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2015-02-02管珺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管珺

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

思想品德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努力结合实际,以学生为主,从实践出发,让思想品德教学逐渐转化为学生的精神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对此,笔者就基于以上所述,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式进行论述和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特性

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其效果体现在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教师要对道德形成规律、道德与主体的心理联系机制及其制约关系,以及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的协同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主体意识比较淡薄,处于未定型的阶段。由于中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心理不成熟状态的直接制约,因而教师要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发挥主体性。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间接的,其发展过程会受到自主性与被动性、创造性与模仿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影响。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正是由于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制约,教师既要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还要保护学生主体的创造性和可塑性。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使用上,教师的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二、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应用

教师在深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特性后,应该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科学性入手,积极营造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进行引导,还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来感悟做人做事的准则和道理。一方面,教师要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所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真对待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想。大多数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肯定,因此教师要多肯定学生的观点,委婉指出学生观点的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紧密地联系实际,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爱学习、爱交流、爱生活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良好素质。

三、思想品德教学方式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

教师要尽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使其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中的行为规范,制订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实践中发挥自身主体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知识,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从个人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等不同层面上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多参与、多表达,适当举办以思想道德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展示。这样,教师就能让思想品德教学方式与学生主体进行有效的结合。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想改进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就必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特性,熟悉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心理。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