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童话课
2015-02-02庄运征
庄运征
内容摘要:用童话语言点燃孩子心理,用孩子体态体验人物内心。在对话的空白处中设障,在交流中融化矛盾的焦点。回归主题,凸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关键词:童话 心灵 交流
今天听了一节镇公开课《蘑菇该奖给谁》,执教者是一位教龄不满两年的青年教师。课堂里,教师始终当着一位称职的兔子妈妈,用自己的温情细语与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进行一段心连心的对话旅程,形成了以“关注孩子的个人体验”为主题的童话课堂。
一.用童话语言点燃孩子心理,用孩子体态体验人物内心
从文本结构看,对话内容颇多。句子的意境也是直白有趣,有些动物之间富有情理性的语言逗得孩子们手舞足蹈。在出示多媒体的同时,教师边亲切地指着屏幕上的兔子妈妈边用请求的口吻问学生:孩子们,老师这课想当小兔子妈妈?你们乐意吗?话音未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争着要当小白兔与小黑兔。孩子们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教师抓住契机向孩子们提出:“妈妈嘱咐孩子们做什么呢?什么是嘱咐?比如每天早晨上学时,妈妈是怎样嘱咐的?”联系到丰富的生活世界,孩子的语言储蓄库门就自然打开了了。他们不仅把老师的问题回答得干净利索,自己还惟恐不完整,又联系到他们去郊外玩时,去集市买东西时……妈妈是如何嘱咐的。这时老师才归纳了一句话:长辈给晚辈说的关心的话,叫嘱咐。这就是体验,一种怦然心动、超然物外的体验。学生知道了词语的语境,在读到第一段问到妈妈在嘱咐什么的时候,小兔子们才知道这嘱咐里凝聚着长辈们的呵护。
二.在对话的空白处中设障,在交流中融化矛盾的焦点
小学生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就是人性观背景下对孩子们的能力要求。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教师在孩子无意的说话中有意为学生设障。不过,解除障碍是潜移默化的。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解决问题就像领略到一种莫大的幸福。这就是把含有矛盾焦点的球轻轻地抛在孩子们说话的旋涡。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学习的持久性能差。教师要把孩子的思维分成几个波段。即是由缓到急,由急到缓,最后回到“急中求正”的过程,这样就避免了孩子们由兴奋转为失意。随着故事尾声的接近,教师不是向孩子提出质疑,而是自言自语地要学生听出问题,虽然在要求上有别于中高年级,但也是悄然之中抛出颇有兴趣性的问题:同学们,说也奇怪,小白兔输了,却得到了妈妈奖励给它的大蘑菇。小黑兔胜利了,却得不到,我觉得我的儿子小黑心里是不会平衡的?问题的难度虽是简单一点,但不是强压下的提问,是符合孩子们心态的智能性提问。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学生说,妈妈就是把奖发错了,我就替小黑兔鸣不平呀。有的说,小黑兔胆子小,不敢挑战骏马,因为骏马像飞得一样快呀。有的说,小白兔虽然输了,但它有勇气,他有自信呀……小黑终于低下了头。当妈妈要小黑兔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时,小黑兔噙着眼泪,羞惭地说:“是我没有骨气,没有自信,我见了奔驰的骏马心里就发毛。在我伙伴的眼里,我变得太小了。”教室里静极了。在老师激情的读书声中,小兔子们相互议论起来。有的孩子起来说:“妈妈,我要向大老虎挑战。”有的说:“妈妈,豹是跑步之王,我有勇气把豹赛下去。”孩子的想象的闸门终于开了。
三.回归主题,凸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可能也没办法让他们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但发展他们的智慧要倍加关注的。不论你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还是引发他们的兴趣,但中心的问题还应该放在思维的发展上。从语文观的角度上讲,思维一旦被激活,一切从心底生发出的语言都有文学的美感并充满着创造性。课到尾声,当妈妈要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感受时,有的学生说,比赛需要勇气,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勇气呀!没了勇气,就没了自信心,什么事也做不了呀。还有的说,我听爸爸说,做事要有铤而走险的精神,敢作敢为此乃大丈夫所为嘛!
妈妈沉重地向学生们说:“同学们,兔子妈妈上课前嘱咐你什么?再想一想,妈妈现在还要嘱咐你什么呢?好好想一想,怎样说。才会令老师妈妈满意呀!”同学们想着,说着,连听课老师的脸上都荡漾着笑容。终结的问题,还是语文应该回归整体的问题。没了整体,哪来的大文章。
孩子的内心就是一个童话世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感受与体验蕴含着丰富的童真,童趣,虽然在语言与思维上还未进入成熟区,但我们对他们的智慧渴望不应偏低,起码他们的智慧比我们成年人更充满活力,更充满新的创造意念。