雨浇灭了大火。其实,这场雨并不是“恰巧”出现的,而是因诸葛亮放火而产生的。熊熊的大火使山区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也就是说,葫芦谷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知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敌军。通过对这一事例的学习,学生就能得出热空气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关键,而这对其以后学习高低气压系统、气候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堂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而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课堂活动环节,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思考。例如,在讲有关热力环流的应用问题时,教师可展示设置在海边的风向标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讨论掌握海陆风的知识。此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歌曲《军港之夜》,并附上歌词,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歌词的错误之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时事材料,这对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例如,雾霾天气、索契冬奥会、南京青奥会等时事都有可能成为地理考试的背景材料。教师只要对这些时事稍加整理,并将其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结合,就可以改进教学,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的情怀。

4.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一般是在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的,如果课堂总结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重新梳理或对课堂练习的讲解,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回味无穷,并对下一堂课充满期待。例如,在总结“洋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小黄鸭漂洋过海的事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是哪些洋流带着这些小黄鸭漂洋过海的。这样,学生在课下就会主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从而加深对洋流的理解。

二、巧用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相关知识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在新课讲授中适当加入孪生姐妹中后出生的比先出生的“年龄”大的例子,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增加很多,并对日期分界线形成一定的认识,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

2.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企业老板、政府官员、附近民众、围观人员四个角度展开讨论,得出影响工业区位的诸多因素。另外,在设问过程中,教师要层层递进,不能一下子深入到问题当中,以免学生摸不着头脑。例如,对“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的讲解,教师可以先提问,然后根据美国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等指出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入手,自觉参与,深入其中。

总之,将课外知识引入地理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实课堂,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时事诸葛亮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时事政策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